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634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和引弧片,双金属片和引弧片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内,引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组成部、第二组成部、第三组成部和第四组成部,第一组成部和第四组成部与壳体固定,并且第一组成部位于第四组成部的正上方,第一组成部的一端连接第二组成部,另一端设有受力变形部,该受力变形部连接双金属片,双金属片位于第一组成部和第四组成部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充分利用了灭弧室上方的狭小空间,使得双金属片具有较大的变形弯曲空间,提高断路器过载时的产品脱扣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
本技术涉及断路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公开号为CN205177745U的中国技术公开了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为一种典型的现有小型断路器过载保护机构。过载保护机构一般由双金属片、连接片和引弧片组成,通过其结构形状的设计起到过载时控制断路器分闸的作用,对电路起到保护。但是对于插入式断路器来说,由于其长条矩形的特殊壳体结构,现有的过载保护机构结构无法起到良好的过载脱扣作用。具体地说,在插入式断路器中,壳体的高度和宽度空间有限,而过载保护机构的引弧片又需要和灭弧室相配合,导致双金属片的变形空间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影响了断路器过载时的脱扣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和引弧片,所述的双金属片和引弧片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内,所述的引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组成部、第二组成部、第三组成部和第四组成部,所述的第一组成部和第四组成部与壳体固定,并且所述的第一组成部位于第四组成部的正上方,所述的第一组成部的一端连接第二组成部,另一端设有受力变形部,该受力变形部连接双金属片,所述的双金属片位于第一组成部和第四组成部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组成部的中间设有翼板,用于连接壳体上的卡槽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翼板对称位于第一组成部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上设有安装板,该安装板位于断路器的灭弧室的上方,并且和灭弧室的顶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的第四组成部插入间隙中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三组成部和第四组成部的连接处内折,形成引弧角。进一步地,所述的引弧角的角度范围为110~145度。进一步地,所述受力变形部尾端设有长条板,所述长条板的一端连接垂直连接受力变形部本体,另一端焊接双金属片的一端,所述双金属片的另一端交错穿过第二组成部,用于连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进一步地,还包括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安装在壳体上,其底端顶住长条板连接受力变形部本体的一端。进一步地,第一组成部、第二组成部、第三组成部和第四组成部的连接处均为圆滑过渡。进一步地,所述的受力变形部通过导线连接断路器的进线端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将双金属片设置为双层结构,并且分别和壳体进行固定,将双金属片设置在双层结构的中间部分,充分利用了灭弧室上方的狭小空间,使得双金属片具有较大的变形弯曲空间,提高断路器过载时的产品脱扣稳定性。2、本技术的第一组成部通过翼板的设置与壳体进行固定,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生产;双侧的翼板更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安装示意图。附图标记:1、双金属片,2、引弧片,21、第一组成部,21a、受力变形部,21b、长条板,21c、翼板,22、第二组成部,23、第三组成部,24、第四组成部,3、壳体,31、安装板,4、灭弧室,5、引弧角,6、调节螺栓,7、操作机构,8、进线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1和引弧片2,金属片和引弧片2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3内。引弧片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组成部21、第二组成部22、第三组成部23和第四组成部24。第一组成部21和第四组成部24与壳体3进行固定,并且第一组成部21位于第四组成部24的正上方。具体地说:第一组成部21的中间设有翼板21c,用于连接壳体3上的卡槽进行固定;翼板21c对称位于第一组成部21的两侧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壳体3上设有安装板31,该安装板31位于断路器的灭弧室4的上方,并且和灭弧室4的顶部之间形成间隙;第四组成部24插入间隙中进行固定。在第四组成部24的左端连接第三组成部23,第三组成部23向下弯折形成引弧角5。该引弧角5的角度范围一般为110~145度,本实施例中采用120度。第三组成部23的右端通过第二组成部22连接第一组成部21的右端。第一组成部21、第二组成部22、第三组成部23和第四组成部24的连接处均为圆滑过渡。在第一组成部21的左端设有受力变形部21a。受力变形部21a的左端为尾端,该尾端设有长条板21b。长条板21b的后端连接垂直连接受力变形部21a本体,前端焊接双金属片1的右端。双金属片1的左端交错穿过第二组成部22,用于连接断路器的操作机构7。由此,双金属片1位于第一组成部21和第四组成部24之间,充分利用了灭弧室4上方的狭小空间,使得双金属片1具有较大的变形弯曲空间,提高断路器过载的产品脱扣稳定性。长条板21b通过导线连接断路器的进线端子8。本实施例还包括调节螺栓6,该调节螺栓6安装在壳体3上,其底端顶住长条板21b连接受力变形部21a本体的后端,用于调节双金属片1的安装位置。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当断路器产生过载电流,受力变形部21a和双金属片1均受热发生偏移,带动操作机构7的脱扣杆滑动,从而使得断路器分闸,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1)和引弧片(2),所述的双金属片(1)和引弧片(2)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弧片(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组成部(21)、第二组成部(22)、第三组成部(23)和第四组成部(24),所述的第一组成部(21)和第四组成部(24)与壳体(3)固定,并且所述的第一组成部(21)位于第四组成部(24)的正上方,所述的第一组成部(21)的一端连接第二组成部(22),另一端设有受力变形部(21a),该受力变形部(21a)连接双金属片(1),所述的双金属片(1)位于第一组成部(21)和第四组成部(24)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包括双金属片(1)和引弧片(2),所述的双金属片(1)和引弧片(2)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弧片(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组成部(21)、第二组成部(22)、第三组成部(23)和第四组成部(24),所述的第一组成部(21)和第四组成部(24)与壳体(3)固定,并且所述的第一组成部(21)位于第四组成部(24)的正上方,所述的第一组成部(21)的一端连接第二组成部(22),另一端设有受力变形部(21a),该受力变形部(21a)连接双金属片(1),所述的双金属片(1)位于第一组成部(21)和第四组成部(2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组成部(21)的中间设有翼板(21c),用于连接壳体(3)上的卡槽进行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翼板(21c)对称位于第一组成部(2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断路器的过载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3)上设有安装板(31),该安装板(31)位于断路器的灭弧室(4)的上方,并且和灭弧室(4)的顶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的第四组成部(24)插入间隙中进行固定。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茭史胜余许利战祁卫华
申请(专利权)人: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