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帘子布叠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239844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06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帘子布叠边的装置,所述装置为倒山字型,上下两侧部分为弹性夹座,中间部分为弹性夹片,所述弹性夹座的末端开有通孔,上下所述通孔通过铆钉铆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有弹性夹片和弹性夹座,间隔30~50cm连续固定2~3个,可保证帘子布布边叠边自动消失,无需人工手动处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帘子布叠边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帘子布生产
,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防止帘子布叠边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帘子布生产过程中,两卷布卷是采用缝接机头布的方式连接的。由于纬纱受热收缩以及作业人员操作技能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机头布后帘子布会出现布边打折叠边的问题,造成布边稀路,布边EPI不良,严重者将产生废品,造成损失。如果作业人员在帘子布运行过程中处理打折叠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帘子布叠边的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止帘子布叠边的装置,所述装置为倒山字型,上下两侧部分为弹性夹座,中间部分为弹性夹片,所述弹性夹座的末端开有通孔,上下所述通孔通过铆钉铆合固定。所述弹性夹座和弹性夹片为金属铁皮或不锈钢片一次冲压成型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夹座和弹性夹片的边缘采用钝化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有弹性夹片和弹性夹座,间隔30~50cm连续固定2~3个,可保证帘子布布边叠边自动消失,无需人工手动处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铆合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铆合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弹性夹座;2、弹性夹片;3、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止帘子布叠边的装置,所述装置为倒山字型,上下两侧部分为弹性夹座1,中间部分为弹性夹片2,所述弹性夹座1的末端开有通孔3,上下所述通孔3通过铆钉铆合固定。所述弹性夹座1和弹性夹片2为金属铁皮或不锈钢片一次冲压成型的弹性构件。所述弹性夹座1和弹性夹片2的边缘采用钝化处理。使用原理:如说明书附图中的图3所示,帘子布换卷缝接接头后,使帘布布面绷紧带有张力,打开弹性夹片2由布边向内上下穿插入帘布布边缝隙中,合上弹性夹片2,使其固定边部经线。一般连续固定2~3个,间隔30~50cm,使用本技术后布边叠边将会自动消除,无需人工手动处理。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实用。综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依本技术权利要求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帘子布叠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倒山字型,上下两侧部分为弹性夹座(1),中间部分为弹性夹片(2),所述弹性夹座(1)的末端开有通孔(3),上下所述通孔(3)通过铆钉铆合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帘子布叠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倒山字型,上下两侧部分为弹性夹座(1),中间部分为弹性夹片(2),所述弹性夹座(1)的末端开有通孔(3),上下所述通孔(3)通过铆钉铆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年荣王国宝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太极实业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