混合气体的除湿模块及其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68125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混合气体的除湿模块及其检测系统,于一第一除湿模块内设置一第一薄膜组件,该第一薄膜组件将该第一除湿模块内分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一第一泵浦经由一第一管道连通该第一空间并对该第一空间产生一第一吸力,一第二泵浦经由一第二管道并连通该第二空间并对该第二空间产生一第二吸力,且该第二吸力大于该第一吸力,其中当混合气体由一第一进气口进入该第一空间后,因第二空间的真空度大于于第一空间,混合气体中的水分子通过该薄膜组件被分离,并进入该第二空间,被分离水分子的混合气体因为无法通过该薄膜组件,而被该第一泵浦吸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气体的除湿模块及其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湿模块及其检测系统的领域。
技术介绍
现今对于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简称VOCs)的分析方法还不够完善,于现有技术中,通常用一个简单的冷凝器来除水,但气体中的水分无法彻底清除,且会有部分能溶解于冷凝水的挥发性有机物气体被稀释,同时内部大量累积的水渍没有及时进行清洗,将会堵塞管路,导致分析结果产生偏差,又气体中残余的水分进入检测分析装置后,将会大幅度地降低其使用寿命,严重则导致检测分析装置的毁损,进而无法长时间的进行挥发性有机物气体的检测。一般对挥发性有机物气体进行分析前,其常见的除湿方法有1.添加除水剂,如硅胶、无水氯化钙或分子筛等方法进行吸附;2.使用干燥的气体对亲水薄膜,如全氟磺酸(Nafiondryer)进行吹拂,使亲水薄膜内外产生干湿度差,进而将挥发性有机物体内的水气分离;3.冷冻降温,使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内的水气凝结成冰或水而被分离。但,如果使用添加除水剂,如硅胶、无水氯化钙或分子筛的方法进行水气的吸附时,于此方法中使用的吸附剂需要在停机的情况下定期维护或更换,其衍生出来的耗材费、停机的损失费或运转费,将会对公司产生极大的成本,再者,使用除水剂或亲水薄膜,如全氟磺酸进行水气分离时,容易造成其他极性化合物的吸附与/或穿透,使得分析装置如果对具有极性的化合物分析时,将会造成分析上的错误,而冷冻降温的方法,其需要先运转降温的机台将挥发性有机物气体进行降温,通常温度需要下降至-30度C,才能够确保水分子及水气凝结成冰,进而与挥发性有机物气体分离,但其所需的运转费用以及耗能相当高,相对产生极大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气体的除湿模块及其检测系统,于一第一除湿模块内设置一第一薄膜组件,该第一薄膜组件将该第一除湿模块内分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且该第一空间与该第二空间分别通过管路连接一第一泵浦与一第二泵浦,且该第二泵浦产生的吸力大于该第一泵浦,并使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产生压力差,当输入至该第一除湿模块内的混合气体中的水分子,将会因为压力差,使得水分子通过薄膜组件分离至第二空间。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气体的检测系统,其包含一第一除湿模块,其包含一第一中空本体,该第一中空本体内设置一第一薄膜组件,该第一薄膜组件将该第一中空本体分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该中空本体包含一第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一出气口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的二侧并连通该第一空间,以及该第二出气口是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上并连通该第二空间,一压力模块,其分别连接该第一出气口以及该第二出气口,且该压力模块包含一第一泵浦,其设置并连接于一第一管道上,且该第一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一出气口,该第一泵浦对该第一空间产生一第一吸力,以及一第二泵浦,其设置并连接该第二管道上,且该第二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二出气口,该第二泵浦对该第二空间产生一第二吸力,一分析装置,其是设置并连接该第一管道上,且该分析装置位于该第一泵浦与该第一除湿模块之间,其中,当一混合气体进入该第一空间,该第一泵浦与该第二泵浦产生压力差,该混合气体中的多个水分子通过该第一薄膜组件分离至该第二空间中,分离该些水分子后的该混合气体再由该第一出气口排出。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另外公开了一种混合气体的除湿模块,其包含一第一阀组件,该第一阀组件上分别设置多个前进气口、一第一前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前出气口,且该第一前出气口连接一第三管道,该第二前出气口连接一第四管道,一第一除湿模块,其包含一第一中空本体,该第一中空本体内设置一第一薄膜组件,该第一薄膜组件将该第一中空本体分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中空本体包含一第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一出气口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的二侧并连通该第一空间,以及该第二出气口是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上并连通该第二空间,以及一压力模块,其分别连接该第一出气口以及该第二出气口,且该压力模块包含一第一泵浦,其设置并连接于一第一管道上,且该第一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一出气口,该第一泵浦对该第一空间产生一第一吸力,以及一第二泵浦,其设置并连接该第二管道上,且该第二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二出气口,该第二泵浦对该第二空间产生一第二吸力,一第四泵浦,其设置连接该第四管道上,且该第四管道分别连接该第二前出气口、该第二管道以及该第一管道,其中,该第一阀组件是控制该第一前进气口连通该第一前出气口、该第二前进气口连通该第二前出气口或该第一前进气口连通该第二前出气口、该第二前进气口连通该第一前出气口。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另外公开了一种混合气体的除湿模块,其包含多个除湿模块,该些除湿模块内分别包含一第一中空本体,该第一中空本体内设置一第一薄膜组件,该第一薄膜组件将该第一中空本体分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中空本体包含一第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一出气口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的二侧并连通该第一空间,以及该第二出气口是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上并连通该第二空间,一第二阀组件,该第二阀组件上分别设置多个后进气口、一第一后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后出气口,该第二阀组件是设置并连接一第一管道,且该第一后出气口是连通该第一管道,该些后进气口是分别连接该些除湿模块的该第一出气口,其中,该第二阀组件是分别控制该些进行气口连通该第一后出气口及该第二后出气口,一压力模块,其分别连接该第一管道以及一第二管道,且该第二管道是分别连接该些除湿模块上的该第二出气口,且该压力模块包含一第一泵浦,其设置并连接于该第一管道上,且该第一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一后出气口,该第一泵浦经由该第二阀组件分别对该些除湿模块的该第一空间产生一第一吸力,以及一第二泵浦,其设置并连接该第二管道上,且该第二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二出气口,该第二泵浦分别对该些除湿模块的该第二空间产生一第二吸力。有关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功效及实施例的详细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做动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系统做动示意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系统做动示意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系统做动示意图;以及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系统做动示意图。符号说明1混合气体的除湿模块及其检测系统20除湿模块22第一中空本体222第一空间224第二空间226第一进气口227第一出气口228第二出气口24第一薄膜组件26第二除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气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n一第一除湿模块,其包含一第一中空本体,该第一中空本体内设置一第一薄膜组件,该第一薄膜组件将该第一中空本体分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中空本体包含一第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一出气口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的二侧并连通该第一空间,以及该第二出气口是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上并连通该第二空间;/n一压力模块,其分别连接该第一出气口以及该第二出气口,且该压力模块包含:以及/n一第一泵浦,其设置并连接于一第一管道上,且该第一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一出气口,该第一泵浦对该第一空间产生一第一吸力;以及/n一第二泵浦,其设置并连接该第二管道上,且该第二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二出气口,该第二泵浦对该第二空间产生一第二吸力;/n一分析装置,其是设置并连接该第一管道上,且该分析装置位于该第一泵浦与该第一除湿模块之间;/n其中,当一混合气体进入该第一空间,该第一泵浦与该第二泵浦产生压力差,该混合气体中的多个水分子通过该第一薄膜组件分离至该第二空间中,分离该些水分子后的该混合气体再由该第一出气口排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气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除湿模块,其包含一第一中空本体,该第一中空本体内设置一第一薄膜组件,该第一薄膜组件将该第一中空本体分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中空本体包含一第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一出气口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的二侧并连通该第一空间,以及该第二出气口是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上并连通该第二空间;
一压力模块,其分别连接该第一出气口以及该第二出气口,且该压力模块包含:以及
一第一泵浦,其设置并连接于一第一管道上,且该第一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一出气口,该第一泵浦对该第一空间产生一第一吸力;以及
一第二泵浦,其设置并连接该第二管道上,且该第二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二出气口,该第二泵浦对该第二空间产生一第二吸力;
一分析装置,其是设置并连接该第一管道上,且该分析装置位于该第一泵浦与该第一除湿模块之间;
其中,当一混合气体进入该第一空间,该第一泵浦与该第二泵浦产生压力差,该混合气体中的多个水分子通过该第一薄膜组件分离至该第二空间中,分离该些水分子后的该混合气体再由该第一出气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气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含一冷凝装置以及一储水装置,该冷凝装置设置并连接该第二管道,且该冷凝装置位于该第一除湿模块与该第二泵浦之间,该储水装置设置并连接该第二管道,且该储水装置位于该冷凝装置与该第二泵浦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气体的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更进一步包含一第三泵浦,该第三泵浦是设置并连接该第二管道,且该第三泵浦位于该第一除湿模块与该第二泵浦之间。


4.一种混合气体的除湿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第一阀组件,该第一阀组件上分别设置多个前进气口、一第一前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前出气口,且该第一前出气口连接一第三管道,该第二前出气口连接一第四管道;
一第一除湿模块,其包含一第一中空本体,该第一中空本体内设置一第一薄膜组件,该第一薄膜组件将该第一中空本体分成一第一空间以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中空本体包含一第一进气口、一第一出气口以及一第二出气口,该第一进气口以及该第一出气口是分别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的二侧并连通该第一空间,以及该第二出气口是设置于该第一除湿模块上并连通该第二空间;以及
一压力模块,其分别连接该第一出气口以及该第二出气口,且该压力模块包含:
一第一泵浦,其设置并连接于一第一管道上,且该第一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一出气口,该第一泵浦对该第一空间产生一第一吸力;以及
一第二泵浦,其设置并连接该第二管道上,且该第二管道的一端是连接该第二出气口,该第二泵浦对该第二空间产生一第二吸力;
一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祐甫张柏弘陈素莹
申请(专利权)人:奇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