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15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修复构件,涉及绿化修复装置领域。其技术要点是: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包括种植槽以及位于种植槽开口端向外延伸的定位环,定位环底壁凸出有若干定位柱,定位柱远离定位环的一端凸出于种植槽底壁,定位柱内同轴开设有通孔,通孔端部贯穿定位柱与定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绿植存活率、提高绿化修复率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修复构件
本技术涉及绿化修复装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生态修复构件。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渐严重,人们的生态意识也逐渐提升,开始采取一些手段对环境进行修复,其中最常见的修复方式就是生态复绿,传统的生态复绿是直接在沙地上进行植被喷播或填充复绿,但是由于土壤结构不稳定,种植的复绿植被根基不稳固,在遇到大雨长时间的冲刷时,容易随水土流失而造成破坏,复绿效果较差,因此人们专利技术出了生态修复绿化构件。在公告号为CN206302779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矿山生态修复绿化构件及其绿化坡面,包括一设置有用于填充种植基质的种植槽的种植座,所述种植座的底壁和侧壁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种植座的顶端向外延伸出一连接有锚杆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下壁还固定有套设在所述种植座外壁的一可降解布层;所述可降解布层与所述种植座的外壁之间还填充有纤维填充物。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生态修复绿化构件,其在种植槽的外壁设置可降解布层与纤维填充物虽然能够起到保护种植槽内种植物的作用,但是由于可降解布层与纤维填充物的降解需要一定时间,而在可降解布层与纤维填充物未降解时,可降解布层与纤维填充物容易造成种植槽上通孔的堵塞。在雨季,雨水落入种植槽内难以从通孔排出,导致种植槽底端积水严重,造成种植物烂根、淹死等问题,降低绿植存活率,导致绿化修复失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其具有提高绿植存活率、提高绿化修复率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包括种植槽以及位于种植槽开口端向外延伸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底壁凸出有若干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远离定位环的一端凸出于种植槽底壁,所述定位柱内同轴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端部贯穿定位柱与定位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插入沙土中能够起到固定作用。在雨季,未能及时被种植槽内的植被吸收的雨水会通过通孔流至沙土内,由于定位柱远离定位环的一端凸出于种植槽底壁,因此雨水从通孔内排出时会位于种植槽槽底的下方;又由于重力作用,雨水从通孔排出后会继续向沙土下层渗透,不会进入种植槽内,种植槽内的种植物不容易出现烂根、淹死等情况,提高绿植存活率,提高绿化修复率。进一步的,所述通孔靠近定位环的一端呈漏斗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斗状增大了通孔的接水面积,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提高绿植存活率,提高绿化修复率。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环远离定位柱的一侧开设有与若干通孔连通的连接环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环槽进一步增大接水面积,落入连接环槽内的雨水会被导流至通孔内并通过通孔排出,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提高绿植存活率,提高绿化修复率。进一步的,所述通孔靠近定位环的一端设置有过滤网。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将杂物阻挡在通孔外,通孔内不容易发生堵塞,提高排水稳定性,进而提高绿植存活率,提高绿化修复率。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与定位环可拆卸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能够定期拆卸下来将过滤网顶部的杂物倒掉,不仅能够避免过滤网堵塞,而且方便过滤网的清洁。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顶端凸出于定位环顶壁,所述定位环顶部设置有与若干过滤网固定的连接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环即可将同一个定位环上的所有过滤网同时取下,无需一个个取下过滤网进行清洁,方便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远离定位环的一端沿定位柱周侧壁设置有若干与通孔连通的分流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流管能够将雨水排至不同的区域,提高渗水效率,进而提高排水效率,提高绿植存活率。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底端同轴设置有与通孔连通的圆锥管,所述圆锥管的尖端远离定位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锥管在不影响雨水排放的同时能够方便定位柱插入沙土中,方便生态修复构件的安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底部凸出于种植槽底的定位柱,并在定位柱上开设通孔,未能及时被种植槽内植被吸收的雨水会通过通孔流至沙土内,并排至种植槽槽底的下方,多余的雨水不会进入种植槽内,种植槽内的种植物不容易出现烂根、淹死等情况,提高绿植存活率,提高绿化修复率;(2)通过设置连接环槽,连接环槽扩大了接水面积,提高雨水的排放效率,提高绿植存活率,提高绿化修复率;设置分流管,分流管能够将雨水排至不同的区域,提高渗水效率,进而提高排水效率,提高绿植存活率;(3)通过设置过滤网,避免通孔发生堵塞,提高排水稳定性,进而提高绿植存活率,提高绿化修复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面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种植槽;2、定位环;3、定位柱;4、通孔;5、连接环槽;6、过滤网;7、连接环;8、分流管;9、圆锥管;10、可降解布层;11、纤维填充物;12、凸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包括无顶盖且呈空心圆柱状的种植槽1,种植槽1周侧与底部均开设有漏水孔。参照图2,种植槽1周侧与底部被可降解布层10包覆,本实施例中的可降解布层10为无纺布;可降解布层10与种植槽1外壁之间填充有纤维填充物11,本实施例中的纤维填充物11为合成纤维。种植槽1开口边缘向外延伸的定位环2,定位环2呈空心圆片状且其与种植槽1同轴。定位环2底壁凸出有六根圆柱状的定位柱3,六根定位柱3环绕分布在种植槽1周侧。定位柱3与定位环2的轴线平行,定位柱3远离定位环2的一端凸出于种植槽1底壁。参照图1与图2,定位柱3内同轴开设有通孔4,通孔4的端部贯穿定位柱3与定位环2。通孔4靠近定位环2的一端呈漏斗状,且通孔4直径较大的一端远离定位柱3。定位环2远离定位柱3的一侧壁开设有连接环槽5,连接环槽5与所有的通孔4连通,落在连接环槽5上的雨水会被导向至通孔4内。参照图2与图3,通孔4靠近定位环2的一端放置有过滤网6,过滤网6呈圆形且其轴线与通孔4同轴,因此过滤网6会搭接在漏斗状通孔4的内壁上,实现可拆卸的功能。过滤网6底壁凸起有若干凸块12,凸块12将过滤网6垫起,使得过滤网6与漏斗状通孔4的内壁之间具有间距,连接环槽5内的雨水能够从过滤网6与漏斗状通孔4的内壁之间流入通孔4内。过滤网6顶端凸出于定位环2顶壁,定位环2顶部放置有连接环7,连接环7底部与所有过滤网6部分焊接,在取下连接环7后即可将所有过滤网6一同取出。同时,流入连接环7内的雨水会堆积在过滤网6周侧,随后通过过滤网6的网孔进入通孔4内。定位柱3远离定位环2的一端设置有三根分流管8,三根分流管8沿定位柱3周侧壁环绕设置,三根分流管8均与通孔4连通,通孔4内的雨水能够从分流管8内排出。定位柱3底端同轴设置有圆锥管9,圆锥管9与定位柱3一体成型。圆锥管9的尖端远离定位柱3,圆锥管9与通孔4相连通,因此,通孔4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包括种植槽(1)以及位于种植槽(1)开口端向外延伸的定位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2)底壁凸出有若干定位柱(3),所述定位柱(3)远离定位环(2)的一端凸出于种植槽(1)底壁,所述定位柱(3)内同轴开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端部贯穿定位柱(3)与定位环(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包括种植槽(1)以及位于种植槽(1)开口端向外延伸的定位环(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2)底壁凸出有若干定位柱(3),所述定位柱(3)远离定位环(2)的一端凸出于种植槽(1)底壁,所述定位柱(3)内同轴开设有通孔(4),所述通孔(4)端部贯穿定位柱(3)与定位环(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靠近定位环(2)的一端呈漏斗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环(2)远离定位柱(3)的一侧开设有与若干通孔(4)连通的连接环槽(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修复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4)靠近定位环(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郄泉孙凤利陈献昌林燕陈娜惠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海沧城建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