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张毅专利>正文

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47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包括加高装置主体、主梁架、加高台和承重台,加高装置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粱架,主粱架的右端搭接相连有加高台,加高台的左端中间内侧嵌入连接有主梁卡接槽,加高台的右端两侧内侧嵌入连接有第一滑槽,加高台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承重台,承重台,提高加高装置主体整体的使用安全,体现了本是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用性,主梁架,便于后续加高台安装使用的同时,可使得加高装置主体的承重力度可均匀分布与建筑外表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加高台,可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的同时,确保加高台在使用时的稳定与牢固,在未来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
本实用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
技术介绍
爬架又叫提升架,依照其动力来源可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它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往上攀升或下降。这种体系使脚手架技术完全改观:一是不必翻架子;二是免除了脚手架的拆装工序(一次组装后一直用到施工完毕),且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材料。并且在安全角度也对于传统的脚手架有较大的改观。在高层建筑中极具发展优势。现有的爬架加高装置,其本身大多安装与楼房建筑的飘窗部位,由于飘窗台面承重力度较小,从而很容易导致爬架坍塌和楼房外围结构损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现有的爬架加高结构,其本身在使用前安装工作较为麻烦,且不便于后期加高时对其进行调节工作,实用程度较差。所以,如何设计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实用程度较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包括加高装置主体、主梁架、加高台和承重台,所述加高装置主体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梁架,所述主梁架的右端搭接相连有加高台,所述加高台的左端中间内侧嵌入连接有主梁卡接槽,所述加高台的右端两侧内侧嵌入连接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两条第二滑槽,所述加高台的两端嵌入连接有加固卡孔,所述加高台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承重台,所述承重台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台,所述活动台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台,所述固定台的右端顶部贯穿连接有爬架卡栓,所述承重台的中间搭接相连有起吊绳。优选的,所述主梁架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梁,所述固定梁的右端中间固定连接有卡接梁,所述固定梁的右端两侧贯穿连接有安装孔。优选的,所述加高台的顶端四周固定连接有拼接柱。优选的,所述活动台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杆。优选的,所述承重台的顶端中间固定连接有传动台。优选的,所述主梁架由左端的固定梁、固定梁右端中间的卡接梁和固定梁右端两侧的安装孔共同组成。优选的,所述加高台由左端中间内侧的主梁卡接槽、顶端四周的拼接柱、右端两侧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中间的第二滑槽和两端中间内侧的加固卡孔共同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种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主梁架,主要起到对现有加高装置在使用时通常安装在飘窗建筑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出改进,安装人员可直接沿建筑外墙安装主梁架,在便于后续加高台安装使用的同时,可使得加高装置主体的承重力度可均匀分布与建筑外表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2.该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加高台,当安装人员需对加高台进行加高延伸时,可将两个相同的加高台顶端与底端相互拼接安装工作,可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的同时,可确保加高台在使用时的稳定与牢固,且通过其右端设置的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能够便于加高台右端承重台进行上下活动调节时的稳定,避免出现细微位置偏差导致结构出现卡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梁架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加高台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承重台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加高装置主体,2、主梁架,201、固定梁,202、卡接梁,203、安装孔,3、加高台,301、主梁卡接槽,302、拼接柱,303、第一滑槽,304、第二滑槽,305、加固卡孔,4、承重台,401、活动台,402、承重杆,403、传动台,404、固定台,405、爬架卡栓,5、起吊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包括加高装置主体1、主梁架2、加高台3和承重台4,加高装置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梁架2,主梁架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梁201,固定梁201的右端中间固定连接有卡接梁202,固定梁201的右端两侧贯穿连接有安装孔203,主梁架2的右端搭接相连有加高台3,加高台3的左端中间内侧嵌入连接有主梁卡接槽301,加高台3的右端两侧内侧嵌入连接有第一滑槽303,第一滑槽303的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两条第二滑槽304,加高台3的两端嵌入连接有加固卡孔305,加高台3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承重台4,承重台4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台401,活动台40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台404,固定台404的右端顶部贯穿连接有爬架卡栓405,承重台4的中间搭接相连有起吊绳5。优选的,加高台3的顶端四周固定连接有拼接柱302,首先我们需知加高台3顶端四周设置有四个拼接柱302,且其底端设置有与拼接柱302位置相互对应的四个拼接槽,可便于加高台3在加高延伸时,两个相同的加高台3顶端与底端相互拼接安装工作,可便于安装人员安装的同时,可确保加高台3在使用时的稳定与牢固,体现了本技术的稳定性。优选的,活动台401的底端两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杆402,首先我们需知承重杆402主要有杆体和其底端的滑轴共同组成,且通过滑轴,能够便于承重台4整体在活动时承重杆402可跟随其同时活动并对活动到任意高度的承重台4进行支撑加固工作,极大程度提高了承重台4本身的稳定与承重强度,体现了本技术的承重性。优选的,承重台4的顶端中间固定连接有传动台403,通过传动台403其主要起到带动承重台4之间的起吊绳5进行传动,达到调节和控制承重台4之间的间距,可根据不同外形的爬架进行调节,确保后续承重台4与爬架之间的连接与安装工作,同时通过设置的两个承重台4,能够极大程度提高对爬架整体的支撑力度,在确保爬架整体稳定与牢固的同时,提高加高装置主体1整体的使用安全,体现了本是技术的实用性。优选的,主梁架2由左端的固定梁201、固定梁201右端中间的卡接梁202和固定梁201右端两侧的安装孔203共同组成,首先安装人员可先将固定梁201扣压在所需安装的楼房外墙部位,之后通过对安装孔203,安装人员可对其内部插入膨胀螺丝进行加固,便于安装人员安装,且通过主梁架2主要起到对现有加高装置在使用时通常安装在飘窗建筑结构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出改进,安装人员可直接沿建筑外墙安装主梁架2,在便于后续加高台3安装使用的同时,可使得加高装置主体1的承重力度可均匀分布与建筑外表面,从而大大提高了施工安全。优选的,加高台3由左端中间内侧的主梁卡接槽301、顶端四周的拼接柱302、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包括加高装置主体(1)、主梁架(2)、加高台(3)和承重台(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高装置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梁架(2),所述主梁架(2)的右端搭接相连有加高台(3),所述加高台(3)的左端中间内侧嵌入连接有主梁卡接槽(301),所述加高台(3)的右端两侧内侧嵌入连接有第一滑槽(303),所述第一滑槽(303)的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两条第二滑槽(304),所述加高台(3)的两端嵌入连接有加固卡孔(305),所述加高台(3)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承重台(4),所述承重台(4)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台(401),所述活动台(40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台(404),所述固定台(404)的右端顶部贯穿连接有爬架卡栓(405),所述承重台(4)的中间搭接相连有起吊绳(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包括加高装置主体(1)、主梁架(2)、加高台(3)和承重台(4),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高装置主体(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主梁架(2),所述主梁架(2)的右端搭接相连有加高台(3),所述加高台(3)的左端中间内侧嵌入连接有主梁卡接槽(301),所述加高台(3)的右端两侧内侧嵌入连接有第一滑槽(303),所述第一滑槽(303)的中间部位嵌入连接有两条第二滑槽(304),所述加高台(3)的两端嵌入连接有加固卡孔(305),所述加高台(3)的右端活动连接有承重台(4),所述承重台(4)的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台(401),所述活动台(40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台(404),所述固定台(404)的右端顶部贯穿连接有爬架卡栓(405),所述承重台(4)的中间搭接相连有起吊绳(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加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架(2)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梁(201),所述固定梁(201)的右端中间固定连接有卡接梁(202),所述固定梁(201)的右端两侧贯穿连接有安装孔(2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张毅
申请(专利权)人:贺张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