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激励微射流控制多管振荡器
本技术属于压力气体的射流控制工程制冷
,涉及自激励微射流控制多管振荡器,是气体射流控制如制冷机械所必备的特种装备。
技术介绍
射流是流体运动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航空工业、水利工程、医疗卫生以及自动控制等工程
都关系到射流流动的问题,所以射流成为流体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射流振荡器是以射流理论为基础,在射流振荡元件的基础上附加反馈通道产生流体振荡,通过测量流体的振荡频率实现流量测量。对射流本质和特性的理论分析是研究射流振荡器前提条件,为微通道射流振荡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射流元件的工作介质为流体,可分为不同类别。根据元件内部流体流动机理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湍流式、附壁式和动量交换式三大类。所谓附壁式射流元件,是指主射流在特定形状的腔室里,利用流体卷吸不平衡所产生的附壁效应制成的射流元件。静止式附壁射流控制器与动设备射流控制器件执行机构相比,具有可靠性好、体积小、功率大、成本低等优点,并能适应强辐射、强腐蚀、强振动和强冲击等恶劣工作环境,且不存在损耗干扰。因此在高辐射、强磁场、 ...
【技术保护点】
1.自激励微射流控制多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激励微射流控制多管振荡器包括振荡机体(18)和冷气回收器(21);/n所述的振荡机体(18),包括底板、上盖(12)、微射流入口管(13)、弯头(14)、三通(15)、主射流入口管(16)、入口管(17)、固管器(24)和接受管(11);底板上表面开设有不同的腔体和流道,相互连通后形成振荡机体(18)的流道(19),流道(19)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微射流入口腔(1)、微射流喷嘴流道(2)、音波控制管(3)、分岔流道(4)、主射流入口腔(5)、主射流喷嘴流道(6)、射流控制口(7)、振荡腔(8)、多管分岔流道(9)、排气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自激励微射流控制多管振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激励微射流控制多管振荡器包括振荡机体(18)和冷气回收器(21);
所述的振荡机体(18),包括底板、上盖(12)、微射流入口管(13)、弯头(14)、三通(15)、主射流入口管(16)、入口管(17)、固管器(24)和接受管(11);底板上表面开设有不同的腔体和流道,相互连通后形成振荡机体(18)的流道(19),流道(19)为左右对称结构,包括微射流入口腔(1)、微射流喷嘴流道(2)、音波控制管(3)、分岔流道(4)、主射流入口腔(5)、主射流喷嘴流道(6)、射流控制口(7)、振荡腔(8)、多管分岔流道(9)、排气口(10)和排气通道(20);音波控制管(3)位于振荡机体(18)的前端,围成方形环状流道,微射流入口腔(1)和微射流喷嘴流道(2)位于音波控制管(3)围成的方形环内,微射流喷嘴流道(2)一端与微射流入口腔(1)连通,另一端与音波控制管(3)的一条边的中部位置连通;分岔流道(4)为左右对称结构,围成水滴状环流道,左右两部分各包括直线段和弯曲段,直线段与弯曲段首尾相接连通,两个直线段的外侧端交汇于音波控制管(3)的一条边的中部位置,从而分岔流道(4)与微射流入口腔(1)和微射流喷嘴流道(2)连通,弯曲段的外侧端交汇于射流控制口(7);主射流入口腔(5)和主射流喷嘴流道(6)位于分岔流道(4)围成的水滴状环内,主射流喷嘴流道(6)一端与主射流入口腔(5)连通,另一端与射流控制口(7)连通;振荡腔(8)和多管分岔流道(9)位于振荡机体(18)的后端,振荡腔(8)的一端与射流控制口(7)连通,另一端与多管分岔流道(9)前端连通;振荡机体(18)的尾部设有多个排气口(10),排气口(10)分别与多管分岔流道(9)后端的每个分岔相连通;接受管(11)从振荡机体(18)的尾部外侧安装在排气口(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淑花,刘学武,吾特库尔·努尔买买提,张瑞丹,邹久朋,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