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固定底板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水泵一端下侧设置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一端设置有过滤网笼,所述水泵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沉淀池上表面边角处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端设置有外环,所述外环内表面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内侧设置有内环,所述内环内表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内环内侧设置有绞轮,所述绞轮外表面设置有绞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抽取垃圾渗滤浓缩液方便,不会被异物阻塞,且沉淀池清理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特别是生活垃圾产生量越来越大,垃圾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主要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中,填埋处理量为85%,焚烧处理量为10%,堆肥处理量为5%。可以看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垃圾填埋处理仍然是我国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垃圾填埋场作为填埋垃圾的地方,占用了大量宝贵的耕地,同时垃圾中有机物缓慢降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这种渗滤液会严重污染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环境。传统上,垃圾填埋场完全达到无害化稳定化,一般需要50年以上的时间。因此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特征将长期存在。国外发达国家进行了垃圾填埋场快速无害化稳定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一般认为,采用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技术,可以加速垃圾中有机物的降解,可以使垃圾填埋场填埋垃圾的稳定化周期从50年缩短为2至3年左右。因此垃圾好氧修复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在我国垃圾填埋场好氧修复技术研究刚刚起步,一些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了相关研究和实验,但技术均不够成熟、未能投入商业化应用。此外在我国,生活垃圾产生的渗滤液,国家规定必须收集处理,但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复杂,技术还不够成熟,投资高。现有的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用水泵抽取渗滤液时会抽取一些杂物,导致抽液管堵塞。2、用于沉淀渗滤液的沉淀池不易清理沉淀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水泵,所述固定底板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沉淀池,所述水泵一端下侧设置有抽液管,所述抽液管一端设置有过滤网笼,所述水泵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沉淀池上表面边角处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上端设置有外环,所述外环内表面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内侧设置有内环,所述内环内表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一端内环内侧设置有绞轮,所述绞轮外表面设置有绞带,所述绞带下端设置有支杆,所述支杆一端设置有过滤板,所述转轴中部设置有从动轮,所述沉淀池中线处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设置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外表面设置有传动皮带,所述沉淀池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一端与沉淀池一侧固定连接,且进水管一端贯穿沉淀池一侧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共有四组,所述四组轴承座分别位于沉淀池的上表面四个边角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共设有两组,所述两组转轴分别设置于沉淀池两侧,所述转轴两端分别与两侧内环内表面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抽液管下端位于过滤网笼内部,所述过滤网笼设置于垃圾填埋场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杆一端焊接于过滤板边角处,所述支杆共设置有四组,所述四组支杆分别设置与过滤板四个边角处,所述过滤板位于沉淀池内表面底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皮带传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与支撑板之间设有螺栓,所述电机与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通过设置在抽液管底部的过滤网笼可以将掺杂在渗滤液内的杂物过滤掉,防止抽液管堵塞。2、该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通过设置在支撑板上的电机提供动力,驱动转轴转动,转轴带动绞轮将绞带收回,可以将沉淀池底部的过滤板提起即可清理沉淀物,较为实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过滤网笼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轴承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转轴剖切示意图。图中:1、固定底板;2、水泵;3、沉淀池;4、抽液管;5、过滤网笼;6、进水管;7、轴承座;8、外环;9、滚珠;10、内环;11、转轴;12、绞轮;13、绞带;14、支杆;15、过滤板;16、从动轮;17、支撑板;18、电机;19、主动轮;20、传动皮带;21、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固定底板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水泵2,固定底板1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沉淀池3,水泵2一端下侧设置有抽液管4,抽液管4一端设置有过滤网笼5,水泵2一端设置有进水管6,沉淀池3上表面边角处设置有轴承座7,轴承座7上端设置有外环8,外环8内表面设置有滚珠9,滚珠9内侧设置有内环10,内环10内表面设置有转轴11,转轴11一端内环10内侧设置有绞轮12,绞轮12外表面设置有绞带13,绞带13下端设置有支杆14,支杆14一端设置有过滤板15,转轴11中部设置有从动轮16,沉淀池3中线处设置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电机18,电机18一端设置有主动轮19,主动轮19外表面设置有传动皮带20,沉淀池3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21。本实施例中,进水管6一端与沉淀池3一侧固定连接,且进水管6一端贯穿沉淀池3一侧表面;轴承座7共有四组,四组轴承座7分别位于沉淀池3的上表面四个边角处;转轴11共设有两组,两组转轴11分别设置于沉淀池3两侧,转轴11两端分别与两侧内环10内表面固定连接;抽液管4下端位于过滤网笼5内部,过滤网笼5设置于垃圾填埋场底部;支杆14一端焊接于过滤板15边角处,支杆14共设置有四组,四组支杆14分别设置与过滤板15四个边角处,过滤板15位于沉淀池3内表面底部;主动轮19与从动轮16通过传动皮带20传动连接;电机18与支撑板17之间设有螺栓,电机18与支撑板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打开水泵2抽取过滤网笼5内的渗滤液通过进水管6进入沉淀池3内,沉淀完成后上层清液通过出水管21排出,然后打开电机18,通过电机18提供动力,使主动轮19通过传动皮带20带动从动轮16,从动轮16驱动转轴11转动,转轴11带动绞轮12将绞带13收回,可以将沉淀池3底部的过滤板15提起即可清理沉淀在过滤板15上的沉淀物。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水泵(2),所述固定底板(1)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沉淀池(3),所述水泵(2)一端下侧设置有抽液管(4),所述抽液管(4)一端设置有过滤网笼(5),所述水泵(2)一端设置有进水管(6),所述沉淀池(3)上表面边角处设置有轴承座(7),所述轴承座(7)上端设置有外环(8),所述外环(8)内表面设置有滚珠(9),所述滚珠(9)内侧设置有内环(10),所述内环(10)内表面设置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一端内环(10)内侧设置有绞轮(12),所述绞轮(12)外表面设置有绞带(13),所述绞带(13)下端设置有支杆(14),所述支杆(14)一端设置有过滤板(15),所述转轴(11)中部设置有从动轮(16),所述沉淀池(3)中线处设置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一端设置有主动轮(19),所述主动轮(19)外表面设置有传动皮带(20),所述沉淀池(3)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2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包括固定底板(1),所述固定底板(1)上表面一侧设置有水泵(2),所述固定底板(1)上表面另一侧设置有沉淀池(3),所述水泵(2)一端下侧设置有抽液管(4),所述抽液管(4)一端设置有过滤网笼(5),所述水泵(2)一端设置有进水管(6),所述沉淀池(3)上表面边角处设置有轴承座(7),所述轴承座(7)上端设置有外环(8),所述外环(8)内表面设置有滚珠(9),所述滚珠(9)内侧设置有内环(10),所述内环(10)内表面设置有转轴(11),所述转轴(11)一端内环(10)内侧设置有绞轮(12),所述绞轮(12)外表面设置有绞带(13),所述绞带(13)下端设置有支杆(14),所述支杆(14)一端设置有过滤板(15),所述转轴(11)中部设置有从动轮(16),所述沉淀池(3)中线处设置有支撑板(17),所述支撑板(17)上表面中部设置有电机(18),所述电机(18)一端设置有主动轮(19),所述主动轮(19)外表面设置有传动皮带(20),所述沉淀池(3)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垃圾填埋场浓缩液的回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6)一端与沉淀池(3)一侧固定连接,且进水管(6)一端贯穿沉淀池(3)一侧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昌伍,张晓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冠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