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286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口罩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滑动套接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拖动板,通过加入固定轴、安装架和拖动板等结构,可以实现渐进式的对口罩半成品进行输送,可以保障在切割时的稳定性,避免口罩在切割时出现横向的褶皱,通过加入齿条、转盘和切割刀等结构,可以实现在口罩半成品停止运动时进行切割,而且切割的周期相同,可以保障每一只口罩的切割长度相同,避免大小的差异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
本技术涉及口罩生产
,具体为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自己的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的必备品。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约5000万人的生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20世纪中后期,口罩的大规模使用次数明显频繁。载入史册的历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预防和阻断病菌传播方面数度扮演重要角色。1897年3月,德国人美得奇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用时一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可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后来又有人想出了用带子系在耳上,这就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口罩。1910年,我国哈尔滨爆发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专利技术了“伍氏口罩”。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一场“非典”几乎令口罩一度脱销,各大药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抢购口罩。在口罩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口罩进行切割,传统的切割方式受限于机械传动的不稳定性,往往会使得切割的尺寸不稳,出现大小差异化,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申请号为CN201520476904.1的公开文件提出了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口罩大小差异化的问题,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切割时过于依赖电子感应装置,而这些装置一旦被阻挡就容易出现探测不准的问题,问了避免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滑动套接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拖动板,所述支撑杆上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转动贯穿支撑杆的侧壁后固定连接有动力带轮,所述动力带轮通过皮带与两个从动带轮连接,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转动连接连动杆,所述连动杆转动连接动力带轮的侧壁,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所述固定滑块滑动连接开设有滑槽的齿条,所述转盘的边缘安装有与齿条对应的齿牙,所述齿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切割刀。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与切割刀对应的切割槽。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轴的转动时为同步转动。优选的,所述拖动板的下端面覆盖有防滑橡胶层。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固定杆与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切割刀的宽度大于口罩的宽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加入固定轴、安装架和拖动板等结构,可以实现渐进式的对口罩半成品进行输送,可以保障在切割时的稳定性,避免口罩在切割时出现横向的褶皱。2、通过加入齿条、转盘和切割刀等结构,可以实现在口罩半成品停止运动时进行切割,而且切割的周期相同,可以保障每一只口罩的切割长度相同,避免大小的差异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第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工作台-1、支撑杆-2、支杆-3、从动带轮-4、固定轴-5、安装架-6、拖动板-7、切割槽-8、固定杆-9、电机-10、皮带-11、动力带轮-12、连动杆-13、固定板-14、固定滑块-15、齿条-16、转盘-17、定位杆-18、切割刀-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杆3,支杆3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从动带轮4,从动带轮4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5,固定轴5外滑动套接有安装架6,两个安装架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拖动板7,支撑杆2上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的输出端转动贯穿支撑杆2的侧壁后固定连接有动力带轮12,该结构可以实现渐进式的对口罩半成品进行输送,可以保障在切割时的稳定性,避免口罩在切割时出现横向的褶皱。动力带轮12通过皮带11与两个从动带轮4连接,工作台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8,定位杆18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盘17,转盘17转动连接连动杆13,连动杆13转动连接动力带轮12的侧壁,支撑杆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固定板14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15,固定滑块15滑动连接开设有滑槽的齿条16,转盘17的边缘安装有与齿条16对应的齿牙,齿条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切割刀19,该结构可以实现在口罩半成品停止运动时进行切割,而且切割的周期相同,可以保障每一只口罩的切割长度相同,避免大小的差异化。其中,工作台1上开设有与切割刀19对应的切割槽8,两个固定轴5的转动时为同步转动,拖动板7的下端面覆盖有防滑橡胶层,电机10通过固定杆9与支撑杆2的侧壁固定连接,切割刀19的宽度大于口罩的宽度。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接通电机10的电路,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杆(3),所述支杆(3)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从动带轮(4),所述从动带轮(4)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5),所述固定轴(5)外滑动套接有安装架(6),两个所述安装架(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拖动板(7),所述支撑杆(2)上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转动贯穿支撑杆(2)的侧壁后固定连接有动力带轮(12),所述动力带轮(12)通过皮带(11)与两个从动带轮(4)连接,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8),所述定位杆(18)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盘(17),所述转盘(17)转动连接连动杆(13),所述连动杆(13)转动连接动力带轮(12)的侧壁,所述支撑杆(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15),所述固定滑块(15)滑动连接开设有滑槽的齿条(16),所述转盘(17)的边缘安装有与齿条(16)对应的齿牙,所述齿条(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切割刀(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杆(3),所述支杆(3)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从动带轮(4),所述从动带轮(4)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5),所述固定轴(5)外滑动套接有安装架(6),两个所述安装架(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拖动板(7),所述支撑杆(2)上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端转动贯穿支撑杆(2)的侧壁后固定连接有动力带轮(12),所述动力带轮(12)通过皮带(11)与两个从动带轮(4)连接,所述工作台(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定位杆(18),所述定位杆(18)的侧壁转动连接有转盘(17),所述转盘(17)转动连接连动杆(13),所述连动杆(13)转动连接动力带轮(12)的侧壁,所述支撑杆(2)的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固定连接有固定滑块(15),所述固定滑块(15)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凌啸
申请(专利权)人:金绿源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