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小分子团矿泉水臭氧杀菌装置,其包括罐体,罐体相对的两内壁上分别设有臭氧杀菌盘,臭氧杀菌盘内部具有臭氧分配腔,两臭氧杀菌盘的中轴部分别固定有进气管,两进气管分别延伸出罐体外并与臭氧输送主管转动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臭氧分配腔和臭氧输送主管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罐体外侧壁上的转动座转动连接,两个进气管均由一驱转机构带动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臭氧杀菌盘同步旋转;所述臭氧杀菌盘朝向罐体内部的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排气孔,各排气孔上分别连接有单向排气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臭氧与流动的小分子矿泉水充分接触,杀菌效果更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分子团矿泉水臭氧杀菌装置
本技术涉及小分子团矿泉水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小分子团矿泉水臭氧杀菌装置。
技术介绍
自来水一般是由13个水分子组成,纯净水由30-40个水分子组成。一般把小于10个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团称为小分子团,把大于10个水分子组成的水分子团称为大分子团。在小分子团矿泉水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采用臭氧对小分子团矿泉水进行杀菌,现有臭氧杀菌装置都是在罐体的底部设置臭氧杀菌管,杀菌效果不均匀,不能有效地去除小分子团矿泉水中细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杀菌彻底的小分子团矿泉水臭氧杀菌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小分子团矿泉水臭氧杀菌装置,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连接有进水管和泄压阀,进水管上连接有进液阀,罐体底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上具有排水阀;所述罐体相对的两内壁上分别设有臭氧杀菌盘,臭氧杀菌盘内部具有臭氧分配腔,两臭氧杀菌盘的中轴部分别固定有进气管,两进气管分别延伸出罐体外并与臭氧输送主管转动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臭氧分配腔和臭氧输送主管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罐体外侧壁上的转动座转动连接,两个进气管均由一驱转机构带动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臭氧杀菌盘同步旋转;所述臭氧杀菌盘朝向罐体内部的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排气孔,各排气孔上分别连接有单向排气阀,从臭氧分配腔来的臭氧可打开单向排气阀而进入罐体内,而单向排气阀阻止罐体内的小分子团矿泉水进入臭氧分配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单向排气阀包括阀座、阀球和拉伸弹簧,阀座连接固定在排气孔上,阀座内具有锥形的阀腔,且阀腔的小头端通过第一流道连通至臭氧分配腔,阀腔的大头端通过第二流道连通至罐体内部,所述阀球置于阀腔内,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流道的底部,拉伸弹簧的另一端与阀球固定连接,在拉伸弹簧的拉力作用下,阀球将第一流道封堵。进一步的,所述转动座内沿其轴向间隔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在对应的进气管外壁上。进一步的,所述臭氧输送主管的外侧壁上设有连接凸台,连接凸台内连接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套接在对应的进气管外壁上。所述驱转机构包括减速电机和传动轴,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带传动机构与两个进气管传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锥齿轮,传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进一步的,两个臭氧杀菌盘上连接的单向排气阀相互错位设置。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与罐体内壁连接处连接有密封圈。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驱转机构带动两个臭氧杀菌盘同步旋转,可以促使罐体内的小分子矿泉水不断流动,同时臭氧杀菌盘从单向排气阀排出臭氧,臭氧与流动的小分子矿泉水实现充分接触,杀菌效果更彻底。2、正常状态下单向排气阀可以阻止罐体内的小分子矿泉水进入臭氧杀菌盘中,只有在臭氧杀菌盘通气的情况单向排气阀才会打开,从而提高该臭氧杀菌装置的使用可靠性和安全性。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3为臭氧杀菌盘的示意图;图4为单向排气阀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之一所示,本技术小分子团矿泉水臭氧杀菌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顶部连接有进水管2和泄压阀3,进水管2上连接有进液阀,罐体1底部连接排水管4,排水管4上具有排水阀;所述罐体1相对的两内壁上分别设有臭氧杀菌盘5,臭氧杀菌盘5内部具有臭氧分配腔51,两臭氧杀菌盘5的中轴部分别固定有进气管52,两进气管52分别延伸出罐体1外并与臭氧输送主管7转动连接,所述进气管52的两端分别与臭氧分配腔51和臭氧输送主管7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52的一端与罐体1外侧壁上的转动座101转动连接,两个进气管52均由一驱转机构8带动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臭氧杀菌盘5同步旋转;所述臭氧杀菌盘5朝向罐体1内部的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排气孔,各排气孔上分别连接有单向排气阀6,从臭氧分配腔51来的臭氧可打开单向排气阀6而进入罐体1内,而单向排气阀6阻止罐体1内的小分子团矿泉水进入臭氧分配腔51内。所述单向排气阀6包括阀座61、阀球62和拉伸弹簧63,阀座61固定在排气孔上,阀座61内具有锥形的阀腔64,且阀腔64的小头端通过第一流道65连通至臭氧分配腔51,阀腔64的大头端通过第二流道66连通至罐体1内部,所述阀球62置于阀腔64内,所述拉伸弹簧6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流道65的底部,拉伸弹簧63的另一端与阀球62固定连接,在拉伸弹簧63的拉力作用下,阀球62将第一流道65封堵,从而阻止罐体1内的小分子矿泉水进入臭氧杀菌盘5中;当臭氧杀菌盘5中通入高压的臭氧时,臭氧克服拉伸弹簧63的拉力并向外推阀球62,阀球62打开第一流道65,臭氧从第二流道66进入罐体1内部。另外,本技术中的泄压阀3与单向排气阀6的结构相同,只是大小上的差别。气流只能从罐体1内部向外排放,罐体1外的空气则无法进入罐体1内,这样就可以防止罐体1外的空气污染罐体1内的小分子矿泉水。所述转动座101内沿其轴向间隔连接有两个第一轴承102,两个第一轴承102的内圈固定套接在对应的进气管52外壁上。此外,所述臭氧输送主管7的外侧壁上设有连接凸台71,连接凸台71内连接有第二轴承72,第二轴承72的内圈固定套接在对应的进气管52外壁上。上述结构都是为了确保进气管52能够更顺畅的旋转。所述驱转机构8包括减速电机81和传动轴82,传动轴82的两端分别通过带传动机构83与两个进气管52传动连接,所述减速电机81的输出轴上固定有主动锥齿轮84,传动轴82上固定连接有与主动锥齿轮84啮合的从动锥齿轮85。上述结构可以实现一台减速设备同时驱动两个臭氧杀菌盘5同步旋转,不仅设备成本低,而且传动可靠。两个臭氧杀菌盘5上连接的单向排气阀6相互错位设置。这样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臭氧杀菌效果。所述进气管52与罐体1内壁连接处连接有密封圈9,这样可以避免罐体1内的小分子矿泉水。本技术的工作原理:驱转机构8带动两个臭氧杀菌盘5同步旋转促使罐体1内的小分子矿泉水不断流动,同时臭氧杀菌盘5从单向排气阀6排出臭氧,臭氧与流动的小分子矿泉水实现充分接触,从而有效杀除小分子矿泉水内的细菌。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加以描述,但是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意性而不是加以局限本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分子团矿泉水臭氧杀菌装置,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连接有进水管和泄压阀,进水管上连接有进液阀,罐体底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上具有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相对的两内壁上分别设有臭氧杀菌盘,臭氧杀菌盘内部具有臭氧分配腔,两臭氧杀菌盘的中轴部分别固定有进气管,两进气管分别延伸出罐体外并与臭氧输送主管转动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臭氧分配腔和臭氧输送主管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罐体外侧壁上的转动座转动连接,两个进气管均由一驱转机构带动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臭氧杀菌盘同步旋转;所述臭氧杀菌盘朝向罐体内部的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排气孔,各排气孔上分别连接有单向排气阀,从臭氧分配腔来的臭氧可打开单向排气阀而进入罐体内,而单向排气阀阻止罐体内的小分子团矿泉水进入臭氧分配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分子团矿泉水臭氧杀菌装置,包括罐体,罐体顶部连接有进水管和泄压阀,进水管上连接有进液阀,罐体底部连接排水管,排水管上具有排水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相对的两内壁上分别设有臭氧杀菌盘,臭氧杀菌盘内部具有臭氧分配腔,两臭氧杀菌盘的中轴部分别固定有进气管,两进气管分别延伸出罐体外并与臭氧输送主管转动连接,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臭氧分配腔和臭氧输送主管内部连通;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与罐体外侧壁上的转动座转动连接,两个进气管均由一驱转机构带动同步转动,从而带动两个臭氧杀菌盘同步旋转;所述臭氧杀菌盘朝向罐体内部的端面上固定有多个均匀排布的排气孔,各排气孔上分别连接有单向排气阀,从臭氧分配腔来的臭氧可打开单向排气阀而进入罐体内,而单向排气阀阻止罐体内的小分子团矿泉水进入臭氧分配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分子团矿泉水臭氧杀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排气阀包括阀座、阀球和拉伸弹簧,阀座连接固定在排气孔上,阀座内具有锥形的阀腔,且阀腔的小头端通过第一流道连通至臭氧分配腔,阀腔的大头端通过第二流道连通至罐体内部,所述阀球置于阀腔内,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山,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九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