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板连接式钢轨桩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质灾害及岩土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板连接式钢轨桩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滑坡与边坡是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交通运行、生命财产等,影响着社会的正常运转。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滑床的柱桩,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是一种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一般有木桩、钢桩、钢筋混凝土桩等类型。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是滑坡治理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手段,具有截面刚度大、抗滑效果好、桩位布置灵活等优点。但也存在以下问题限制其适用性:(1)钢筋砼抗滑桩一般采用较大的截面尺寸,同时受场地条件限制常采用人工挖孔方式,对滑体的扰动较大,易引起滑坡的滑动加剧,作业人员孔下作业,施工安全亦难以保证;(2)钢筋砼抗滑桩抗弯作用由钢筋提供,常配置大量钢筋,造价高,消耗大量钢材;(3)钢筋砼抗滑桩需经挖孔、钢筋绑扎、浇筑混凝土、养护等一系列步骤,工期长,提供抗滑力较滞后,在抢险工程中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顶板连接式钢轨桩组合结构,解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板连接式钢轨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若干钢轨桩(2)和桩间土(3);所述钢轨桩(2)包括引孔(2.1)、钢轨(2.2)和增摩钢筋(2.3);所述顶板(1)水平布置,位于所述钢轨桩(2)顶端;所述钢轨桩(2)竖向布置,所述钢轨桩(2)的顶端锚入所述顶板(1)内,所述钢轨桩(2)的底端穿过滑动带嵌入稳定地层内;所述增摩钢筋(2.3)分布于所述钢轨(2.2)轨身上,与所述钢轨(2.2)贴焊连接;所述桩间土(3)位于所述顶板(1)的下方,该桩间土(3)充填于所述顶板(1)与所述钢轨桩(2)所围成的空间内,与所述钢轨桩(2)形成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板连接式钢轨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若干钢轨桩(2)和桩间土(3);所述钢轨桩(2)包括引孔(2.1)、钢轨(2.2)和增摩钢筋(2.3);所述顶板(1)水平布置,位于所述钢轨桩(2)顶端;所述钢轨桩(2)竖向布置,所述钢轨桩(2)的顶端锚入所述顶板(1)内,所述钢轨桩(2)的底端穿过滑动带嵌入稳定地层内;所述增摩钢筋(2.3)分布于所述钢轨(2.2)轨身上,与所述钢轨(2.2)贴焊连接;所述桩间土(3)位于所述顶板(1)的下方,该桩间土(3)充填于所述顶板(1)与所述钢轨桩(2)所围成的空间内,与所述钢轨桩(2)形成整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连接式钢轨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为钢筋混凝土,所述顶板(1)的侧面超出所述钢轨桩(2)的外侧0.10米,即所述顶板(1)的宽度大于所述钢轨桩(2)外侧宽度0.20米,所述顶板(1)的高度为0.5~0.8米;所述顶板(1)的形状为条形、矩形或圆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连接式钢轨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全数钢轨桩(2)的顶端均锚入所述顶板(1)内,锚入长度L为0.35~0.50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板连接式钢轨桩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孔(2.1)和所述钢轨(2.2)均竖向布置,所述钢轨(2.2)安装在所述引孔(2.1)内;所述引孔(2.1)与所述钢轨(2.2)的横截面的形心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重合,所述引孔(2.1)的深度与所述钢轨桩(2)的长度相同;所述引孔(2.1)由机械设备钻孔所得,该引孔(2.1)的横截面为圆形,直径为0.15~0.30米,且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盼,刘海涛,尹磊,刘佑祥,张晓玉,王泽希,马郧,刘军民,王国庆,何劲,熊飙,赵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中南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