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折叠吊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4713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吊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篮均为一体式设计,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存放和移动运输的问题。该可折叠吊篮包括工作平台、背部防护栏、两个侧面防护栏、正面防护栏,背部防护栏、两个侧面防护栏、正面防护栏分别与工作平台铰接;两个侧面防护栏与背部防护栏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用于将两个侧面防护栏分别与背部防护栏两端连接,并使两个侧面防护栏和背部防护栏垂直于工作平台;正面防护栏与工作平台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用于使正面防护栏垂直于工作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叠吊篮
本技术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叠吊篮。
技术介绍
吊篮装置作为一种常规的建筑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外墙的施工、清洁等工作中,相比传统脚手架使用起来更加灵活便捷、安全可靠。但传统的吊篮装置中,吊篮均为一体式设计,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存放和移动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吊篮均为一体式设计,占用空间较大,不便于存放和移动运输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可折叠吊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折叠吊篮,包括工作平台、背部防护栏、两个侧面防护栏、正面防护栏,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背部防护栏、两个侧面防护栏、正面防护栏分别与工作平台铰接;所述两个侧面防护栏与背部防护栏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用于将两个侧面防护栏分别与背部防护栏两端连接,并使两个侧面防护栏和背部防护栏垂直于工作平台;所述正面防护栏与工作平台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用于使正面防护栏垂直于工作平台。进一步地,所述背部防护栏包括下部固定防护栏和上部滑动防护栏;所述下部固定防护栏包括开口向上的U型第一框体和固定设置在U型第一框体内的第一栏网;所述上部滑动防护栏包括开口向下的U型第二框体和固定设置在U型第二框体内的第二栏网;所述U型第二框体的两个侧柱分别套设在U型第一框体的两个侧柱上;所述U型第一框体与工作平台铰接;所述U型第二框体的两个侧柱以及U型第一框体的两个侧柱上均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栏网和第二栏网的卡扣;U型第二框体的两个侧柱上对应U型第一框体卡扣位置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U型第一框体两个侧柱上卡扣的外形尺寸。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销以及L型卡槽;所述固定销安装在侧面防护栏靠近背部防护栏一端的侧柱上;所述L型卡槽开设在上部滑动防护栏的侧柱上,L型卡槽包括垂直于工作平台的竖直段和平行于工作平台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的开口方向朝内;所述L型卡槽的槽宽大于固定销的外径。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锁扣;所述第一立柱固定安装于工作平台前端,第二立柱固定安装于正面防护栏的侧柱上,锁扣一端与第一立柱铰接,另一端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的槽宽与第二立柱外径相适配;开口槽中心与锁扣和第一立柱铰接点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一立柱轴线和第二立柱轴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的前端对应正面防护栏的侧柱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前固定柱,工作平台的后端对应下部固定防护栏的侧柱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柱;所述前固定柱的高度大于后固定柱的高度;所述前固定柱通过合页与正面防护栏的侧柱铰接;后固定柱通过合页与下部固定防护栏的侧柱铰接。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面防护栏的高度之和小于工作平台的长度;所述上部滑动防护栏滑动至最低位置处时,背部防护栏的高度小于工作平台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正面防护栏远离背部防护栏一侧设置有滚轮。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平台两端分别设置有吊环。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可折叠吊篮通过将背部防护栏、两个侧面防护栏、正面防护栏分别与工作平台铰接达到可折叠的效果,吊篮折叠后占用空间较小,便于存放和运输;在正面防护栏远离背部防护栏一侧设置滚轮,施工时该滚轮可减小吊篮在空中摆动与建筑外墙撞击产生的冲击力的影响,吊篮折叠后,可通过该滚轮移动,使移动运输该吊篮时较为省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背部防护栏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侧面防护栏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侧面防护栏和背部防护栏的局部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正面防护栏和工作平台的局部示意图;图6是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本实施例中两个侧面防护栏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图8是本实施例中上部滑动防护栏滑动至最低位置处的示意图;图9是本实施例中背部防护栏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图中,1-工作平台,11-前固定柱,12-后固定柱,13-吊环;2-背部防护栏,21-下部固定防护栏,211-U型第一框体,212-第一栏网,22-上部滑动防护栏,221-U型第二框体,222-第二栏网,223-滑槽,23-卡扣;3-侧面防护栏;4-正面防护栏,41-滚轮;51-固定销,52-L型卡槽;61-第一立柱,62-第二立柱,63-锁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可折叠吊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该可折叠吊篮包括工作平台1、背部防护栏2、两个侧面防护栏3、正面防护栏4,背部防护栏2、两个侧面防护栏3、正面防护栏4分别与工作平台1铰接,从而可向吊篮内部折叠;两个侧面防护栏3与背部防护栏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用于将两个侧面防护栏3分别与背部防护栏2两端连接,并使两个侧面防护栏3和背部防护栏2垂直于工作平台1;正面防护栏4与工作平台1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用于使正面防护栏4垂直于工作平台1;正面防护栏4远离背部防护栏2一侧设置有四个滚轮41,四个滚轮41均布在正面防护栏4的两个侧柱上,吊篮折叠后可通过滚轮41移动;滚轮41为防冲击橡胶滚轮,可减小施工时吊篮在空中摆动与建筑外墙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工作平台1两端分别设置有吊环13,用于与钢丝绳连接。如图2、图4所示,背部防护栏2包括下部固定防护栏21和上部滑动防护栏22;下部固定防护栏21包括开口向上的U型第一框体211和固定设置在U型第一框体211内的第一栏网212;上部滑动防护栏22包括开口向下的U型第二框体221和固定设置在U型第二框体221内的第二栏网222;U型第二框体221的两个侧柱分别套设在U型第一框体211的两个侧柱上,U型第二框体221可沿U型第一框体211的两个侧柱上下滑动;U型第一框体211与工作平台1铰接;U型第二框体221的两个侧柱以及U型第一框体211的两个侧柱上均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栏网212和第二栏网222的卡扣23;U型第二框体221的两个侧柱上对应U型第一框体211卡扣23位置开设有滑槽223,所述滑槽223的宽度大于U型第一框体211上卡扣23的外形尺寸;上部滑动防护栏22上下滑动时,U型第一框体211上的卡扣23位于滑槽223内,并相对于U型第二框体221移动;上部滑动防护栏22滑动到一定位置时将其固定,如在U型第一框体211和U型第二框体221的两个侧柱上对应开设螺孔,当上部滑动防护栏22滑动到螺孔对应位置处时,使用螺钉进行固定。连接机构的结构形式较多,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机构不仅可将两个侧面防护栏3分别与背部防护栏2两端连接,使两个侧面防护栏3和背部防护栏2垂直于工作平台1,还可用于固定上部滑动防护栏22的位置。如图2、图3、图4所示,连接机构包括固定销51以及L型卡槽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叠吊篮,包括工作平台(1)、背部防护栏(2)、两个侧面防护栏(3)、正面防护栏(4),其特征在于:/n所述背部防护栏(2)、两个侧面防护栏(3)、正面防护栏(4)分别与工作平台(1)铰接;/n所述两个侧面防护栏(3)与背部防护栏(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用于将两个侧面防护栏(3)分别与背部防护栏(2)两端连接,并使两个侧面防护栏(3)和背部防护栏(2)垂直于工作平台(1);/n所述正面防护栏(4)与工作平台(1)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用于使正面防护栏(4)垂直于工作平台(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吊篮,包括工作平台(1)、背部防护栏(2)、两个侧面防护栏(3)、正面防护栏(4),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部防护栏(2)、两个侧面防护栏(3)、正面防护栏(4)分别与工作平台(1)铰接;
所述两个侧面防护栏(3)与背部防护栏(2)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用于将两个侧面防护栏(3)分别与背部防护栏(2)两端连接,并使两个侧面防护栏(3)和背部防护栏(2)垂直于工作平台(1);
所述正面防护栏(4)与工作平台(1)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用于使正面防护栏(4)垂直于工作平台(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吊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部防护栏(2)包括下部固定防护栏(21)和上部滑动防护栏(22);
所述下部固定防护栏(21)包括开口向上的U型第一框体(211)和固定设置在U型第一框体(211)内的第一栏网(212);
所述上部滑动防护栏(22)包括开口向下的U型第二框体(221)和固定设置在U型第二框体(221)内的第二栏网(222);
所述U型第二框体(221)的两个侧柱分别套设在U型第一框体(211)的两个侧柱上;
所述U型第一框体(211)与工作平台(1)铰接;
所述U型第二框体(221)的两个侧柱以及U型第一框体(211)的两个侧柱上均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栏网(212)和第二栏网(222)的卡扣(23);
U型第二框体(221)的两个侧柱上对应U型第一框体(211)卡扣(23)位置开设有滑槽(223),所述滑槽(223)的宽度大于U型第一框体(211)上卡扣(23)的外形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折叠吊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销(51)以及L型卡槽(52);
所述固定销(51)安装在侧面防护栏(3)靠近背部防护栏(2)一端的侧柱上;
所述L型卡槽(52)开设在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明新姚强高洁陈晶徐艳玲张奇
申请(专利权)人:金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