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266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半圆套筒以及半圆托底套筒的结构设计,使得位于半圆套筒以及半圆托底套筒上的第一限位圈与滑动圆柱上的第二限位圈方便安装和拆卸,利用圆形锁扣即可将三者安装,此结构设计极大的缩短了轧机的安装过程,便于工作人员日常维修和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利用在半圆托底套筒的一端安装有接漏槽,接漏槽的底端开设有漏油口,并在漏油口的底端连接有L型把手,此结构设计避免了润滑油会直接从半圆托底套筒与半圆套筒之间的缝隙流出,实现了润滑油的回收利用,并且L型把手既可当容器又可当把手,便于工作人员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生产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
技术介绍
无纺布(英文名:NonWovenFabric或者Nonwovencloth)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没有经纬线,剪裁和缝纫都非常方便,而且质轻容易定型,深受手工爱好者的喜爱,因为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无纺布在热轧制造不容易控制其在轧机上的张紧程度,从而造成无纺布的断裂和不规则热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无纺布的生产效率,针对这一缺陷现设计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即可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本技术通过采用半圆套筒以及半圆托底套筒的结构设计,使得位于半圆套筒以及半圆托底套筒上的第一限位圈与滑动圆柱上的第二限位圈方便安装和拆卸,利用圆形锁扣即可将三者安装,此结构设计极大的缩短了轧机的安装过程,便于工作人员日常维修和操作;本技术通过利用在半圆托底套筒的一端安装有接漏槽,接漏槽的底端开设有漏油口,并在漏油口的底端连接有L型把手,此结构设计避免了润滑油会直接从半圆托底套筒与半圆套筒之间的缝隙流出,实现了润滑油的回收利用,并且L型把手既可当容器又可当把手,便于工作人员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其特征在于,轧机机架,所述轧机机架上安装有竖向排列分布的第一热轧辊、第二热轧辊以及第三热轧辊,所述轧机机架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圆柱,所述滑动圆柱套接有张紧自调节装置,所述张紧自调节装置包括半圆套筒,所述半圆套筒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且所述半圆套筒底端通过圆形锁扣螺栓固定有半圆托底套筒,所述半圆托底套筒以及所述半圆套筒靠近所述轧机机架的一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圈,所述滑动圆柱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圈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圈,所述半圆托底套筒的一端设有接漏槽,所述接漏槽的底端开设有漏油口,所述漏油口处设置有L型把手,所述L型把手的竖直部为空心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轧机机架底端设置有异型垫脚。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轧机机架底端中部安装有圆形底座。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轧机机架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张紧自调节装置。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张紧自调节装置上安装有两个圆形锁扣。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张紧自调节装置上设置有轧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采用半圆套筒以及半圆托底套筒的结构设计,使得位于半圆套筒以及半圆托底套筒上的第一限位圈与滑动圆柱上的第二限位圈方便安装和拆卸,利用圆形锁扣即可将三者安装,此结构设计极大的缩短了轧机的安装过程,便于工作人员日常维修和操作;2、本技术通过利用在半圆托底套筒的一端安装有接漏槽,接漏槽的底端开设有漏油口,并在漏油口的底端连接有L型把手,此结构设计避免了润滑油会直接从半圆托底套筒与半圆套筒之间的缝隙流出,实现了润滑油的回收利用,并且L型把手既可当容器又可当把手,便于工作人员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半圆套筒及其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半圆托底套筒以及L型把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中:1、轧机机架;2、第一热轧辊;3、第二热轧辊;4、第三热轧辊;5、滑动圆柱;6、半圆套筒;7、弹簧;8、圆形锁扣;9、半圆托底套筒;10、第一限位圈;11、第二限位圈;12、接漏槽;13、漏油口;14、L型把手;15、异型垫脚;16、圆形底座;17、轧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5所示,图1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半圆套筒及其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的半圆托底套筒以及L型把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其特征在于,轧机机架1,所述轧机机架1上安装有竖向排列分布的第一热轧辊2、第二热轧辊3以及第三热轧辊4,所述轧机机架1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圆柱5,所述滑动圆柱5套接有张紧自调节装置,所述张紧自调节装置包括半圆套筒6,所述半圆套筒6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7,且所述半圆套筒6底端通过圆形锁扣8螺栓固定有半圆托底套筒9,所述半圆托底套筒9以及所述半圆套筒6靠近所述轧机机架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圈10,所述滑动圆柱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圈10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圈11,所述半圆托底套筒9的一端设有接漏槽12,所述接漏槽12的底端开设有漏油口13,所述漏油口13处设置有L型把手14,所述L型把手14的竖直部为空心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轧机机架1底端设置有异型垫脚1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轧机机架1底端中部安装有圆形底座1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轧机机架1的两侧均设有两组张紧自调节装置。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每个所述张紧自调节装置上安装有两个圆形锁扣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张紧自调节装置上设置有轧辊17。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通过采用半圆套筒6以及半圆托底套筒9的结构设计,使得位于半圆套筒6以及半圆托底套筒9上的第一限位圈10与滑动圆柱5上的第二限位圈11方便安装和拆卸,利用圆形锁扣8即可将三者安装,此结构设计极大的缩短了轧机的安装过程,便于工作人员日常维修和操作;本技术通过利用在半圆托底套筒9的一端安装有接漏槽12,接漏槽12的底端开设有漏油口13,并在漏油口13的底端连接有L型把手14,此结构设计避免了润滑油会直接从半圆托底套筒9与半圆套筒6之间的缝隙流出,实现了润滑油的回收利用,并且L型把手14既可当容器又可当把手,便于工作人员使用。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其进行详细的描述。使用时,结合图1-5所示,当进行无纺布的生产操作过程时,无纺布经过轧辊17进入到第一热轧辊2与第二热轧辊3以及第二热轧辊3与第三热轧辊4的缝隙中进行热轧处理,之后从轧机机架1另一侧的轧辊17出去,由于轧机机架1上通过滑动圆柱5滑动套接有张紧自调节装置,并且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其特征在于,轧机机架(1),所述轧机机架(1)上安装有竖向排列分布的第一热轧辊(2)、第二热轧辊(3)以及第三热轧辊(4),所述轧机机架(1)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圆柱(5),所述滑动圆柱(5)套接有张紧自调节装置,所述张紧自调节装置包括半圆套筒(6),所述半圆套筒(6)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7),且所述半圆套筒(6)底端通过圆形锁扣(8)螺栓固定有半圆托底套筒(9),所述半圆托底套筒(9)以及所述半圆套筒(6)靠近所述轧机机架(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圈(10),所述滑动圆柱(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圈(10)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圈(11),所述半圆托底套筒(9)的一端设有接漏槽(12),所述接漏槽(12)的底端开设有漏油口(13),所述漏油口(13)处设置有L型把手(14),所述L型把手(14)的竖直部为空心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静电无纺布用轧机,其特征在于,轧机机架(1),所述轧机机架(1)上安装有竖向排列分布的第一热轧辊(2)、第二热轧辊(3)以及第三热轧辊(4),所述轧机机架(1)的两侧均设有滑动圆柱(5),所述滑动圆柱(5)套接有张紧自调节装置,所述张紧自调节装置包括半圆套筒(6),所述半圆套筒(6)内部固定连接有弹簧(7),且所述半圆套筒(6)底端通过圆形锁扣(8)螺栓固定有半圆托底套筒(9),所述半圆托底套筒(9)以及所述半圆套筒(6)靠近所述轧机机架(1)的一端均设有第一限位圈(10),所述滑动圆柱(5)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圈(10)配合使用的第二限位圈(11),所述半圆托底套筒(9)的一端设有接漏槽(12),所述接漏槽(12)的底端开设有漏油口(13),所述漏油口(13)处设置有L型把手(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佐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轩邦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