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双折包边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268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层双折包边夹具,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底板和限位顶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所述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相互不平行,所述底板的左侧、右侧分别沿左翻折轴、右翻折轴向内翻折后与所述限位顶板连接形成逐渐变窄的第一通道。使用时,加强布条叠在主布条上方一起从入口进入第一通道,主布条沿第一通道向出口前进的过程中,由于底板的左右两侧逐渐收窄,主布条的两侧逐渐地向内弯折并包裹加强布条,由此实现了车缝前的造型;在应用该夹具时,只需在使用前穿入主布条和加强布条,然后在出口处拉动布条即可连续地完成造型,造型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双折包边夹具
本技术涉及缝纫
,特别涉及双层双折包边夹具。
技术介绍
缝纫加工中,常常需要用到环状结构布条,以包裹强化支撑或透气片等构件。环状结构布条通常是通过将条状布条的两端交叠后进行缝合得到。但是现有环状结构布条多数是单层的,单层的环状结构布条的厚度难以满足对内衣的钢圈的包裹要求,穿戴时钢圈对人体的压力没有得到足够程度的减轻。为此,需要在单层的环状结构布条内增加厚度以提高其包裹减压的效果。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在环状结构布条内部车缝一条加强布条的结构,在进行加工时,首先将加强布条叠放在主体布条上侧,然后再将手工主体布条对折交叠以完成造型后再进行车缝,整个过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双层双折包边夹具,能够提高造型效率。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双层双折包边夹具,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底板和限位顶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所述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相互不平行,所述底板的左侧、右侧分别沿左翻折轴、右翻折轴向内翻折后与所述限位顶板连接形成逐渐变窄的第一通道。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双层双折包边夹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加强布条叠在主布条上方一起从入口进入第一通道,主布条沿第一通道向出口前进的过程中,由于底板的左右两侧逐渐收窄,主布条的两侧逐渐地向内弯折并包裹加强布条,由此实现了车缝前的造型;在应用该夹具时,只需在使用前穿入主布条和加强布条,然后在出口处拉动布条即可连续地完成造型,造型效率高。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的左侧、右侧分别沿左翻折轴、右翻折轴向内翻折后分别形成了左翻折板和右翻折板,所述左翻折板远离所述左翻折轴的一端还设有左回拐段,所述右翻折板远离所述右翻折轴的一端还设有右回拐段。设置左回拐段、右回拐段使得主布条沿通道前进过程中其左侧和右侧弯折段的长度得到限制,造型精度更高。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的口径大于所述出口的口径,所述出口处设置有左限位条和右限位条,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左限位条和右限位条之间。设置左限位条和右限位条,对造型后的布条进行限制,使得布条不易脱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入口处设置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位于所述入口的中部。加强布条穿过限位架后进入入口,在限位架的限制作用下,保证加强布条从限位架的中部进入入口,造型精度更高。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口呈扁平状。主布条从呈扁平状的出口处脱离第一通道,其形成扁平状的造型体,由于扁平状的主布条弯折角较大,使得主布条造型后有更好的保持能力,不易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而回复至平整状态。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限位顶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在布条卡在第一通道内或者布条首端进入第一通道时,布条可能难以通过第一通道。设置第一通孔以便用外设的细长棒状物在第一通孔处将布条推向出口,使布条更易通过第一通道。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为腰形孔,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入口指向所述出口的方向同向。第一通孔设置为腰形孔,更便于将布条推向出口。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基体上还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设置连接板和第二通孔,有利于将基体固定在缝纫机上。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图2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100-底板;101-左翻折板;102-右翻折板;110-入口;120-第一通孔;200-限位架;300-连接板;310-第二通孔;400-限位条连接板;410-左限位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不定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表示三个并列方案,例如,A和/或B表示A方案、B方案或者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有含有多个并列特征的短句,其中的定语所限定的是最接近的一个特征,例如:设置在A上的B、C、与D连接的E,其所表示的是B设置在A上,E与D连接,对C并不构成限定;但对于表示特征之间关系的定语,如“间隔设置”、“环形排布”等,不属于此类。定语前有“均”字的,则表示是对该短句中所有特征的限定,如均设置在A上的B、C、D,则表示B、C和D均设置在A上。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图2,本实施例的双层双折包边夹具,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底板100和限位顶板,所述底板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所述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相互不平行,所述底板100的左侧、右侧分别沿左翻折轴、右翻折轴向内翻折后与所述限位顶板连接形成逐渐变窄的第一通道。具体地,第一通道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底板100的左侧、右侧分别沿左翻折轴、右翻折轴向内翻折后分别形成了左翻折板101和右翻折板102,所述左翻折板101远离所述左翻折轴的一端还设有左回拐段,所述右翻折板102远离所述右翻折轴的一端还设有右回拐段。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入口110和出口,所述入口110的口径大于所述出口的口径,所述出口处设置有左限位条410和右限位条,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左限位条410和右限位条之间。具体地,左限位条410和右限位条通过限位条连接板400与主板连接,左限位条410和右限位条均位于出口的前方。所述入口110处设置有限位架200,所述限位架200位于所述入口110的中部。加强布条穿过限位架200后进入入口110,在限位架200的限制作用下,保证加强布条从限位架200的中部进入入口110,造型精度更高。所述出口呈扁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双层双折包边夹具,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底板(100)和限位顶板,所述底板(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所述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相互不平行,所述底板(100)的左侧、右侧分别沿左翻折轴、右翻折轴向内翻折后与所述限位顶板连接形成逐渐变窄的第一通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层双折包边夹具,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包括底板(100)和限位顶板,所述底板(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所述左翻折轴和右翻折轴相互不平行,所述底板(100)的左侧、右侧分别沿左翻折轴、右翻折轴向内翻折后与所述限位顶板连接形成逐渐变窄的第一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双折包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00)的左侧、右侧分别沿左翻折轴、右翻折轴向内翻折后分别形成了左翻折板(101)和右翻折板(102),所述左翻折板(101)远离所述左翻折轴的一端还设有左回拐段,所述右翻折板(102)远离所述右翻折轴的一端还设有右回拐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双折包边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包括入口(110)和出口,所述入口(110)的口径大于所述出口的口径,所述出口处设置有左限位条(410)和右限位条,所述出口位于所述左限位条(410)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冠鏻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怡内衣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新怡内衣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