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车辙剂投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302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抗车辙剂投料装置,属于投料设备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车辙剂投料装置设置在拌和楼的拌合缸工作平台处,包括:投料管道,远离拌合缸的投料口设置,用于投入抗车辙剂;输料管道,一端与投料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拌合缸的投料口连通,所述输料管道内设有动力组件以将投料管道输送的抗车辙剂甩送/吹送至拌合缸内;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转轴;承接板以及驱动件,驱动件与所述转轴连接以驱动转轴高速转动并将承接板上的物料甩送至拌合缸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投料装置设置在拌和楼的拌合缸工作平台处,输送距离短,通过输料管道内的动力组件将投料管道输送的抗车辙剂甩送/吹送至拌合缸内,设备简单且动力组件的负载小,不易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车辙剂投料装置
本技术属于投料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车辙剂投料装置。
技术介绍
沥青路面在高温和持续重荷载作用下,会产生显著的永久变形,形成车辙病害,不仅会影响到路面的平整度和行车安全性,而且会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使用寿命。为了防治车辙病害,延长路面服务寿命,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车辙剂是一个有效措施,抗车辙剂外观一般为黑色颗粒,在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直接添加于沥青拌和楼的拌合缸中。目前,抗车辙剂的添加多采用人工投料方式,但是由于拌合缸处温度较高,且灰尘大、噪音大,人工投料会给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现有的机械投料方式主要采用高压风将抗车辙剂从拌和楼底部直接吹送至拌合缸内,如申请人的授权专利(CN208250868U)中公开的沥青拌和楼抗车辙剂投料装置,通过计量仓称重后的抗车辙剂通过涡流风机吹送至拌合缸内,该现有技术能够实现自动投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由于封闭式投料,能改善工作环境。但是该现有技术需要专门的设备投入,将抗车辙剂从拌和楼底部直接吹送至位于高处的拌合缸投料口处,涡流电机的负载较大,导致电机容易损坏,设备维护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抗车辙剂投料装置,设置在拌和楼的拌合缸工作平台处,输送距离短,通过输料管道内的动力组件将投料管道输送的抗车辙剂甩送/吹送至拌合缸内,设备简单且动力组件的负载小,不易损坏。抗车辙剂投料装置,设置在拌和楼的拌合缸工作平台处,包括:投料管道,远离拌合缸的投料口设置,用于投入抗车辙剂;输料管道,一端与投料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拌合缸的投料口连通,所述输料管道内设有动力组件以将投料管道输送的抗车辙剂甩送/吹送至拌合缸内。优选地,所述投料管道倾斜设置以使抗车辙剂进入输料管道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投料管道内邻近输料管道一侧设有用于控制投料的第一气动蝶阀,所述第一气动蝶阀。优选地,所述投料管道内还设有第二气动蝶阀以将投料管道分隔为备料区和投料区,所述投料区邻近输料管道设置;所述投料区内设有感应件以在投料区内物料进入输料管道后,第二气动蝶阀打开,备料区物料进入投料区内。更优选地,所述感应件选自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中的一种。其中,所述输料管道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结构,所述动力组件设置在输料管道的抛物线结构的底部,且邻近投料管道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包括:转轴;承接板,设置在转轴的外壁上且沿转轴的径向延伸,所述承接板远离转轴的端部与输料管道的内壁贴合,用于承接从投料管道输送的物料;驱动件,设置在输料管道的外壁上,与所述转轴连接以驱动转轴高速转动并将承接板上的物料甩送至拌合缸内。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板设有一个,所述驱动件为回转气缸以带动转轴在设定角度内间断式往复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接板设有多个,所述驱动件为电机以带动转轴连续转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组件为涡流风机以将物料吹送至拌合缸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1、本技术的投料装置设置在拌和楼的拌合缸工作平台处,输送距离短,通过输料管道内的动力组件将投料管道输送的抗车辙剂甩送/吹送至拌合缸内,设备简单且动力组件的负载小,不易损坏。2、本技术的投料管道分隔为备料区和投料区,可以同时投入多批物料,减小工作人员的投料频率;本技术的投料管道倾斜设置,便于物料滑落如输料管道内。3、本技术的动力组件可以是通过转轴甩送,也可以是通过风机吹送,当通过转轴甩送时不仅可以输送散料,而且可以输送袋装物料。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抗车辙剂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另一动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为了方便描述,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为了解决现有投料装置存在的涡流电机的负载大、电机容易损坏、设备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抗车辙剂投料装置,如图1所示,设置在拌和楼的拌合缸工作平台处,包括:投料管道2,远离拌合缸1的投料口设置,用于投入抗车辙剂;输料管道3,一端与投料管道2连通,另一端与拌合缸1的投料口连通,所述输料管道3内设有动力组件以将投料管道2输送的抗车辙剂甩送/吹送至拌合缸1内。将投料装置设置在拌和楼的拌合缸工作平台处,输送距离短,通过输料管道3内的动力组件将投料管道2输送的抗车辙剂甩送/吹送至拌合缸1内,设备简单且动力组件的负载小,不易损坏。使用时,工作人员从投料管道2的开口端投入抗车辙剂,为了便于抗车辙剂物料进入到输料管道3内,所述投料管道2向下倾斜设置,即投料管道2的左侧开口端向上,右侧端部向下。由于抗车辙剂需要在拌合缸1内进石料时快速加入,为了节省投料时间,使用前先将物料投入投料管道2内,并在投料管道2内邻近输料管道3的一端设置第一气动蝶阀201,第一气动蝶阀201的具体结构已经在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207714077U)中进行了记载,本实施例将不做过多赘述,第一气动蝶阀201的控制端通过信号线连接在拌合缸1的投料信号端口上,当拌合缸1内开始进石料时,第一气动蝶阀201打开,物料进入到输料通道3内。为了进一步减小工作人员的投料频率,节省投料时间,本实施例中的投料管道2内还设有第二气动蝶阀202以将投料管道2分隔为备料区2-1和投料区2-2,所述投料区2-2邻近输料管道3设置,且所述投料区2-2内设有感应件以在投料区2-2内物料进入输料管道3后,第二气动蝶阀202打开,备料区2-1内的物料进入投料区3内。在本实施例中,感应件为第一压力传感器203,第一压力传感器203嵌设在投料区2-2的底壁上,压力传感器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当第一压力传感器203监测到压力为零或压力很小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二气动蝶阀202打开以将备料区2-1的物料放出。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投入的是袋装物料,感应件还可以是光电传感器,具体可以选用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抗车辙剂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拌和楼的拌合缸工作平台处,包括:/n投料管道,远离拌合缸的投料口设置,用于投入抗车辙剂;/n输料管道,一端与投料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拌合缸的投料口连通,所述输料管道内设有动力组件以将投料管道输送的抗车辙剂甩送/吹送至拌合缸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抗车辙剂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拌和楼的拌合缸工作平台处,包括:
投料管道,远离拌合缸的投料口设置,用于投入抗车辙剂;
输料管道,一端与投料管道连通,另一端与拌合缸的投料口连通,所述输料管道内设有动力组件以将投料管道输送的抗车辙剂甩送/吹送至拌合缸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车辙剂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道倾斜设置以使抗车辙剂进入输料管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车辙剂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道内邻近输料管道一侧设有用于控制投料的第一气动蝶阀,所述第一气动蝶阀与投料信号端口电连接以在拌合缸进石料时打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车辙剂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管道内还设有第二气动蝶阀以将投料管道分隔为备料区和投料区,所述投料区邻近输料管道设置;
所述投料区内设有感应件以在投料区内物料进入输料管道后,第二气动蝶阀打开,备料区物料进入投料区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车辙剂投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件选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登峰彭新航郭彦强夏毓翔赵鹏马娟赵亚强徐鹏弓锐弥海晨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省宝鸡公路管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