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188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2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反应桶顶部有检查口并分成连通的化粪池一区、化粪池二区、调节区、生物反应区及清水区,进水管与化粪池一区连通,生物反应区内曝气盘在填料下端,曝气管下端与曝气盘连通,上端与电控箱连接,清水区内消毒框与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通,清水泵与排水管连通,电控箱的电磁阀系统一端与曝气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提气提机构、曝气管及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接,电磁阀系统通过定时器进行设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小水量污水维护简易及达标排放的技术需求,适用于小水量乡村污水处理,也可用于小水量工业废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主要采用集中收集处理模式,处理工艺多采用常规的厌氧-缺氧-好氧(简称AAO)或者循环式活性污泥(简称CASS)工艺。但是乡村污水与城镇污水比较而言,乡村污水水量小且日水量变化波动大,水质也极不稳定,城镇污水应用的AAO和CASS工艺难以适应这种水质水量的冲击。其次,乡村地区较为偏远,与城镇相比,缺少可以随时对大型污水处理工艺维护与调控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容易出现因为维护不及时造成的设施因故障而停运。与城镇相比,乡村更难以投入大量运行和维护费用在污水处理设施上。另一方面,乡村受制于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问题,村民居住多为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的分散形式,这就造成城镇采用的管道收集后再集中处理模式在乡村地区推广存在高投资成本的问题。因此,乡村地区更适于采用小型分散处理设施以解决紧邻多户村民污水的处理问题。如果分散污水处理装置的生物池仅采用好氧处理工艺,其出水氮磷会影响农村水体的富营养化。再考虑到乡村居民施工安装和设备运行维护的可承受能力,需要一种低成本运行和维护的小型污水处理设备,这种污水处理装置要兼顾占地面积小及运行维护费用低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进水管、括反应桶以及电控箱;所述反应桶竖直设置且通过隔板分成化粪池一区、化粪池二区、调节区、生物反应区以及清水区,反应桶的顶部设有检查口;所述进水管化粪池一区连通设置,所述化粪池一区与化粪池二区以及化粪池二区与调节区均通过过流管连通设置,所述调节区通过第一气提机构与生物反应区连通设置,所述生物反应区内设有曝气管、曝气盘以及填料,所述曝气盘位于填料的下端,所述曝气管的下端与曝气盘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曝气管的上端与电控箱连接,所述清水区内设有排水管、消毒框、清水泵以及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所述消毒框内填充有氯片且与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通设置,所述清水泵放置于清水区的底部且与排水管的进水口连通设置,所述排水管的出水口伸出至地面,所述电控箱包括定时器、电磁阀系统以及曝气泵;所述电磁阀系统的一端与曝气泵连接,电磁阀系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气提机构、曝气管以及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接,电磁阀系统通过定时器进行设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粪水分离功能的化粪池与具备脱氮除磷及有机物去除功能的污水处理生物池组合建设,粪水首先经进水管与气泵驱动反应桶连接,处理后的出水由出水管外排或回用;整体运行和维护成本低,设备体积小且结构紧凑,具备粪水分离、污染物中有机物及氮磷的去除能力,抗水质水量变化能力强,可以模块化生产,出水水质可以稳定保持COD低于50mg/L,氨氮10mg/L,满足多地乡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标准,解决了小水量污水维护简易及达标排放的技术需求,适用于小水量乡村污水处理,也可用于小水量工业废水的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图;图2是检查口平面图;图3是展开剖视图;图4是电控箱、气提机构和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进水管1、反应桶以及电控箱24;所述反应桶竖直设置且为圆柱体结构,亦可为截面为方形或者椭圆形的筒体结构,围绕圆心通过隔板依次分成化粪池一区2、化粪池二区3、调节区4、生物反应区5以及清水区6(如图1所示),反应桶的顶部设有检查口103(如图2所示,通过设置在顶部的检查口103可以定期对各个功能单元维护、清扫和管理,抽吸化粪池一区和二区底部的沉积固体物质);所述进水管1与化粪池一区2连通设置,所述化粪池一区2与化粪池二区3以及化粪池二区3与调节区4均通过过流管8连通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过流管8为倒L型结构,过流管8竖直设置且水平管穿过对应的隔板与相邻的区域连通,继而实现两个相邻区域的连通),所述调节区4通过第一气提机构9-1与生物反应区5连通设置,所述生物反应区5内设有曝气管10-2、曝气盘12以及填料13,所述曝气盘12位于填料13的下端,所述曝气管10-2的下端与曝气盘12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曝气管10-2的上端与电控箱24的电磁阀系统的电磁阀二22-2连接,所述清水区6内设有排水管7、消毒框14、清水泵15以及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所述消毒框14内填充有氯片16用于处理后清水的接触消毒;且与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通设置,所述清水泵15放置于清水区6的底部且与排水管7的进水口连通设置,所述排水管7的出水口伸出至地面,用于处理后水的外排;如图4所示,所述电控箱24设置与地面上,本技术中的自控由电控箱24实现,包括定时器21、电磁阀系统以及曝气泵23;所述电磁阀系统的一端与曝气泵23连接,电磁阀系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气提机构9-1、曝气管10-2以及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接,电磁阀系统通过定时器21进行设定,电磁阀系统由定时器21设定的时间程序控制。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气提机构9-1包括通气管一10-1以及提升管11,所述通气管一10-1以及提升管11均竖直设置,通气管一10-1的上端与电磁阀一22-1连接,通气管一10-1的下端与提升管11的下端连通设置,所述提升管11的上端穿过调节区4和生物反应区5之间的隔板与生物反应区5连通设置。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一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包括中位过水管17、连接斜管18、第二气提机构9-2(用于排泥)和第三气提机构9-3(用于抽提处理后污水);所述中位过水管17的上端穿过生物反应区5和清水区6之间的隔板与生物反应区5连通设置,中位过水管17的下端与连接斜管18的一端连通设置,所述连接斜管18的另一端与第二气提机构9-2连通设置,连接斜管18的中部与第三气提机构9-3连通设置。定时器21控制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首先开启第二气提机构9-2,完成管道中泥水混合液排放到化粪池一区2;再开启第三气提机构9-3,抽提生物反应区5处理后的污水流入清水区消毒框14中。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代替传统沉淀池,实现泥水分离,节省一体化处理装置池体容积。具体实施方式四: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是对具体实施方式三作出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二气提机构9-2包括通气管二10-3以及污泥管19,所述通气管二10-3的上端与电磁阀三22-3连接,通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反应桶以及电控箱(24);所述反应桶竖直设置且通过隔板分成化粪池一区(2)、化粪池二区(3)、调节区(4)、生物反应区(5)以及清水区(6),反应桶的顶部设有检查口(103);所述进水管(1)与化粪池一区(2)连通设置,所述化粪池一区(2)与化粪池二区(3)以及化粪池二区(3)与调节区(4)均通过过流管(8)连通设置,所述调节区(4)通过第一气提机构(9-1)与生物反应区(5)连通设置,所述生物反应区(5)内设有曝气管(10-2)、曝气盘(12)以及填料(13),所述曝气盘(12)位于填料(13)的下端,所述曝气管(10-2)的下端与曝气盘(12)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曝气管(10-2)的上端与电控箱(24)连接,所述清水区(6)内设有排水管(7)、消毒框(14)、清水泵(15)以及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所述消毒框(14)内填充有氯片(16)且与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通设置,所述清水泵(15)放置于清水区(6)的底部且与排水管(7)的进水口连通设置,所述排水管(7)的出水口伸出至地面,所述电控箱(24)包括定时器(21)、电磁阀系统以及曝气泵(23);所述电磁阀系统的一端与曝气泵(23)连接,电磁阀系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气提机构(9-1)、曝气管(10-2)以及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接,电磁阀系统通过定时器(21)进行设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进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反应桶以及电控箱(24);所述反应桶竖直设置且通过隔板分成化粪池一区(2)、化粪池二区(3)、调节区(4)、生物反应区(5)以及清水区(6),反应桶的顶部设有检查口(103);所述进水管(1)与化粪池一区(2)连通设置,所述化粪池一区(2)与化粪池二区(3)以及化粪池二区(3)与调节区(4)均通过过流管(8)连通设置,所述调节区(4)通过第一气提机构(9-1)与生物反应区(5)连通设置,所述生物反应区(5)内设有曝气管(10-2)、曝气盘(12)以及填料(13),所述曝气盘(12)位于填料(13)的下端,所述曝气管(10-2)的下端与曝气盘(12)的进气端连通设置,曝气管(10-2)的上端与电控箱(24)连接,所述清水区(6)内设有排水管(7)、消毒框(14)、清水泵(15)以及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所述消毒框(14)内填充有氯片(16)且与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通设置,所述清水泵(15)放置于清水区(6)的底部且与排水管(7)的进水口连通设置,所述排水管(7)的出水口伸出至地面,所述电控箱(24)包括定时器(21)、电磁阀系统以及曝气泵(23);所述电磁阀系统的一端与曝气泵(23)连接,电磁阀系统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气提机构(9-1)、曝气管(10-2)以及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连接,电磁阀系统通过定时器(21)进行设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提机构(9-1)包括通气管一(10-1)以及提升管(11),所述通气管一(10-1)以及提升管(11)均竖直设置,通气管一(10-1)的上端与电磁阀一(22-1)连接,通气管一(10-1)的下端与提升管(11)的下端连通设置,所述提升管(11)的上端与生物反应区(5)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交替排放气提系统包括中位过水管(17)、连接斜管(18)、第二气提机构(9-2)和第三气提机构(9-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刘宝震陈理想唐英才温沁雪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