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477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阴角轮廓模板架和贴墙模板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同型材的顶角模板和立柱模板,增加了整个模板系统的通用性,此外,顶角模板与立柱模板之间采用螺栓组连接避免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拆卸更快,顶角模板采用拼接式的端部模板和中间模板保证了顶角模板在承压形变后的能够快速拆除,提高了拆除效率;贴墙模板采用基础模板搭配浮动模板的方式,增加了基础模板的通用性,避免为了应对不同楼层高度采用整体式的贴墙板导致贴墙板通用性差浪费材料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的室内用建筑模板采用的是焊接的模板,整个模板的焊接安装费时费力,且采用的立柱模板与顶角模板为不同的型材结构,通用性低,更加增加了建筑模板的安装难度;此外贴墙模板的采用的是整体式的贴墙模板组,由于贴墙模板组在不同的墙面高度上需要的高度不同,通常需要整块的贴墙模板进行安装,这样导致不同的墙面高度,更加浪费了贴墙模板的材料使用,材料浪费严重,通用性差;焊接的顶角模板为整体式结构时,由于承载受力发生变形后,在整个建筑模板拆卸时更加难以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能够解决一般的室内用的建筑模板顶角模板采用整体式结构变形后难以拆除,整个模板系统由多个型材组成通用性差,以及贴墙模板采用独立的整体式模板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阴角轮廓模板架和贴墙模板组;所述阴角轮廓模板架包括呈矩形框架结构的顶角模板和垂直于顶角模板四个端角设置的立柱模板;所述阴角轮廓模板的顶角模板和立柱模板为同一型材,所述顶角模板由四块首尾相连的顶角模板单元拼接形成,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之间通过一L型连接块嵌入在顶角模板单元内相连,相邻顶角模板单元衔接处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矩形连接板且该矩形连接板上通过螺栓锁紧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所述立柱模板垂直连接在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衔接处;所述顶角模板单元包括端部模板、限位套筒和至少一块中间模板,所述中间模板与端部模板之间衔接处为斜面结构,所述中间模板上沿着中间模板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调节槽,所述限位套筒设置在顶角模板单元内且限位套筒通过连接螺栓与中间模板的调节槽配合,连接螺栓带动限位套筒在调节槽的延伸方向上沿着顶角模板单元的内壁滑动实现限位套筒的端部从中间模板与端部模板之间的斜面结构处嵌入端部模板或远离端部模板;所述贴墙模板组包括基础模板和浮动模板,所述浮动模板的底端连接在基础模板的顶端,且浮动模板的顶端与顶角模板单元的底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阴角轮廓模板架的型材为方管状结构;所述浮动模板的型材为C型槽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模板两端的斜面结构的端面延长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模板上设置有若干加强肋。进一步的,贴墙模板组为若干个相邻设置的贴墙模板单元通过锁销拼接形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中采用同型材的顶角模板和立柱模板,增加了整个模板系统的通用性,此外,顶角模板与立柱模板之间采用螺栓组连接避免采用焊接的方式,安装拆卸更快,顶角模板采用拼接式的端部模板和中间模板保证了顶角模板在承压形变后的能够快速拆除,提高了拆除效率;贴墙模板采用基础模板搭配浮动模板的方式,增加了基础模板的通用性,避免为了应对不同楼层高度采用整体式的贴墙板导致贴墙板通用性差浪费材料情况。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的立体结构框架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的顶角模板与立柱模板衔接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的顶角模板单元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的贴墙模板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额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的顶角模板单元爆炸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的浮动模板型材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包括阴角轮廓模板架1和贴墙模板组2。阴角轮廓模板架1包括呈矩形框架结构的顶角模板3和垂直于顶角模板3四个端角设置的立柱模板4;阴角轮廓模板1的顶角模板3和立柱模板4为同一型材,顶角模板3由四块首尾相连的顶角模板单元31拼接形成,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31之间通过一L型连接块36嵌入在顶角模板单元31内相连,相邻顶角模板单元31衔接处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矩形连接板37且该矩形连接板37上通过螺栓锁紧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31;立柱模板4垂直连接在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31衔接处;顶角模板单元31包括端部模板32、限位套筒33和至少一块中间模板34,中间模板34与端部模板42之间衔接处为斜面结构,中间模板34上沿着中间模板34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调节槽35,限位套筒33设置在顶角模板单元31内且限位套筒33通过连接螺栓与中间模板34的调节槽35配合,连接螺栓带动限位套筒33在调节槽35的延伸方向上沿着顶角模板单元31的内壁滑动实现限位套筒33的端部从中间模板34与端部模板32之间的斜面结构处嵌入端部模板32或远离端部模板32。贴墙模板组2包括基础模板21和浮动模板22,浮动模板22的底端连接在基础模板21的顶端,且浮动模板22的顶端与顶角模板单元31的底端连接。阴角轮廓模板架1的型材为方管状结构;浮动模板22的型材为C型槽结构。中间模板34两端的斜面结构的端面延长面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中间模板34上设置有若干加强肋。贴墙模板组2为若干个相邻设置的贴墙模板单元通过锁销拼接形成。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阴角轮廓模板架和贴墙模板组;/n所述阴角轮廓模板架包括呈矩形框架结构的顶角模板和垂直于顶角模板四个端角设置的立柱模板;所述阴角轮廓模板的顶角模板和立柱模板为同一型材,所述顶角模板由四块首尾相连的顶角模板单元拼接形成,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之间通过一L型连接块嵌入在顶角模板单元内相连,相邻顶角模板单元衔接处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矩形连接板且该矩形连接板上通过螺栓锁紧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所述立柱模板垂直连接在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衔接处;/n所述顶角模板单元包括端部模板、限位套筒和至少一块中间模板,所述中间模板与端部模板之间衔接处为斜面结构,所述中间模板上沿着中间模板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调节槽,所述限位套筒设置在顶角模板单元内且限位套筒通过连接螺栓与中间模板的调节槽配合,连接螺栓带动限位套筒在调节槽的延伸方向上沿着顶角模板单元的内壁滑动实现限位套筒的端部从中间模板与端部模板之间的斜面结构处嵌入端部模板或远离端部模板;/n所述贴墙模板组包括基础模板和浮动模板,所述浮动模板的底端连接在基础模板的顶端,且浮动模板的顶端与顶角模板单元的底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用建筑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阴角轮廓模板架和贴墙模板组;
所述阴角轮廓模板架包括呈矩形框架结构的顶角模板和垂直于顶角模板四个端角设置的立柱模板;所述阴角轮廓模板的顶角模板和立柱模板为同一型材,所述顶角模板由四块首尾相连的顶角模板单元拼接形成,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之间通过一L型连接块嵌入在顶角模板单元内相连,相邻顶角模板单元衔接处的外侧边上设置有矩形连接板且该矩形连接板上通过螺栓锁紧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所述立柱模板垂直连接在相邻的顶角模板单元衔接处;
所述顶角模板单元包括端部模板、限位套筒和至少一块中间模板,所述中间模板与端部模板之间衔接处为斜面结构,所述中间模板上沿着中间模板的延伸方向设置有调节槽,所述限位套筒设置在顶角模板单元内且限位套筒通过连接螺栓与中间模板的调节槽配合,连接螺栓带动限位套筒在调节槽的延伸方向上沿着顶角模板单元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健沈雷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藏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西藏;5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