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心玟专利>正文

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163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支撑架、固定框架座、衔接导管、安装座、抽污泵、自吸净水泵、L型导污管、净水输送管、高效过滤净化机构、密封端盖、操控配电柜、排水管,支撑架下端与固定框架座上端相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结构上通过抽污泵将污水通过L型导污管抽送到高效过滤净化机构上端通过连接的进水管道进入到防腐壳体空腔内部,再者污水通过进水管道下端连接的双向导流板将污水进行分流式的向下流动,这样避免污水聚集式的流动下去减少冲击力且让流水过滤更加的均匀,再者水流到下端的絮棉层和活性碳层内进行高效的对水中的颗粒物和悬浮物进行吸附过滤减少污水内部存在的危害颗粒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中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质型缺水更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地区特别在北方和某些沿海城市发生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水资源的本身不足和水源的污染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重复利用污、废水已成为替代水源的一个重要途径。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320049345.7的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密封水箱、便池、排污管,密封水箱通过管道连接便池,便池通过管道连接排污管,密封水箱侧面上部通过管道连接蓄水池,密封水箱上端通过管道连接安装在自来水管上的文丘里管上,文丘里管的水平两端分别连自来水管的进水管和出水管,但是该现有技术对于污水内的污染物和存在的危害的物质过滤清除效果较差,导致排放出去后对外界水源产生污染,使得破坏了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对于污水内的污染物和存在的危害的物质过滤清除效果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支撑架(1)、固定框架座(2)、衔接导管(3)、安装座(4)、抽污泵(5)、自吸净水泵(6)、L型导污管(7)、净水输送管(8)、高效过滤净化机构(9)、密封端盖(10)、操控配电柜(11)、排水管(12),所述支撑架(1)下端与固定框架座(2)上端相焊接,所述衔接导管(3)下端与自吸净水泵(6)上端相连接,所述安装座(4)下端与固定框架座(2)上端相焊接,所述L型导污管(7)右上端嵌入安装于高效过滤净化机构(9)左端内,所述高效过滤净化机构(9)下端与固定框架座(2)上端相焊接,所述密封端盖(10)下端与高效过滤净化机构(9)上端相贴合,所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支撑架(1)、固定框架座(2)、衔接导管(3)、安装座(4)、抽污泵(5)、自吸净水泵(6)、L型导污管(7)、净水输送管(8)、高效过滤净化机构(9)、密封端盖(10)、操控配电柜(11)、排水管(12),所述支撑架(1)下端与固定框架座(2)上端相焊接,所述衔接导管(3)下端与自吸净水泵(6)上端相连接,所述安装座(4)下端与固定框架座(2)上端相焊接,所述L型导污管(7)右上端嵌入安装于高效过滤净化机构(9)左端内,所述高效过滤净化机构(9)下端与固定框架座(2)上端相焊接,所述密封端盖(10)下端与高效过滤净化机构(9)上端相贴合,所述排水管(12)左下端与净水输送管(8)右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吸式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过滤净化机构(9)由下水口(91)、消毒净水池(92)、固定防护圈(93)、U型聚水滤槽(94)、缓冲落水板(95)、分流陶瓷滤芯(96)、絮棉层(97)、防腐壳体(98)、进水管道(99)、防护斜街架(910)、双向导流板(911)、活性碳层(912)组成,所述下水口(91)下端嵌入安装于消毒净水池(92)内,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陈心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