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0020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20 19:15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塑壳断路器包括触头系统、热过载脱扣器、联结板,触头系统包括静触头、动触头,热过载脱扣器包括双金属片、支持件、限流元件,双金属片的一端为固定于支持件上的固定端,另一端为用于致动断路器脱扣的打击端,双金属片的固定端与打击端之间为焊接部,特点:双金属片与联结板之间通过弹性发热元件实现电连接,弹性发热元件在靠近双金属片的一侧具有一段辅助加热段,辅助加热段与双金属片呈平行设置,作用是为双金属片进行辅助加热。优点:双金属片能够获得足够的热量和弯曲量,有效检测故障电流,确保小电流规格脱扣器在高分断电流时的允通能量被限制在安全使用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
技术介绍
现有塑壳断路器通常采用热过载脱扣器来实现过载保护,热过载脱扣器通过利用电路流过过电流时,双金属片受热弯曲对跳闸杆进行驱动,从而使传动机构脱扣。热过载脱扣器中双金属片的加热方式有三种:直接加热、间接加热和复合加热。所谓直接加热方式是指双金属片直接串联在电路中,利用双金属片自身电阻所产生的热量作为加热源;所谓间接加热方式是指双金属片本身不接入电路中,而是依靠其它电热元件进行加热;所谓复合加热方式是指除双金属片本身直接串联在电路中之外,还有其它电热元件对双金属片进行加热。市场竞争中,小型化、高分断已成为断路器的发展方向。断路器产品标准GB14048.2中规定,断路器在完成分断试验后需进行过载脱扣器性能验证,小电流规格热脱扣器(例如10-32A)在分断试验时容易出现过热现象,高分断型断路器则更易出现此情况,同时,双金属片出现永久变形时会造成过载脱扣器性能验证时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要满足不同额定电流规格的热脱扣特性要求,目前都必须采用不同规格的双金属片,额定电流规格越多,则所需的双金属片规格也就越多,这直接导致了物料种类的大幅增加,增加了生产管理的难度,提高了产品生产成本。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结构加以合理的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其通过采用片状弹性发热元件来确保小电流规格在高分断电流时双金属片不会永久变形,并可满足多种不同额定电流规格的热脱扣特性要求。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塑壳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所述的断路器具有相互接触或分离的静触头和动触头以及对外连结的联结板,所述的热过载脱扣器具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的一端为与动触头电连接的固定端,另一端为用于致动断路器脱扣的打击端,所述双金属片与联结板之间通过片状弹性发热元件实现电连接,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在靠近双金属片的一侧具有一段为双金属片进行辅助加热的辅助加热段,所述辅助加热段与双金属片呈平行贴合设置。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热过载脱扣器还包括用于固定双金属片的支持件、一端与动触头上的软联结连接且另一端与支持件连接的限流元件,所述双金属片的固定端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于支持件上。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元件为限流电阻。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限流电阻为高阻率材料构成。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限流元件呈“S”字形。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双金属片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和用于与联结板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在本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双金属片的固定端与打击端之间为焊接部,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的第一连接端与双金属片的焊接部连接。在本技术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弯折成“η”字形,所述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为两条平行边的端部,所述辅助加热段为“η”字形中的长边。在本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采用多层的片状材料叠加而成。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具有的有益效果:第一、通过采用片状弹性发热元件使小电流规格的高分断断路器中的双金属片不仅能够获得足够的热量和弯曲量,从而有效地检测故障电流,同时降低分断过程中双金属片的发热量,确保小电流规格在高分断电流时双金属片不会永久变形,提升了断路器的分断可靠性。第二、通过改变片状弹性发热元件的片数和双金属片的固定端与自由端之间接入电路部分的长度来调整双金属片接入电路部分的电阻,进而实现对热过载脱扣器额定电流的调整,可实现用同一规格的双金属片来满足多种不同额定电流规格的热脱扣特性要求,减少了物料数量,降低了零件成本和管理成本,方便了生产加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热过载脱扣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热过载脱扣器中弹性发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热过载脱扣器中限流元件与支持件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热过载脱扣器中双金属片与支持件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动触头、11.软联结;2.联结板;3.限流元件;4.支持件;5.双金属片、51.固定端、52.焊接部、53.打击端;6.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1.辅助加热段、62.第一连接端、63.第二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所述的塑壳断路器为塑壳断路器,由触头系统、热过载脱扣器、对外连结的联结板2等零部件组成,所述的触头系统包括相互接触或分离的静触头(图中未示出)和动触头1,所述的动触头1上设有软联结11。所述的热过载脱扣器包括双金属片5、用于固定双金属片5的支持件4、限流元件3、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所述双金属片5的一端固定,另一端设有致动件,所述双金属片5受热弯曲后,另一端的致动件致动断路器的脱扣机构(图中未示出)脱扣。具体的,所述双金属片5的一端为固定端51,所述固定端51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于支持件4上;所述双金属片5的另一端为打击端53;所述双金属片5的固定端51与打击端53之间为焊接部52,所述双金属片5与联结板2之间通过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实现电连接。如图1、图3、图4所示,所述限流元件3设置在动触头1与双金属片5之间,且该限流元件3与双金属片5的电连接点设置在支持件4上。即所述的限流元件3一端与动触头1上的软联结11连接,另一端与支持件4连接。具体的,所述限流元件3为限流电阻,呈“S”字形,所述限流电阻为高阻率材料,例如:铁铬铝合金、高电阻合金、不锈钢、发热电阻合金、康铜。当然所述的支持件4也可以和限流元件3一体构成,材料同样为铁铬铝合金、高电阻合金、不锈钢、发热电阻合金、康铜。本实施例所述的塑壳断路器在闭合状态下,如图3所示电流路径为:从塑壳断路器的静触头(图中未示出)流到动触头1,动触头1上的电流再经限流元件3流向支持件4,支持件4上的电流接着沿双金属片5的长度方向流动,最后通过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后向联结板2流动。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设置在双金属片5与联结板2之间,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根据产品实际需要采用单层片状弹性件或多层的片状弹性件叠加而成,本实施例中采用5-7层的片状弹性件叠加而成。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的材料例如:片状铁铬铝合金、片状高电阻合金、片状不锈钢、片状发热电阻合金、片状康铜。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与双金属片5连接的第一连接端62和用于与联结板2连接的第二连接端6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所述的断路器具有相互接触或分离的静触头和动触头(1)以及对外连结的联结板(2),所述的热过载脱扣器具有双金属片(5),所述双金属片(5)的一端为与动触头(1)电连接的固定端(51),另一端为用于致动断路器脱扣的打击端(5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5)与联结板(2)之间通过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实现电连接,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在靠近双金属片(5)的一侧具有一段为双金属片(5)进行辅助加热的辅助加热段(61),所述辅助加热段(61)与双金属片(5)呈平行贴合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所述的断路器具有相互接触或分离的静触头和动触头(1)以及对外连结的联结板(2),所述的热过载脱扣器具有双金属片(5),所述双金属片(5)的一端为与动触头(1)电连接的固定端(51),另一端为用于致动断路器脱扣的打击端(5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5)与联结板(2)之间通过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实现电连接,所述片状弹性发热元件(6)在靠近双金属片(5)的一侧具有一段为双金属片(5)进行辅助加热的辅助加热段(61),所述辅助加热段(61)与双金属片(5)呈平行贴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过载脱扣器还包括用于固定双金属片(5)的支持件(4)、一端与动触头(1)上的软联结(11)连接且另一端与支持件(4)连接的限流元件(3),所述双金属片(5)的固定端(51)通过焊接或铆接的方式固定于支持件(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热过载脱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元件(3)为限流电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断路器的热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兵张洵初顾建青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