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百权专利>正文

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37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包括边坡,所述边坡的左侧从上至下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顶端开设有排水腔,所述排水腔的内腔顶端从左至右均设置有铁筛网,所述挡板的左侧底端插接有加固机构、且加固机构的右侧延伸进边坡的内腔。该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该装置可有效的方便对公路路基边坡进行加固操作,降低公路路基发生滑坡和路基沉降的几率,增加了公路路基边坡的稳定性,提高了车辆行驶时的安全系数,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
本技术涉及路基边坡防护
,具体为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的不断建设,大大小小的公路被不断建设起来,公路的建设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公路数量的增多,有利于缓解严峻的交通压力,在修建公路时,尤其是在修建山区内的公路时,公路的路基往往高于地面,从而使得公路与地面之间形成了边坡;由于边坡与地面之间有一定的坡度,在长期的日晒雨淋之后边坡上的土质会变得疏松,从而会使得边坡出现滑坡现象,尤其是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一旦出现边坡滑坡,公路的路基会出现沉降现象,进而使得公路路面出现开裂以及凹陷等问题,从而对公路造成了破坏,同时给车辆的行车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需要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边坡滑坡对公路和车辆造成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包括边坡,所述边坡的左侧从上至下均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左侧顶端开设有排水腔,所述排水腔的内腔顶端从左至右均设置有铁筛网,所述挡板的左侧底端插接有加固机构、且加固机构的右侧延伸进边坡的内腔。优选的,所述铁筛网间隙排列在挡板的顶端,且相邻铁筛网之间的间距为20cm。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地桩,所述地桩的内腔圆周表面从左至右均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通孔,所述地桩的内腔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的外环,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壁从左还有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圆周表面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插杆的一端,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延伸进通孔的内腔,所述丝杠的外壁左侧过盈配合有第一链轮,所述地桩的内腔左侧顶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的外环,所述第二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壁过盈配合有第二链轮,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的外壁链连接有链条,所述圆杆的外壁左侧延伸出地桩的内腔、且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腔插接有摇杆。优选的,所述通孔按顺时针每隔90度分布在地桩的内壁。优选的,所述第一链轮的直径长度大于第二链轮。优选的,所述插孔的外壁形状呈矩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通过旋转摇杆,促使摇杆带动圆杆和第二链轮通过第二轴承旋转,通过第二链轮促使第一链轮带动丝杠通过第一轴承旋转,通过丝杠促使连接块带动转轴和插杆向左侧移动,插杆通过转轴旋转从通孔的内腔向外侧移出,并插入进边坡中,将地桩固定在边坡的内部,提高了挡板支撑时的稳定性,该装置可有效的方便对公路路基边坡进行加固操作,降低公路路基发生滑坡和路基沉降的几率,增加了公路路基边坡的稳定性,提高了车辆行驶时的安全系数,延长了公路的使用寿命,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地桩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圆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连接块右视图。图中:1、边坡,2、挡板,3、排水腔,4、铁筛网,5、加固机构,51、地桩,52、通孔,53、第一轴承,54、丝杠,55、连接块,56、转轴,57、插杆,58、第一链轮,59、第二轴承,60、圆杆,61、第二链轮,62、链条,63、插孔,64、摇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包括边坡1,边坡1的左侧从上至下均设置有挡板2,挡板2的左侧顶端开设有排水腔3,排水腔3的内腔顶端从左至右均设置有铁筛网4,通过排水腔3对雨水进行收集,避免雨水向边坡1的内部下渗,导致边坡1发生滑坡,通过铁筛网4对雨水起到过滤作用,避免雨水携带土壤进入排水腔3的内腔,造成排水腔3的堵塞,挡板2的左侧底端插接有加固机构5、且加固机构5的右侧延伸进边坡1的内腔。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铁筛网4间隙排列在挡板2的顶端,且相邻铁筛网4之间的间距为20cm,通过排水腔3对雨水进行收集,避免雨水向边坡1的内部下渗,导致边坡1发生滑坡,通过铁筛网4对雨水起到过滤作用,避免雨水携带土壤进入排水腔3的内腔,造成排水腔3的堵塞。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加固机构5包括地桩51,地桩51的内腔圆周表面从左至右均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通孔52,地桩51的内腔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53的外环,第一轴承53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丝杠54,丝杠54的外壁从左还有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55,连接块55的外壁圆周表面均通过转轴56转动连接有插杆57的一端,插杆57的另一端延伸进通孔52的内腔,丝杠54的外壁左侧过盈配合有第一链轮58,地桩51的内腔左侧顶端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59的外环,第二轴承59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60,圆杆60的外壁过盈配合有第二链轮61,第一链轮58和第二链轮61的外壁链连接有链条62,圆杆60的外壁左侧延伸出地桩51的内腔、且开设有插孔63,插孔63的内腔插接有摇杆64,通过旋转摇杆64,促使摇杆64带动圆杆60和第二链轮61通过第二轴承59旋转,通过第二链轮61促使第一链轮58带动丝杠54通过第一轴承53旋转,通过丝杠54促使连接块55带动转轴56和插杆57向左侧移动,插杆57通过转轴56旋转从通孔52的内腔向外侧移出,并插入进边坡1中,将地桩51固定在边坡1的内部,提高了挡板2支撑时的稳定性。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通孔52按顺时针每隔90度分布在地桩51的内壁,通过丝杠54与连接块55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连接块55带动转轴56和插杆57向左侧移动,插杆57通过转轴56旋转从通孔52的内腔向外侧移出,并插入进边坡1中,将地桩51固定在边坡1的内部。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第一链轮58的直径长度大于第二链轮61,通过施加给摇杆64旋转的外力,促使摇杆64带动圆杆60和第二链轮61通过第二轴承59旋转,第一链轮58的直径长度大于第二链轮61,通过第二链轮61和第一链轮58与链条62链连接的关系,使用者可以更加省力的摇动摇杆64,促使第一链轮58带动丝杠54通过第一轴承53旋转。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插孔63的外壁形状呈矩形,通过当需要将地桩51固定在边坡1的内部时,将摇杆64对准插孔63的内腔插入,插孔63的内腔呈矩形,方便摇杆64带动圆杆60和第二链轮61旋转。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使用时,使用者将地桩51从挡板2的左侧插入进边坡1的内部,将摇杆64对准插孔63的内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n包括边坡(1),所述边坡(1)的左侧从上至下均设置有挡板(2),所述挡板(2)的左侧顶端开设有排水腔(3),所述排水腔(3)的内腔顶端从左至右均设置有铁筛网(4),所述挡板(2)的左侧底端插接有加固机构(5)、且加固机构(5)的右侧延伸进边坡(1)的内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边坡(1),所述边坡(1)的左侧从上至下均设置有挡板(2),所述挡板(2)的左侧顶端开设有排水腔(3),所述排水腔(3)的内腔顶端从左至右均设置有铁筛网(4),所述挡板(2)的左侧底端插接有加固机构(5)、且加固机构(5)的右侧延伸进边坡(1)的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筛网(4)间隙排列在挡板(2)的顶端,且相邻铁筛网(4)之间的间距为2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公路路基边坡防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5)包括地桩(51),所述地桩(51)的内腔圆周表面从左至右均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通孔(52),所述地桩(51)的内腔左右两侧内壁均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53)的外环,所述第一轴承(53)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丝杠(54),所述丝杠(54)的外壁从左还有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55),所述连接块(55)的外壁圆周表面均通过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百权
申请(专利权)人:王百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