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5145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包括竖向插设固定于污染水体的传动杆,传动杆的顶面和污染水体的顶面齐平;固定于传动杆顶部且照射方向向下的可见光源;可上下移动的设于传动杆的传动件;设有光催化酶的光催化网笼,光催化网笼固定于传动件,通过根据污染水体的透明度调节传动件的高度位置从而带动光催化网笼移动到和可见光源的距离满足光催化酶的反应要求。通过设置传动件以带动光催化网笼沿着传动杆上下移动,根据污染水体的透明度的变化而调节光催化网笼的所在的深度,使得光催化网笼和可见光源之间的距离满足光触酶的最高效的反应,从而高效净化处理污染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污染水体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污染水体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光触酶是一种在光的照射下,自身不起变化,却可以促进化学反应的物质,光触酶是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光能转换成为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来产生催化作用,使周围的氧气及水分子激发成极具氧化力的自由负离子。可分解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有机物质及部分无机物质。具体地,光触酶是一种以纳米级二氧化硅为代表的具有光催化功能的光半导体材料的总称,它涂布于基材表面,在紫外光及可见光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能有效杀灭多种细菌,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具备除甲醛、除臭、抗污、净化空气等功能。目前一般采用喷撒光触酶粉剂的方式把光触酶应用于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中,但是由于污染水体的透明度不高,可见光穿透力弱等因素,污染水体治理的处理效率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染水体处理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喷撒光触酶粉剂的方式把光触酶应用于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中,但是由于污染水体的透明度不高,可见光穿透力弱等因素,污染水体治理的处理效率不好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包括:竖向插设固定于污染水体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面和所述污染水体的顶面齐平;固定于所述传动杆顶部且照射方向向下的可见光源;可上下移动的设于所述传动杆的传动件;以及设有光催化酶的光催化网笼,所述光催化网笼固定于所述传动件,通过根据所述污染水体的透明度调节所述传动件的高度位置从而带动所述光催化网笼移动到和所述可见光源的距离满足所述光催化酶的反应要求。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件以带动光催化网笼沿着传动杆上下移动,根据污染水体的透明度的变化而调节光催化网笼的所在的深度,使得光催化网笼和可见光源之间的距离满足光触酶的最高效的反应,从而高效净化处理污染水体。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动件套设于所述传动杆;所述传动件的底部顶撑有长度可调节的驱动杆,通过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传动件沿着所述传动杆上下移动。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和所述驱动杆连接的数据处理系统;供检测所述污染水体的水位数据且连接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的液位计;供采集所述污染水体的水样的采样结构;供检测通过所述采样结构采集的水样的透明度数据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连接于所述数据处理系统,通过所述数据处理系统根据所述液位计输入的水位数据,所述传感器输入的透明度数据计算所述传动件的优选实时位置高度,并通过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传动件移动到所述优选实时位置高度,从而带动所述光催化网笼移动到位。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光催化网笼包括:三层水平间隔设置的网层,所述网层涂覆有所述光催化酶;以及竖向连接三层所述网层的多个连接杆。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传动杆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通过锚桩固定于所述污染水体的底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应用状态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光催化网笼和传动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传动杆和传动件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应用状态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光催化网笼和传动件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传动杆和传动件的侧视图。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包括:竖向插设固定于污染水体10的传动杆20,传动杆20的顶面和污染水体10的顶面齐平;固定于传动杆20顶部且照射方向向下的可见光源30;可上下移动的设于传动杆20的传动件40;以及设有光催化酶的光催化网笼50,光催化网笼50固定于传动件40,通过根据污染水体10的透明度调节传动件40的高度位置从而带动光催化网笼50移动到和可见光源30的距离满足光催化酶的反应要求。作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参阅图4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俯视图。结合图1至图4所示,传动件40套设于传动杆20;传动件40可沿传动杆20上下滑动。传动件40的底部顶撑有长度可调节的驱动杆,通过驱动杆驱动传动件40沿着传动杆20上下移动。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液压驱动杆,通过控制液压驱动杆的长度以驱动传动件40移动。作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本技术还包括:和驱动杆连接的数据处理系统60;供检测污染水体的水位数据且连接于数据处理系统的液位计61;供采集污染水体的水样的采样结构;供检测通过采样结构采集的水样的透明度数据的传感器62,传感器62连接于数据处理系统60,通过数据处理系统60根据液位计61输入的水位数据,传感器62输入的透明度数据计算传动件40的优选实时位置高度,并通过驱动杆驱动传动件40移动到优选实时位置高度,从而带动光催化网笼50移动到位。具体地,采样结构的采样时间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建议8小时一次;赶潮型河流可增加频次。通过对透明度以及水位水面高程的测量,经过程序计算合理设置深度,更科学更高效。作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光催化网笼50包括:三层水平间隔设置的网层51,网层涂覆有光催化酶;以及竖向连接三层网层51的多个连接杆52。具体地,网层51的面积为1m×1m。网层51水平布置三层,相邻两层网层51通过连接杆52连接。相邻两层网层51的间距为10cm(可根据不同污染程度的污染水体自行调节设置)。光催化网笼50为镂空结构。具体地,最佳优选实时位置高度为水面下“透明度-5cm”,同时最上层的网层51在水面以下1cm;如最上层光催化网不能保证在水面下1cm,以水面下11cm(每层间距+1cm)为最佳优选实时位置。进一步地,可见光源的启闭时间可通过按钮和计时器控制,操作人员根据各地季节变化合理选择启闭时间。作为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传动杆20的底部设有底座21,底座21通过锚桩22固定于污染水体10的底部的土体内,使其稳固。通过对可见光源的控制,可实现全天候高效处理。在夜晚期间打开可见光源,以避免夜晚期间光触酶无处理作用或作用低。本技术污染水体处理装置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置传动件以带动光催化网笼沿着传动杆上下移动,根据污染水体的透明度的变化而调节光催化网笼的所在的深度,使得光催化网笼和可见光源之间的距离满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竖向插设固定于污染水体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面和所述污染水体的顶面齐平;/n固定于所述传动杆顶部且照射方向向下的可见光源;/n可上下移动的设于所述传动杆的传动件;以及/n设有光催化酶的光催化网笼,所述光催化网笼固定于所述传动件,通过根据所述污染水体的透明度调节所述传动件的高度位置从而带动所述光催化网笼移动到和所述可见光源的距离满足所述光催化酶的反应要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竖向插设固定于污染水体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面和所述污染水体的顶面齐平;
固定于所述传动杆顶部且照射方向向下的可见光源;
可上下移动的设于所述传动杆的传动件;以及
设有光催化酶的光催化网笼,所述光催化网笼固定于所述传动件,通过根据所述污染水体的透明度调节所述传动件的高度位置从而带动所述光催化网笼移动到和所述可见光源的距离满足所述光催化酶的反应要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件套设于所述传动杆;
所述传动件的底部顶撑有长度可调节的驱动杆,通过所述驱动杆驱动所述传动件沿着所述传动杆上下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染水体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和所述驱动杆连接的数据处理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友青易聪段书繁高强黎宗贤谢莉莉王蕾韩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