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用油气分离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611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20
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用油气分离筒,包括筒体、油气进气管、出油管、油气分离器、挡油板;筒体的顶面左侧接有油气进气管,筒体的侧面右侧接有出油管,筒体的顶面右侧设有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分离芯、壳体、排气管,筒体内的上部设有挡油板。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分离出来的压缩空气直接排出,润滑油可经过冷却、过滤后重新与空气混合、压缩,循环使用,保障了螺杆空气压缩机的使用性能和运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用油气分离筒
本技术属于空气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用油气分离筒。
技术介绍
螺杆空气压缩机主机在压缩空气的过程中会混入大量的润滑油加以冷却、密封和润滑,空气经螺杆空气压缩机主机压缩后,会形成油气混合物,机组系统需要一种设施对其进行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用油气分离筒。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用油气分离筒,包括筒体、油气进气管、出油管、油气分离器、挡油板;所述筒体为中空圆柱体,筒体的顶面左侧接有油气进气管,所述油气进气管的油气进口设置于筒体外,油气进气管的油气出口设置于筒体内且水平朝向筒体的侧面内壁的左侧;所述筒体的侧面右侧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进油口设置于筒体内的底部,出油管的出油口设置于筒体外;所述筒体的顶面右侧设有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分离芯、壳体、排气管,所述壳体的底面与筒体的顶面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芯沿竖向安装于壳体内且其底面与壳体的底面连接,壳体的底面和筒体的顶面上相对应地开设有多个进气口,多个所述进气口与油气分离芯周侧面和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油气分离芯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从壳体的侧面接出;所述筒体内的上部设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呈L型,挡油板的竖向部分末端与筒体的顶面内壁中部连接,挡油板的横向部分末端朝向筒体的侧面内壁的右侧且距离筒体的侧面内壁的右侧具有一定间距,挡油板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分别与筒体的侧面内壁连接。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进气口沿油气分离芯的轴线周向均布。进一步地,还包括视油镜,所述筒体的任一侧面上设有视油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压缩后的油气混合物经油气进气管排入筒体中,先与筒体的一侧内壁高速撞击、分离,分离出来的压缩空气再与筒体另一侧内壁撞击进一步分离后,通过油气分离器高效过滤后排出,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在筒体的内部压力作用下,由出油管排出,可经冷却、过滤后循环使用;确保了螺杆空气压缩机排出的压缩空气纯净、不含油,润滑油能循环使用,保障了螺杆空气压缩机的使用性能和运行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注如下:1筒体2油气进气管3出油管4油气分离芯5壳体6排气管7进气口8挡油板9视油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技术。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用油气分离筒,包括筒体1、油气进气管2、出油管3、油气分离器、挡油板8、视油镜9。所述筒体1为长方圆柱体,筒体1的顶面左侧接有油气进气管2,所述油气进气管2的油气进口设置于筒体1外,用于与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连接,油气进气管2的油气出口设置于筒体1内且水平朝向筒体1的侧面内壁的左侧,筒体1的侧面右侧接有出油管3,所述出油管3的进油口设置于筒体1内的底部,所述出油管3的出油口设置于筒体1外,润滑油从出油管3排出后,可经过冷却、过滤后重新与空气混合、压缩,循环使用。所述筒体1的顶面右侧设有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分离芯4、壳体5、排气管6,所述壳体5的底面与筒体1的顶面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芯4沿竖向安装于壳体5内且其底面与壳体5的底面连接,壳体5的底面和筒体1的顶面上相对应地开设有多个进气口7,多个所述进气口7沿油气分离芯4的轴线周向均布,并与油气分离芯4周侧面和壳体5内壁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排气管6的一端与油气分离芯4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从壳体5的侧面接出。所述筒体1内的上部设有挡油板8,所述挡油板8呈L型,挡油板8的竖向部分末端与筒体1的顶面内壁中部连接,挡油板8的横向部分末端朝向筒体1的侧面内壁的右侧且距离筒体1的侧面内壁的右侧具有一定间距,挡油板8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分别与筒体1的侧面内壁连接。所述筒体1的任一侧面上设有视油镜9,可以直接观测油位。工作时,当油气混合压缩后,经油气进气管2排入筒体1中。由于油气进气管2的油气出口垂直于筒体1的侧面内壁的左侧,确保了油气混合物在压力作用下与筒体1高速撞击、分离。分离出来的压缩空气与筒体1侧面内壁的右侧再次撞击后进一步分离,并通过多个进气口7进入油气分离器,经油气分离芯4高效过滤后,由排气管6排出。经高速撞击分离出来的润滑油在筒体1的内部压力作用下,由出油管3排出,经冷却、过滤后循环使用。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技术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总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用油气分离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油气进气管、出油管、油气分离器、挡油板;/n所述筒体为中空圆柱体,筒体的顶面左侧接有油气进气管,所述油气进气管的油气进口设置于筒体外,油气进气管的油气出口设置于筒体内且水平朝向筒体的侧面内壁的左侧;/n所述筒体的侧面右侧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进油口设置于筒体内的底部,出油管的出油口设置于筒体外;/n所述筒体的顶面右侧设有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分离芯、壳体、排气管,所述壳体的底面与筒体的顶面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芯沿竖向安装于壳体内且其底面与壳体的底面连接,壳体的底面和筒体的顶面上相对应地开设有多个进气口,多个所述进气口与油气分离芯周侧面和壳体内壁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排气管的一端与油气分离芯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从壳体的侧面接出;/n所述筒体内的上部设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呈L型,挡油板的竖向部分末端与筒体的顶面内壁中部连接,挡油板的横向部分末端朝向筒体的侧面内壁的右侧且距离筒体的侧面内壁的右侧具有一定间距,挡油板的前侧边和后侧边分别与筒体的侧面内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用油气分离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油气进气管、出油管、油气分离器、挡油板;
所述筒体为中空圆柱体,筒体的顶面左侧接有油气进气管,所述油气进气管的油气进口设置于筒体外,油气进气管的油气出口设置于筒体内且水平朝向筒体的侧面内壁的左侧;
所述筒体的侧面右侧接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的进油口设置于筒体内的底部,出油管的出油口设置于筒体外;
所述筒体的顶面右侧设有油气分离器,所述油气分离器包括油气分离芯、壳体、排气管,所述壳体的底面与筒体的顶面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芯沿竖向安装于壳体内且其底面与壳体的底面连接,壳体的底面和筒体的顶面上相对应地开设有多个进气口,多个所述进气口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聪盈朱小微胡振东胡振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格兰克林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