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型桩组合的滑坡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371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型桩组合的滑坡加固结构,包括:分布在滑坡A区的第一型桩、分布在滑坡B区的第二型桩和分布于各排第一型桩或第二型桩顶部的冠梁。所述第一型桩为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所述第二型桩为微型桩;所述微型桩包括桩孔和与桩孔一一对应的桩芯;所述第一型桩和第二型桩均竖直设置,下部穿过滑动带嵌入稳定地层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因地制宜,灵活布桩,取长补短,充分发挥两种桩型的优势,弥补了中小型滑坡在复杂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下,采用单一型桩难以同时满足技术、经济等要求的不足,使滑坡加固方案更为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型桩组合的滑坡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领域,涉及中小型滑坡加固领域,尤其涉及适用于复杂场地、环境、工程地质条件下的一种多型桩组合的滑坡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滑坡是坡体内的岩土沿坡内一定的带(或面)整体向前移动的现象。滑坡包括滑坡体、滑动面、滑坡床、滑坡后缘和滑坡前缘等要素。中小型滑坡常面临以下问题:(1)滑坡后缘常因错落形成临空面(即边坡),受长期雨水入渗及风化或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易失稳引起滑坡再一次滑动;(2)滑坡中前缘的滑坡推力较大,而滑坡后缘的边坡土压力较小;另对于滑坡中前缘滑体厚度较大的区域滑坡推力较大,而滑坡中前缘滑体厚度较小的区域滑坡推力较小。如采用单一桩型难以同时满足技术、经济等要求。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滑坡加固措施,具有截面刚度大,抗滑效果好,桩位布置灵活,工艺成熟等优点;但其存在以下不足限制其应用,如体量大,对坡体扰动大,硬质岩地区挖孔、爆破困难,成本高及施工安全难以保证等问题。微型桩是长细比大于30的小直径钻孔桩,具有桩位布置灵活,施工快捷,对坡体扰动小,安全性高,经济性好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型桩组合的滑坡加固结构,该滑坡加固结构位于滑坡A区和滑坡B区;滑坡A区为滑坡推力大或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区域,滑坡B区为滑坡推力小或危害后果较为不严重的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滑坡A区的第一型桩(1)、分布在滑坡B区的第二型桩(2)和分布于各排第一型桩(1)或第二型桩(2)顶部的冠梁(3);所述第二型桩(2)包括桩孔(2.1)和与桩孔(2.1)一一对应的桩芯(2.2);/n所述第一型桩(1)和第二型桩(2)均竖直设置,该第一型桩(1)和第二型桩(2)的下部均穿过滑动带嵌入稳定地层内;所述第一型桩(1)和第二型桩(2)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冠梁(3),所述冠梁(3)水平设置;所述桩孔(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型桩组合的滑坡加固结构,该滑坡加固结构位于滑坡A区和滑坡B区;滑坡A区为滑坡推力大或危害后果较为严重的区域,滑坡B区为滑坡推力小或危害后果较为不严重的区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布在滑坡A区的第一型桩(1)、分布在滑坡B区的第二型桩(2)和分布于各排第一型桩(1)或第二型桩(2)顶部的冠梁(3);所述第二型桩(2)包括桩孔(2.1)和与桩孔(2.1)一一对应的桩芯(2.2);
所述第一型桩(1)和第二型桩(2)均竖直设置,该第一型桩(1)和第二型桩(2)的下部均穿过滑动带嵌入稳定地层内;所述第一型桩(1)和第二型桩(2)的顶端设置有所述冠梁(3),所述冠梁(3)水平设置;所述桩孔(2.1)和桩芯(2.2)均竖直设置,所述桩芯(2.2)安装在所述桩孔(2.1)内,这两者的横截面的形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型桩组合的滑坡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桩(1)为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成排布置;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盼刘海涛刘佑祥尹磊张晓玉王泽希马郧刘军民郭运赵鹏飞龙晓东何劲孔雨熊飙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中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