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匹缝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28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布匹缝合装置可用于将一匹布的布尾和另一匹布的布头进行缝合,操作时将两匹布叠放,通过第一夹布部件和第三夹布部件分别夹住叠放布匹的两端以将所述叠放布匹横向拉直,通过第二夹布部件夹住所述叠放布匹的边缘部位以将所述叠放布匹纵向拉直,车缝机构在所述机台上移动,对拉直后的所述叠放布匹进行横向缝合,可提高缝合线迹的平整度和平直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布匹缝合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布匹缝合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梭织布厂中为保证机器的效率和利用率,在完成了一匹布的处理后通常采用将上一匹布的布尾和下一匹布的布头进行连接,实现多匹布连续进入机器处理。由于布幅较大,为了保证缝合处的稳定可靠,常用锁链底车进行缝合。然而,在缝合时容易出现缝合线迹不平整(线迹在垂直布面方向上波动)、不平直(线迹在布面波动)的现象,这将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影响布匹的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布匹缝合装置,以解决传统车缝设备车缝大布幅布匹时容易出现缝合线迹不平整、不平直的问题。一种布匹缝合装置,包括机台、车缝机构以及布匹固定机构;所述布匹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第一夹布部件、第二夹布部件以及第三夹布部件,所述第一夹布部件和所述第三夹布部件分别用于夹住叠放布匹的两端以实现将叠放布匹横向拉直,所述第二夹布部件用于夹住所述叠放布匹的边缘部位以实现将所述叠放布匹纵向拉直;所述车缝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机台上以实现对拉直后的所述叠放布匹横向缝合。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布部件和/或所述第三夹布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机台上以实现所述第一夹布部件和所述第三夹布部件能够在横向上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台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车缝导轨,所述车缝导轨沿横向延伸,所述车缝机构设置在所述车缝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车缝导轨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缝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车缝机构同时由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所述第一导轨由第一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导轨由第二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刚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台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铺布板,所述铺布板沿横向延伸,所述铺布板能够纵向移动以实现远离所述车缝机构至铺布工位或者靠近所述车缝机构至车缝工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布部件和所述第三夹布部件均设置在所述铺布板上,所述第一夹布部件与所述铺布板在横向上位置固定,所述第三夹布部件能够在所述铺布板上横向移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匹缝合装置还包括压布杆,所述压布杆活动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所述铺布板的上方,所述压布杆沿横向延伸,所述压布杆能够下压于所述铺布板上的所述叠放布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缝机构包括移动座以及车缝机头,所述车缝机头设置在所述移动座上,所述移动座活动设置在所述车缝导轨上,所述铺布板位于所述移动座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车缝机头的下方,所述铺布板上具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沿横向延伸,所述移动座朝向所述铺布板的一侧设置有傍位结构,当所述铺布板位于所述车缝工位且所述压布杆下压于所述铺布板上时,所述傍位结构嵌入所述限位孔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座朝向所述铺布板的一侧还设置有滚轮,所述滚轮的轮轴沿纵向设置,所述滚轮的轮面低于所述傍位结构的上表面,当所述铺布板位于所述车缝工位且所述压布杆下压于所述铺布板上时,所述滚轮的轮面与所述铺布板抵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有多个,所述傍位结构的纵向两侧均设置有所述滚轮。与现有方案相比,上述布匹缝合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上述布匹缝合装置可用于将一匹布的布尾和另一匹布的布头进行缝合,操作时将两匹布叠放,通过第一夹布部件和第三夹布部件分别夹住叠放布匹的两端以将所述叠放布匹横向拉直,通过第二夹布部件夹住所述叠放布匹的边缘部位以将所述叠放布匹纵向拉直,车缝机构在所述机台上移动,对拉直后的所述叠放布匹进行横向缝合,可提高缝合线迹的平整度和平直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布匹缝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示出铺布板位于车缝工位的状态;图2为图1所示布匹缝合装置中底座和车缝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布匹缝合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示出铺布板位于铺布工位的状态;图4为图1所示布匹缝合装置中铺布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布匹缝合装置中车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车缝机构中傍位结构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布匹缝合装置10;机台100;底座110;车缝导轨120;第一导轨121;第二导轨122;第一支撑件123;第二支撑件124;铺布板130;第一让位孔131;第二让位孔132;对位条133;限位孔134;第三导轨141;第四导轨142;车缝机构200;移动座210;傍位结构211;滚轮212;车缝机头220;第一夹布部件310;第二夹布部件320;第三夹布部件330;第一夹布板311;第三夹布板331;第三夹布驱动器332;压布杆400;让位槽4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在本技术中,“横向”和“纵向”指在水平面上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本技术提供一种布匹缝合装置10,可用于将叠放的布匹进行缝合,即将一匹布的布尾和另一匹布的布头进行连接,特别是对于布幅较大的布匹,相比传统的车缝设备,本技术的布匹缝合装置10能够提高缝合线迹的平整度和平直度。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布匹缝合装置10包括机台100、车缝机构200以及布匹固定机构。其中,布匹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夹布部件310、第二夹布部件320以及第三夹布部件330。第一夹布部件310、第二夹布部件320以及第三夹布部件330均设置在机台100上。第一夹布部件310和第三夹布部件330分别用于夹住叠放布匹的两端,以实现将叠放布匹横向拉直。在横向上,第二夹布部件320设置在第一夹布部件310和第三夹布部件330之间,第二夹布部件320用于夹住叠放布匹的边缘部位,以实现将叠放布匹纵向拉直。车缝机构200活动设置在机台100上以实现对拉直后的叠放布匹缝合。更具体地,车缝机构200在机台100上沿横向运动,如从第一夹布部件310设置的位置运动至第三夹布部件330设置的位置,即可对叠放布匹横向缝合。通过第一夹布部件310、第二夹布部件320以及第三夹布部件330配合,将叠放布匹在横向上和纵向上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布匹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车缝机构以及布匹固定机构;所述布匹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第一夹布部件、第二夹布部件以及第三夹布部件,所述第一夹布部件和所述第三夹布部件分别用于夹住叠放布匹的两端以实现将叠放布匹横向拉直,所述第二夹布部件用于夹住所述叠放布匹的边缘部位以实现将所述叠放布匹纵向拉直;所述车缝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机台上以实现对拉直后的所述叠放布匹横向缝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布匹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台、车缝机构以及布匹固定机构;所述布匹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台上的第一夹布部件、第二夹布部件以及第三夹布部件,所述第一夹布部件和所述第三夹布部件分别用于夹住叠放布匹的两端以实现将叠放布匹横向拉直,所述第二夹布部件用于夹住所述叠放布匹的边缘部位以实现将所述叠放布匹纵向拉直;所述车缝机构活动设置在所述机台上以实现对拉直后的所述叠放布匹横向缝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匹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布部件和/或所述第三夹布部件活动设置在所述机台上以实现所述第一夹布部件和所述第三夹布部件能够在横向上相互远离或者相互靠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匹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包括底座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车缝导轨,所述车缝导轨沿横向延伸,所述车缝机构设置在所述车缝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车缝导轨移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匹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缝导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车缝机构同时由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支撑,所述第一导轨由第一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导轨由第二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刚性大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刚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匹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还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铺布板,所述铺布板沿横向延伸,所述铺布板能够纵向移动以实现远离所述车缝机构至铺布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炳贤张润明夏红杰罗树星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