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41068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该脚手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导向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底板、支柱、顶板、移动板、连接块、支腿、导向轮、支板、电机、收卷杆、限位板和钢丝绳的配合,实现了拥有升降功能的目的,避免给使用者攀爬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带来麻烦,提高了使用者对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体验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了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实用性和使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脚手架
,具体为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和钢管脚手架等,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属于其中的一种,但以往的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大多不具有升降功能,给使用者攀爬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带来麻烦,降低了使用者对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体验感,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降低了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实用性和使用性,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及其施工方法,具备拥有升降功能的优点,解决了以往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不具有升降功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所述支柱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顶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所述支腿的底部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导向轮,所述底板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所述支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杆,所述收卷杆的表面套设有限位板,所述收卷杆的表面缠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远离收卷杆的一端与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正面与移动板的背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柱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底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优选的,所述支柱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背板,所述背板的正面与顶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背板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件。该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搭设找平架;步骤2,铺设踏板;步骤3,安装导轨、立管;步骤4,搭建辅助平台安装第二层踏板;步骤5,安装防护网;步骤6,安装第一个附墙支座;步骤7,安装其余层踏板、立管、防护网;步骤8,安装挑板、翻板;步骤9,爬梯搭设;步骤10,预埋;步骤11,附墙支座安装;步骤12,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安装;步骤13,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控制系统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通过底板、支柱、顶板、移动板、连接块、支腿、导向轮、支板、电机、收卷杆、限位板和钢丝绳的配合,实现了拥有升降功能的目的,避免给使用者攀爬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带来麻烦,提高了使用者对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体验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了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实用性和使用性,解决了以往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不具有升降功能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滑杆和滑套,用于对移动板进行限定,提高移动板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用于进行连接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连接孔,用于连接加强杆,通过设置加强杆,用于对底板和支柱进行固定,提高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背板和连接件,用于连接墙体,提高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背板右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收卷杆和限位板右视图;图4为安装平台示意图;图5为临时防护架示意图;图6为铺设踏板示意图;图7为踏板连接示意图;图8为防护网安装示意图;图9为爬梯搭设示意图。图中:1、底板;2、支柱;3、顶板;4、移动板;5、连接块;6、支腿;7、导向轮;8、支板;9、电机;10、收卷杆;11、限位板;12、钢丝绳;13、滑杆;14、滑套;15、第一连接孔;16、第二连接孔;17、加强杆;18、背板;19、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包括底板1,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2,支柱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3,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板4,移动板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顶板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6,支腿6的底部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导向轮7,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8,支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杆10,收卷杆10的表面套设有限位板11,收卷杆10的表面缠绕有钢丝绳12,钢丝绳12远离收卷杆10的一端与连接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13,滑杆13的表面套设有滑套14,滑套14的正面与移动板4的背面固定连接,支柱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5,底板1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6,支柱2的表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加强杆17,加强杆17的底部与底板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背板18,背板18的正面与顶板3的背面固定连接,背板18的背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连接件19,通过设置滑杆13和滑套14,用于对移动板4进行限定,提高移动板4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15,用于进行连接和固定,通过设置第二连接孔16,用于连接加强杆17,通过设置加强杆17,用于对底板1和支柱2进行固定,提高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背板18和连接件19,用于连接墙体,提高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底板1、支柱2、顶板3、移动板4、连接块5、支腿6、导向轮7、支板8、电机9、收卷杆10、限位板11和钢丝绳12的配合,实现了拥有升降功能的目的,避免给使用者攀爬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带来麻烦,提高了使用者对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体验感,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提高了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实用性和使用性,解决了以往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不具有升降功能的问题。使用时,通过电机9的输出端驱动收卷杆10转动,通过收卷杆10对钢丝绳12进行收卷,通过钢丝绳12带动连接块5向上移动,通过连接块5带动移动板4向上移动,通过滑杆13和滑套14对移动板4进行限定,提高移动板4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加强杆17对底板1和支柱2进行固定,提高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时的稳定性,通过背板18和连接件19连接墙体,提高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使用时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这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搭设找平架施工至标准层后,准备无法在副楼屋面安装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局部部位搭设用于支承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的找平支承架(俗称:托架/安装平台)。可以采用16#工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2),所述支柱(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顶板(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6),所述支腿(6)的底部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导向轮(7),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8),所述支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杆(10),所述收卷杆(10)的表面套设有限位板(11),所述收卷杆(10)的表面缠绕有钢丝绳(12),所述钢丝绳(12)远离收卷杆(10)的一端与连接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柱(2),所述支柱(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3),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板(4),所述移动板(4)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所述顶板(3)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6),所述支腿(6)的底部通过转杆活动连接有导向轮(7),所述底板(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板(8),所述支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9),所述电机(9)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收卷杆(10),所述收卷杆(10)的表面套设有限位板(11),所述收卷杆(10)的表面缠绕有钢丝绳(12),所述钢丝绳(12)远离收卷杆(10)的一端与连接块(5)的顶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滑杆(13),所述滑杆(13)的表面套设有滑套(14),所述滑套(14)的正面与移动板(4)的背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式附着升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2)的表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5),所述底板(1)的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剑华任杰胡森刁川杨磊杨凡罗朝虎张玉蓉安健徐光明孙灵张中王伟刘强陈本宽颜斌黎吉龙吴孟玄龙应华马建平杜典祥赵勇姚志刚王文胜梁德斌杨正茂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建工集团第四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