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5159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及系统,模块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集水单元、处理单元以及布水单元;来水水量在常规运行设计负荷范围内时,通过布水单元布水至处理单元,在垂直下渗的过程中经过处理单元处理后,经集水单元收集出水,此时该模块为垂直潜流湿地运行模式;当来水达到应急运行设计负荷,且布水水深超过处理单元表面一定高度时,该模块兼具垂直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运行模式,大大提高调蓄能力,兼具一定的处理能力。通过智能控制系统精准控制运行,若干个模块可以并联设计,通过渠道或管道给各模块配水。模块出水可补给河流、湖泊或绿化浇灌等,系统可用于河湖水体、景观水体、雨水等微污染水净化项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及系统
本技术涉及人工湿地
,针对不同来水量情况,湿地可自行调整处理状态的一种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及系统。
技术介绍
人工湿地系统是可设计、可控制的和工程化的湿地系统;若通过工艺改造,能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垂直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是人工湿地系统比较常见的湿地类型,两者优缺点各不相同;垂直潜流湿地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较高的使用效率,以及较高的投资成本;表面流湿地相对于垂直潜流湿地而言,投资较低,但是处理能力较弱,且占地面积较大。若设计时,将垂直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在同一个湿地设施中进行整合,能够将两者的优点结合使用,提高处理效率。在现有技术中,有一种处理方式将潜流湿地与表面流湿地交替运行的两种技术进行结合,其通过上层橡胶坝式遮板、牵引绳、调节挡板对进水位置调节,采用定位环、牵引绳、牵引绳固定装置、出水口调节挡板对出水位置调节,实现不同滤床的转换。该技术需要进行人工判断和机械控制手段,其操作相对复杂;且当突发性来水量大时,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集水单元、处理单元(2)以及布水单元(3),所述的集水单元包括设置在处理单元(2)底部的集水主管(11)以及集水支管(12),集水支管(12)与集水主管(11)连通,集水主管(11)安装若干通气检查井(5),集水主管(11)与设置于集水主管(11)末端的集水井(13)连通;所述的处理单元(2)内填充专业生态滤料(21),专业生态滤料(21)表面种植水生植物(22);所述的布水单元(3)包括设置在模块一侧的进水控制井(7)、设置在处理单元(2)内专业生态滤料(21)表面的布水渠道(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集水单元、处理单元(2)以及布水单元(3),所述的集水单元包括设置在处理单元(2)底部的集水主管(11)以及集水支管(12),集水支管(12)与集水主管(11)连通,集水主管(11)安装若干通气检查井(5),集水主管(11)与设置于集水主管(11)末端的集水井(13)连通;所述的处理单元(2)内填充专业生态滤料(21),专业生态滤料(21)表面种植水生植物(22);所述的布水单元(3)包括设置在模块一侧的进水控制井(7)、设置在处理单元(2)内专业生态滤料(21)表面的布水渠道(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的通气检查井(5)之间相距5m,所述通气检查井(5)顶部开口,当水位到达通气检查井(5)开口处,水溢流至通气检查井(5)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检查井(5)顶部开口处设置带有孔的井盖或者格栅(5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检查井(5)的顶部高度位置与布水单元(3)的最高布水水位(24)一致,且距离专业生态滤料(21)表面的高度为6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大水量微污染水体的智能科技湿地模块,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建强张瑛杜滢明冯桐邢蓓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