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格栅机连接集水池,固液分离机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集水池,出口连接至调节池;CSTR装置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调节池,出口连接沉渣池;沉渣池的一出口连接污泥回流泵,另一出口连接至MBR装置;污泥回流泵一出口连接至CSTR装置,另一出口与泥沼渣池相连;MBR装置一出口通过排泥泵与污泥沼渣池相连,另一出口通过泵与第一产水池相连;第一产水池通过泵连接至DTRO膜装置,DTRO膜装置产水通过泵回流至第一产水池,DTRO膜装置一出口连接至第二产水池,另一出口连接至浓液池,浓液池连接至调配池。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厌氧工程中沼液产量大、处理成本高、储存运输困难和营养物质含量偏低等问题,将厌氧沼液更好地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
本技术涉及厌氧沼液生产制备浓缩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
技术介绍
沼液是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物在沼气池内经厌氧发酵产生的残留物,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沼液中含有氮、磷、钾、镁和钙等多种元素,活性有机成分有腐殖酸、吲哚乙酸、乳酸菌、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以及B族维生素,还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水解酶以及多种无机酸和某些抗菌素等有机分子,但是沼液中有效成分相对含量较低,废弃物处理工程周围没有足够农田消纳,长距离运输成本增加,造成沼液施用的局限性,加之我国农田土地管理分散、农户拥有土地面积小,使得沼液还田在我国仍无法广泛实施。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将沼液合理利用起来的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很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解决传统厌氧工程中沼液产量大、处理成本高、储存运输困难和营养物质含量偏低等问题,将厌氧沼液更好地回收利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包括格栅机、集水池、固液分离机、调节池、CSTR装置、沉渣池、MBR装置、污泥回流泵、排泥泵、污泥沼渣池、第一产水池、DTRO膜装置、第二产水池、浓液池、调配池;所述的格栅机连接集水池,所述固液分离机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集水池,出口连接至调节池;所述CSTR装置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调节池,出口连接沉渣池;所述沉渣池的一出口连接污泥回流泵,另一出口连接至MBR装置;所述的污泥回流泵一出口连接至CSTR装置,另一出口与泥沼渣池相连;所述的MBR装置一出口通过排泥泵与污泥沼渣池相连,另一出口通过泵与第一产水池相连;所述的第一产水池通过泵连接至DTRO膜装置,所述的DTRO膜装置产水通过泵回流至第一产水池,所述的DTRO膜装置一出口连接至第二产水池,另一出口连接至浓液池,所述的浓液池连接至调配池。优选地,为了便于将沉渣后的沼液泵回CSTR装置循环处理,还可让沉渣池中积累的污泥定期排至污泥沼渣池,污泥回流泵设置的两个出口不可同时开启,且通过阀门切换开关。通常只开启污泥回流泵通向CSTR装置的出口,并关闭通向污泥沼渣池的出口;当需要定期排泥时才关闭污泥回流泵通向CSTR装置的出口,并打开污泥沼渣池的出口。优选地,所述的MBR装置中设置有大孔径耐污MBR膜和微孔径MBR膜,所述的大孔径耐污MBR膜的孔径为0.1~0.4微米,能较好地截留大颗粒物质;所述微孔径MBR膜的孔径为0.001~0.02微米,能较好地截留小颗粒物质。优选地,为了能更高效地处理沼液渗透液,所述的DTRO膜装置使用德国进口PALLDTRO碟管式反渗透膜柱DTGW02187-1,规格为8040。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生产系统,针对厌氧工程中沼液产量大、处理成本高、储存运输困难和营养物质含量偏低等问题,提出采用高耐污“MBR+DTRO膜”技术对沼液进行浓缩,分析沼液的浓缩效果,考察了浓缩后透过液水质,结果表明,“MBR+DTRO膜”技术对沼液浓缩效果良好,对电导率、COD、NH3-N的浓缩效果良好,透过液水质能够达到调浆等回用标准。通过对浓缩液农用指标的测试发现,浓缩液所含营养物质是原液的4倍,可以实现普通肥料等效施用效果,并在病虫害防治、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优势,有进一步商业化利用的潜力。整个工艺连续稳定运行,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劳动强度小,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包括格栅机、集水池、固液分离机、调节池、CSTR装置、沉渣池、MBR装置、污泥回流泵、排泥泵、污泥沼渣池、第一产水池、DTRO膜装置、第二产水池、浓液池、调配池;所述的格栅机连接集水池,所述固液分离机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集水池,出口连接至调节池;所述CSTR装置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调节池,出口连接沉渣池;所述沉渣池的一出口连接污泥回流泵,另一出口连接至MBR装置;所述的污泥回流泵一出口连接至CSTR装置,另一出口与泥沼渣池相连;为了便于将沉渣后的沼液泵回CSTR装置循环处理,还可让沉渣池中积累的污泥定期排至污泥沼渣池,污泥回流泵设置的两个出口不可同时开启,且通过阀门切换开关。通常只开启污泥回流泵通向CSTR装置的出口,并关闭通向污泥沼渣池的出口;当需要定期排泥时才关闭污泥回流泵通向CSTR装置的出口,并打开污泥沼渣池的出口。所述的MBR装置一出口通过排泥泵与污泥沼渣池相连,另一出口通过泵与第一产水池相连;所述的MBR装置中设置有大孔径耐污MBR膜和微孔径MBR膜,所述的大孔径耐污MBR膜的孔径为0.1~0.4微米,能较好地截留大颗粒物质;所述微孔径MBR膜的孔径为0.001~0.02微米,能较好地截留小颗粒物质。所述的第一产水池通过泵连接至DTRO膜装置,为了能更高效地处理沼液渗透液,所述的DTRO膜装置使用德国进口PALLDTRO碟管式反渗透膜柱DTGW02187-1,规格为8040。所述的DTRO膜装置产水通过泵回流至第一产水池,所述的DTRO膜装置一出口连接至第二产水池,另一出口连接至浓液池,所述的浓液池连接至调配池。先将圈舍中排出的养殖污水经过格栅机隔离大颗料固体后,将栅渣收集外运,把污水收集到集水池,再把污水泵入固液分离机进行固液分离,将分离出的大部分小颗粒粪渣悬浮物进行堆肥或渣外运综合回收处理,废水进行下一步处理;然后将除渣后的废水排入调节池,均衡调节水质水量,水力停留10小时后,泵入CSTR(全混合厌氧反应器)装置进行厌氧发酵,在pH为6.5~7.5、溶解氧<0.5mg/L、温度为20~40℃的条件下进行发酵3-5天,待其污泥量达到20%左右,CSTR装置可采用CSTR厌氧发酵罐。在养殖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废水中的有机物经大量微生物的共同作用,被最终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水、硫化氢和氨,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相互影响、制约,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有机物在污水中以悬浮物或胶体的形式存在,它们的厌氧降解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a:水解阶段,微生物利用酶将大分子切割成小分子;b:发酵(或酸化)阶段,小分子有机物被发酵菌利用,在细胞内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这一阶段的主要产物有挥发酸、醇类、乳酸、二氧化碳、氢气、氨和硫化氢等;c:产乙酸阶段,此阶段中上一阶段的产物被进一步转化为乙酸等物质;d:产甲烷阶段,在此阶段产甲烷菌把乙酸、氢气、CO2等转化为甲烷。将CSTR装置中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回收利用,产生的沼液排入沉渣池沉淀,沼液沉淀停留时间至少在2小时以上,并通过污泥回流泵将沉渣后的沼液泵回CSTR装置循环处理;沉渣池中积累的污泥定期通过污泥回流泵排至污泥沼渣池压榨堆肥;污泥回流泵的两个出口不可同时开启,且通过阀门切换开关。通常只开启污泥回流泵通向CSTR装置的出口,并关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机、集水池、固液分离机、调节池、CSTR装置、沉渣池、MBR装置、污泥回流泵、排泥泵、污泥沼渣池、第一产水池、DTRO膜装置、第二产水池、浓液池、调配池;/n所述的格栅机连接集水池,所述固液分离机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集水池,出口连接至调节池;所述CSTR装置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调节池,出口连接沉渣池;所述沉渣池的一出口连接污泥回流泵,另一出口连接至MBR装置;所述的污泥回流泵一出口连接至CSTR装置,另一出口与泥沼渣池相连;所述的MBR装置一出口通过排泥泵与污泥沼渣池相连,另一出口通过泵与第一产水池相连;/n所述的第一产水池通过泵连接至DTRO膜装置,所述的DTRO膜装置产水通过泵回流至第一产水池,所述的DTRO膜装置一出口连接至第二产水池,另一出口连接至浓液池,所述的浓液池连接至调配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沼液浓缩肥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格栅机、集水池、固液分离机、调节池、CSTR装置、沉渣池、MBR装置、污泥回流泵、排泥泵、污泥沼渣池、第一产水池、DTRO膜装置、第二产水池、浓液池、调配池;
所述的格栅机连接集水池,所述固液分离机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集水池,出口连接至调节池;所述CSTR装置的进口通过泵连接至调节池,出口连接沉渣池;所述沉渣池的一出口连接污泥回流泵,另一出口连接至MBR装置;所述的污泥回流泵一出口连接至CSTR装置,另一出口与泥沼渣池相连;所述的MBR装置一出口通过排泥泵与污泥沼渣池相连,另一出口通过泵与第一产水池相连;
所述的第一产水池通过泵连接至DTRO膜装置,所述的DTRO膜装置产水通过泵回流至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国宁,赖日坤,张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