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的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472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5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的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包括有廊道组件、设置在廊道组件上的堰板组件以及与廊道组件连接的出水组件;所述廊道组件包括有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防渗层、滤料层、固定层以及种植层;所述堰板组件保证所述廊道组件内的水位;所述出水组件将廊道组件内的水引入自然水体。将自然水体岸线的不同地形进行改造,串联成一条生态廊道,用于汇集与传输周边水处理设施的出水;设置堰板组件,当来水水量较少、低水位时,可让水流从堰板组件底部缓慢通过,不影响水流通路;当突发性来水较多,需要快速排水时,可让水流从堰板组件上方通过,或将堰板组件完全打开,让水流快速通过;设置出水组件,可将来水引入自然水体。入自然水体。入自然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的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


[0001]本技术涉及生态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的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

技术介绍

[0002]再生水是污水、废水经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如城市或农村的生活污水、雨水径流等经水处理设施净化后均可成为有效的再生水。再生水可用于自然水体的补给、园林和农田浇灌、道路保洁、城市喷泉等诸多用途,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0003]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就是一种典型的再生水,它通常利用地下管道进行传输,单个水处理的出水通过管道直接补给自然水体或再生利用,也可将若干个相邻较远的水处理设施出水通过管道联通后,补给自然水体或再生利用。管道深埋于地下,结构单一、过程简单,缺乏生态、景观的功能;自然沟渠,如草溪沟渠、生态袋水沟等能够承接水处理设施出水,但受到地形的限制,特别是在狭窄性的地带,容易形成断路;另有砖砌、浇筑的硬质沟渠,以收水与汇水为主要功能,能对水流进行控制,但缺乏生态涵养的功能,且景观性差。
[0004]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区别于单一的地下管道,它设置在靠近自然水体岸线,多为河道4周边,一方面实现了周边较远地区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就近、无动力汇入自然水体的传输过程,另一方面可将自然水体周边的不同的地形就近生态改造,实现水生动物的生态涵养、绿化景观提升的功能;该设施还包括不同形态的堰板,可针对不同的水位进行过水控制;堰板的过滤件具有收集漂浮物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包括有廊道组件、设置在廊道组件上的堰板组件以及与廊道组件连接的出水组件;所述廊道组件包括有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防渗层、滤料层、固定层以及种植层;所述堰板组件保证所述廊道组件内的水位;所述出水组件将廊道组件内的水引入自然水体。
[0007]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廊道组件的中部为一凹槽,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升高,两侧呈缓坡状;在两侧设置有防渗的翻折层,所述翻折层高于固定层。
[0008]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廊道组件的中部为一凹槽,一侧为竖直设置的隔档部,另一侧为从中部逐渐升高的缓坡;在两侧设置有防渗的翻折层,所述翻折层设置在隔档部外侧,所述翻折层高于固定层。
[0009]进一步具体的,所述翻折层与防渗层一体设置。
[0010]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廊道组件的中部为一凹槽,两侧为竖直设置的隔档部。
[0011]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堰板组件包括有堰板、用于固定堰板与隔档部的安装件以及
控制堰板闭合的闭合件;所述安装件设置在堰板的一侧,所述闭合件设置在堰板的另一侧。
[0012]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堰板为三角形堰板,在所述堰板的底部设置有过水孔过水孔。
[0013]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堰板组件均匀设置,且相邻的两堰板组件错位设置。
[0014]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堰板组件为四边形堰板,所述四边形堰板的顶边设置为下凹的弧边,底部开设有过水孔。
[0015]进一步具体的,所述出水组件包括有从下至上设置的水位石阶、出水滤料层以及湿地植物;所述出水组件的最高点与生态廊道设施的日常涵养水位线齐平。
[0016]本技术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的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将自然水体岸线的周边的不同地形进行改造,串联成一条生态廊道,用于汇集与传输周边水处理设施的出水;同时蜿蜒的开放水体为水生动物预留通道和栖息地,具有生态涵养的功能;该廊道分段设置堰板组件,当来水水量较少、低水位时,可让水流从堰板组件底部及过水孔缓慢通过,不影响水流联通;当突发性来水较多,需要快速排水时,可让水流从堰板组件上方通过,或将堰板组件完全打开,让水流快速通过;设置出水组件,可将来水引入自然水体。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自然水体岸线原始形态;
[0018]图2是本技术的自然水体岸线涵养型生态廊道形态;
[0019]图3是本技术的廊道组件形态A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的廊道组件形态B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廊道组件形态C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本技术的廊道组件形态D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本技术的出水组件示意图;
[0024]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堰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技术的第一堰板结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是本技术的过滤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11是本技术的第二堰板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是本技术生态廊道衔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廊道组件;11、防渗层;12、滤料层;13、固定层;14、种植层;15、翻折层;161、隔档层;162、隔档层基础;17、基础层;2、堰板组件;21、第一堰板;211、过滤件;22、安装件;23、闭合件;24、第二堰板;25、过水孔;3、出水组件;31、水位石阶;32、出水滤料层;33、湿地植物;4、河道;5、建筑;6、水处理设施;7、绿化;8、生态廊道设施。
[0030]上游来水水位:
‑‑‑‑‑
涵养水位:——水流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
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33]本专利所述的自然水体岸线是指河湖驳岸与周边的建筑5、道路之间的坡岸地带,自然水体周边岸线大体呈现蜿蜒的条形结构;如图1、图2所示,该地带地形多样,有的较为宽敞,如道路、绿化7等可供人车通行、休憩,有的为较陡坡岸;该地块呈现不同的建筑5与景观结构,如草坪、沟渠、道路、建筑5以及配套的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的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廊道组件(1)、设置在廊道组件(1)上的堰板组件(2)以及与廊道组件(1)连接的出水组件(3);所述廊道组件(1)包括有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防渗层(11)、滤料层(12)、固定层(13)以及种植层(14);所述堰板组件(2)保证所述廊道组件(1)内的水位;所述出水组件(3)将廊道组件(1)内的水引入自然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的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组件(1)的中部为一凹槽,从中部向两侧逐渐升高,两侧呈缓坡状;在两侧设置有防渗的翻折层(15),所述翻折层(15)高于固定层(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的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廊道组件(1)的中部为一凹槽,一侧为竖直设置的隔档部,另一侧为从中部逐渐升高的缓坡;在两侧设置有防渗的翻折层(15),所述翻折层(15)设置在隔档部外侧,所述翻折层(15)高于固定层(13)。4.根据权利要求2

3任一所述的适用于自然水体岸线的涵养型生态廊道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层(15)与防渗层(11)一体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瑛邢蓓燕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华生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