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拉片组件、施工支护体系及现浇自保温围护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8245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拉片组件、施工支护体系及现浇自保温围护墙,对拉片组件包括对拉片本体,对拉片本体包括留置段和分别位于留置段两侧的模板连接段,留置段上间隔设置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上分别设置有保温板抵靠部,用于抵靠在保温板的两个侧面。本申请提供的对拉片组件、施工支护体系及现浇自保温围护墙,通过对拉片本体上的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将内模板、保温板与外模板之间锁紧固定,避免在混凝土浇注时产生的冲击力使保温板发生位移,保证保温板两侧的混凝土层厚度稳定,而且钢丝网连接部上的绑扎孔和限位槽可固定钢丝网的纵横钢丝,防止钢丝网发生位移,避免其与保温板连接不稳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拉片组件、施工支护体系及现浇自保温围护墙
本技术涉及一种对拉片组件、施工支护体系及现浇自保温围护墙,属于建筑

技术介绍
在商用建筑、居住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建造过程中,对外墙保温性能及施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外墙外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主要是将钢丝网架保温板置于外模板和内模板之间,并通过连接件将外模板、保温板和内模板连接,然后在保温板与内模板、外模板之间形成的腔体内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保温板和混凝土成型为一体,具有固定牢固、使用寿命长、施工周期短等优点。常用的建筑内外模板分为木模板、钢制模板、胶合板模板、塑料模板、玻璃钢模板、铝合金模板等几类。铝合金模板重量轻,刚度大,耐久性好,生产标准程度高,施工速度相对快,模板周转的次数高,材料消耗小,是一种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并显著降低施工成本的新型模板。其中,铝合金模板对拉片体系是使用一次性对拉片作为连接件,将铝合金模板的拼缝位置使用对拉片对拉连接,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将露出于墙体的对拉片外露部敲断即可,对拉片的剩余部分留在墙体内,避免了在墙上留下孔洞,不需要后期填塞,相对于对拉螺栓体系更加方便快捷。现有的外墙外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在施工时,将钢丝网架保温板内侧靠在混凝土钢筋网架上,外侧通过垫块与外模板定位,内模板和外模板通过连接件固定。其中,对拉片是安装固定钢丝网架保温板、内模板和外模板时的常用连接件。然而,现有的对拉片在实际应用时,尚不能保证钢丝网架保温板与内模板和外模板之间得到有效约束,当浇注混凝土时浇注冲击力作用在保温板时会使保温板发生向内模板偏移,导致混凝土主体的厚度不达标引起结构性受力安全隐患,或者使垫块挤嵌入保温层内,保温板发生向外模板偏移,导致外侧保护层的厚度不达标引起防火安全隐患。其次,传统的钢丝网架保温板受其结构特性影响,运输成本高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搬运过程影响产生形变或质变引起质量问题,在组装时因其整体性加工的特性容易造成组装难度大、组装精度差、拼缝间距过大等问题,并且不易切割剪裁等造成二次加工困难。再次,传统的外墙外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钢丝网架保温板上的斜插钢丝导致保温板和外模板之间浇筑空腔狭窄,混凝土振捣密实困难,容易产生空腔,尤其是狭窄处需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注,材料成本相对较高,导致现有外墙外保温现浇混凝土复合保温体系性价比不高。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现浇自保温围护墙施工体系来解决以上问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的对拉片组件、施工支护体系及现浇自保温围护墙,解决了现有的对拉片及施工支护体系无法准确定位保温板与内外模板间距的问题,准确控制了保温板两侧混凝土的浇注厚度。本技术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对拉片组件,包括对拉片本体,所述对拉片本体包括留置段和分别位于所述留置段两侧的模板连接段,所述留置段上间隔设置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与留置段可拆卸连接,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沿对拉片本体长度方向的同向及背向运动被阻止;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上分别设置有保温板抵靠部,用于抵靠在保温板的两个侧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上还设置有钢丝网连接部,所述钢丝网连接部用于与钢丝网连接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钢丝网连接部与保温板抵靠部沿对拉片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其中一具体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包括插接本体A,所述插接本体A由两个竖板A以及连接两个竖板A的横板A构成,两个竖板A沿对拉片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两个竖板A上均设置插接槽A,所述留置段上设置凸起部,所述插接槽A与所述凸起部两侧的留置段沿对拉片本体宽度方向交叉插接,以阻止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相对运动;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上远离模板连接段的竖板A构成所述保温板抵靠部。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连接部包括绑扎孔,所述绑扎孔设置在竖板A上,钢丝网与所述绑扎孔绑扎连接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连接部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横板A上,钢丝网卡入所述限位槽内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在另一具体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包括插接本体B,所述插接本体B由两个横板B以及连接两个横板B的一个竖板B构成,两个横板B及一个竖板B环绕在所述留置段外周,所述留置段上设置凸起部,所述横板B上设置卡接槽B,所述卡接槽B与所述凸起部沿对拉片本体长度方向交叉卡接,以阻止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板抵靠部呈板状结构,保温板抵靠部环绕固定在卡接本体B的外周。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连接部包括绑扎孔,所述绑扎孔设置在所述横板B上,钢丝网与所述绑扎孔绑扎连接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连接部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横板B上,钢丝网卡入所述限位槽内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所述绑扎孔和限位槽沿对拉片本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横板B上。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接槽B沿对拉片本体长度方向交叉卡接。在另一具体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包括套接本体,所述套接本体具有可套设于留置段外侧的套接腔,所述套接腔由环绕留置段的若干个侧壁围成,且形成所述套接腔的若干个侧壁中至少有一个环绕于留置段顶部,所述留置段上设置凸起部,所述套接本体上设置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凸起部抵接,以阻止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相对运动。进一步的,所述套接本体沿拉片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所述保温板抵靠部,另一端设置所述钢丝网连接部,所述套接腔的内壁设置台肩,所述台肩构成与所述凸起部抵接的抵接部。进一步的,所述套接本体沿拉片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所述保温板抵靠部,另一端构成与所述凸起部抵接的抵接部,或者所述套接腔的内壁设置台肩,所述台肩构成与所述凸起部抵接的抵接部。进一步的,所述凸起部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套接本体的端部卡入所述卡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还包括插销,所述套接本体和留置段上分别设置插孔,所述插销贯穿套接本体和留置段上的插孔以将套接本体固定在留置段上。进一步的,所述插销由两个插腿及连接两个插腿的连接段构成,所述套接本体和留置段上设置两个插孔,插销的两个插腿分别贯穿套接本体和留置段上的两个插孔。进一步的,所述插腿的中部设置弯曲部。进一步的,所述保温板抵靠部呈方形、圆形或菱形的板状结构,保温板抵靠部环绕固定在套接本体的外周。进一步的,所述套接本体的外壁上设置加强肋。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连接部呈方形、圆形或菱形的板状结构,钢丝网连接部环绕固定在套接本体的外周,钢丝网连接部上设置绑扎孔,绑扎孔设置在板状结构上,钢丝网与所述绑扎孔绑扎连接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片本体,所述对拉片本体包括留置段和分别位于所述留置段两侧的模板连接段,所述留置段上间隔设置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与留置段可拆卸连接;/n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上分别设置有保温板抵靠部,用于抵靠在保温板的两个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拉片本体,所述对拉片本体包括留置段和分别位于所述留置段两侧的模板连接段,所述留置段上间隔设置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与留置段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上分别设置有保温板抵靠部,用于抵靠在保温板的两个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上还设置有钢丝网连接部,所述钢丝网连接部用于与钢丝网连接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钢丝网连接部与保温板抵靠部沿对拉片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包括插接本体A,所述插接本体A由两个竖板A以及连接两个竖板A的横板A构成,两个竖板A沿对拉片本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两个竖板A上均设置插接槽A,所述留置段上设置凸起部,所述插接槽A与所述凸起部两侧的留置段沿对拉片本体宽度方向交叉插接,以阻止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上远离模板连接段的竖板A构成所述保温板抵靠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连接部包括绑扎孔,所述绑扎孔设置在竖板A上,钢丝网与所述绑扎孔绑扎连接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连接部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横板A上,钢丝网卡入所述限位槽内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包括插接本体B,所述插接本体B由两个横板B以及连接两个横板B的一个竖板B构成,两个横板B及一个竖板B环绕在所述留置段外周,所述留置段上设置凸起部,所述横板B上设置卡接槽B,所述卡接槽B与所述凸起部沿对拉片本体长度方向交叉卡接,以阻止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抵靠部呈板状结构,保温板抵靠部环绕固定在卡接本体B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连接部包括绑扎孔,所述绑扎孔设置在所述横板B上,钢丝网与所述绑扎孔绑扎连接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连接部还包括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置在横板B上,钢丝网卡入所述限位槽内以定位钢丝网的位置,所述绑扎孔和限位槽沿对拉片本体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横板B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卡接槽B沿对拉片本体长度方向交叉卡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包括套接本体,所述套接本体具有可套设于留置段外侧的套接腔,所述套接腔由环绕留置段的若干个侧壁围成,且形成所述套接腔的若干个侧壁中至少有一个环绕于留置段顶部,所述留置段上设置凸起部,所述套接本体上设置抵接部,所述抵接部与所述凸起部抵接,以阻止第一定位件和第二定位件之间的相对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本体沿拉片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所述保温板抵靠部,另一端设置所述钢丝网连接部,所述套接腔的内壁设置台肩,所述台肩构成与所述凸起部抵接的抵接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接本体沿拉片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所述保温板抵靠部,另一端构成与所述凸起部抵接的抵接部,或者所述套接腔的内壁设置台肩,所述台肩构成与所述凸起部抵接的抵接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上形成有卡槽,所述套接本体的端部卡入所述卡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件和/或第二定位件还包括插销,所述套接本体和留置段上分别设置插孔,所述插销贯穿套接本体和留置段上的插孔以将套接本体固定在留置段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对拉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由两个插腿及连接两个插腿的连接段构成,所述套接本体和留置段上设置两个插孔,插销的两个插腿分别贯穿套接本体和留置段上的两个插孔。


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军王波王鑫魏述杰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赟卓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