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Type-C屏蔽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400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Type‑C屏蔽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固定连接后中间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罩体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第一罩体的两个第一凹槽和两个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罩体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第二罩体的两个第三凹槽和两个第四凹槽,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相连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的底部之间形成两个第五凹槽,当Type‑C公头与连接线连接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腔体中时,该Type‑C公头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二凹槽、连个第四凹槽和两个第五凹槽的底部均位于该Type‑C公头连接端的端面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Type‑C屏蔽罩,能提高外壳与Type‑C公头连接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Type-C屏蔽罩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具体涉及一种Type-C屏蔽罩。
技术介绍
USB接口标准规范已经有很多年,目前,Type-C式接口的USB线应用范围已十分广泛,市场所用的Type-C接口连接器的尾端一般焊接有PCB板,为了增加连接线和Type-C公头连接的牢固性和EMI效果,会在Type-C接口连接器的尾端设置屏蔽罩,PCB板位于屏蔽罩内,以防止Type-C接口长期插拔导致连接线从Type-C公头上松脱。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屏蔽罩呈截面形状各异的套筒形,屏蔽罩的一端套在Type-C公头的尾端后、通过焊接与Type-C公头相连,连接线与Type-C公头连接处一般采用塑胶一体成型,成型后的塑胶外壳一端与Type-C公头相连、另一端与连接线相连、中间与屏蔽罩相连,其中外壳与屏蔽罩的连接方式是:塑料外壳分别与屏蔽罩的外侧表面和内侧表面相连,即塑屏蔽罩嵌入在塑胶外壳中,但在Type-C接口连接器插拔时,由于插拔力的方向与屏蔽罩的内外侧表面几乎平行,从而在外壳和屏蔽罩的内外侧表面之间形成剪切力,在该剪切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塑胶外壳从屏蔽罩的内外侧表面上松脱,导致在Type-C接口连接器插拔时,只剩下外壳和Type-C公头的连接处受力,从而导致外壳与Type-C公头连接的牢固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外壳与Type-C公头连接牢固性的屏蔽罩。本技术公开的嵌入式安装控制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Type-C屏蔽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固定连接后中间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罩体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平面部,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平面部之间的第一弯曲部,所述两个第一平面部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第一平面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第一弯曲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罩体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平面部,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平面部之间的第二弯曲部,所述两个第二平面部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第二平面部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第二弯曲部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相连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的底部之间形成两个第五凹槽,当Type-C公头与连接线连接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腔体中时,该Type-C公头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的底部均位于该Type-C公头连接端的端面的上方。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均为燕尾形。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一凸起、两侧顶部分别相对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四凹槽的底部设有第三凸起、两侧顶部分别相对设有第四凸起。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罩体具有两第一相合面,所述第二罩体具有两第二相合面,所述第一罩体在第一相合面上突出形成第五凸起和固定块,所述第二罩体在第二相合面上突出形成第六凸起,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固定连接时,所述第六凸起位于第五凸起和固定块之间,所述第六凸起的顶部与第一罩体的第一相合面接触,所述第五凸起的顶部与第二罩体的第二相合面接触,所述固定块抵接于第二罩体的内壁。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五凹槽的两侧分别为第一罩体的第一相合面和第二罩体的第二相合面、底部为第五凸起的下侧面。本技术公开的Type-C屏蔽罩的有益效果是:当过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固定连接后,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之间形成了一个腔体,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均贯通腔体的内外两侧,当Type-C接口连接器的塑胶外壳在Type-C公头和屏蔽罩上一体成型时,塑胶通过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和腔体的一端从腔体外部流入腔体内部时,塑料在腔体内、凹槽内和腔体外的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的表面上一体成型,腔体内、凹槽内和腔体外的塑胶均连接为一个整体、共同构成塑料外壳,由于凹槽内的塑胶连接体腔体的内外,在Type-C接口连接器插拔时,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均对外壳产生阻力,该阻力可以阻挡塑料外壳顺着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的内外侧表面向插拔方向移动,于是减小了外壳和屏蔽罩的内外侧表面之间的剪切力,从而塑胶外壳不易从屏蔽罩的内外侧表面上松脱,故提高了外壳与Type-C公头连接的牢固性。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种Type-C屏蔽罩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Type-C屏蔽罩的第一罩体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Type-C屏蔽罩的第二罩体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Type-C屏蔽罩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Type-C屏蔽罩安装在Type-C公头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一种Type-C屏蔽罩,包括第一罩体1和第一罩体2,第一罩体1和第一罩体2固定连接后中间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腔体3,第一罩体1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平面部1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平面部11之间的第一弯曲部12,第二罩体2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平面部21,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平面部21之间的第二弯曲部22,第一平面部11顶部开设有燕尾形第一凹槽13,第一凹槽13贯穿第一平面部11,第一弯曲部12底部开设有第二凹槽14,第二平面部21顶部开设有燕尾形第三凹槽23,第三凹槽23贯穿第二平面部21,第二弯曲部22底部开设有第四凹槽24,第二凹槽14底部设有第一凸起15,顶部两侧相对设有第二凸起16,第四凹槽24底部设有第三凸起25、顶部两侧相对设有第四凸起26。Type-C接口连接器的塑胶外壳在屏蔽罩上一体成型时,塑胶通过第一凹槽13和第三凹槽23从腔体3的外部流入腔体3的内部,并在第一凹槽13和第三凹槽23内成型,由于第一凹槽13和第三凹槽23的形状为燕尾形,在插拔Type-C接口连接器时,第一凹槽13两侧的斜面和第三凹槽23两侧的斜面均对塑胶外壳产生阻挡塑料外壳顺着第一罩体1和第二罩体2的内外侧表面向拔出方向移动的阻力。Type-C接口连接器的塑胶外壳在屏蔽罩上一体成型时,塑胶通过第二凹槽14和第四凹槽24从腔体3的外部流入腔体3的内部,并在第二凹槽14和第四凹槽24内成型,第二凹槽14的底部和第四凹槽24的底部均对塑胶外壳产生阻挡塑料外壳顺着第一罩体1和第二罩体2的内外侧表面向拔出方向移动的阻力,第一凸起15的两侧分别与第二凹槽14的两侧对塑胶外壳产生夹持力,在该夹持力作用下,塑料外壳与第一罩体1的第一弯曲部12不易分离,第三凸起25的两侧分别与第四凹槽24的两侧对塑胶外壳产生夹持力,在该夹持力作用下,塑料外壳与第二罩体2的第二弯曲部22处不易分离,第二凸起16的和第四凸起26的分别用于增大第一罩体1和第二罩体2与塑料外壳的接触面积,从防止塑料外壳与第一罩体1和第二罩体2脱离。请参考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Type-C屏蔽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固定连接后中间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罩体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平面部,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平面部之间的第一弯曲部,所述两个第一平面部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第一平面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第一弯曲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罩体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平面部,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平面部之间的第二弯曲部,所述两个第二平面部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第二平面部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第二弯曲部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相连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的底部之间形成两个第五凹槽,当Type-C公头与连接线连接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腔体中时,该 Type-C公头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的底部均位于该Type-C公头连接端的端面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Type-C屏蔽罩,包括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固定连接后中间形成一个两端开口的腔体,所述第一罩体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平面部,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一平面部之间的第一弯曲部,所述两个第一平面部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第一平面部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弯曲部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第一弯曲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罩体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平面部,以及连接在两个第二平面部之间的第二弯曲部,所述两个第二平面部的顶部均开设有贯穿第二平面部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弯曲部的底部开设有贯穿第二弯曲部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相连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的底部之间形成两个第五凹槽,当Type-C公头与连接线连接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腔体中时,该Type-C公头的连接端与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凹槽、第四凹槽和第五凹槽的底部均位于该Type-C公头连接端的端面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Type-C屏蔽罩,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彩辉邓远仁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麦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