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铯137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的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2003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于铯137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的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包括压载水仓、辐照管、潜水推流器、第一和第二潜水泵和紫外线处理装置,辐照管上设置有放射源带,放射源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铅屏蔽层和外铅屏蔽层;放射物质中存储有放射性物质铯137。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灭藻灭菌方法包括:1).紫外线辐照灭藻灭菌;2).放射线辐照灭藻灭菌;3).曝气处理;4).紫外线照射和排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载水仓灭藻灭菌装置及方法,通过在放射物质中存储有放射性物质铯137,利用γ射线和紫外线波辐照,可实现对水体的不同波段抑藻、灭藻和灭菌,通过鼓入空气可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来增强灭藻灭菌效果,有利于维持不同海域的生态平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铯137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的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及方法,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铯137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的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压载水指为控制船舶纵倾、横倾、吃水、稳性或应力而在船上加装的水及其悬浮物。在船舶航行、装载货物过程中,需要常常排放或吸入淡水或海水,以实时调整船上压载水量,保障船舶安全平稳运行。船舶加装压载水时,会同时将当地海域的水生物装载到压载舱中,直至航程结束后随压载水排放到目的地海域。资料显示,每年约有50亿吨船舶压载水被搬运,每天可有3000多种动植物随压载水被运到世界各地海域,导致异地海洋生物入侵并大量繁殖,破坏当地海域生态平衡,危害渔业资源,影响公众健康。IMO制定《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压载水公约》),对船舶压载水排放控制提出了具体要求,该公约于2017年9月8日正式生效实施。目前,我国已启动加入《压载水公约》报批程序,全面履约工作正在加紧推进。本装置及方法主要用于处理压载水中的藻类及细菌。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铯137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的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载水仓(1)、含放射源的辐照管(2)、潜水推流器(7)、第一潜水泵(8)、第二潜水泵(9)和紫外线处理装置(6),辐照管横向地设置于压载水仓中,辐照管内部为横向的辐照腔(3),辐照腔的两端开口;潜水推流器、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均设置于压载水仓的底部,潜水推流器位于辐照管的一侧,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位于辐照管的另一侧;辐照管上间隔设置有多层放射源带(4),每层放射源带中均匀分布有多个向辐照腔内发出放射线的放射源(5),放射源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铅屏蔽层(20)和外铅屏蔽层(21);所述放射源(5)由放射物质(22)、钛...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铯137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的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压载水仓(1)、含放射源的辐照管(2)、潜水推流器(7)、第一潜水泵(8)、第二潜水泵(9)和紫外线处理装置(6),辐照管横向地设置于压载水仓中,辐照管内部为横向的辐照腔(3),辐照腔的两端开口;潜水推流器、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均设置于压载水仓的底部,潜水推流器位于辐照管的一侧,第一潜水泵和第二潜水泵位于辐照管的另一侧;辐照管上间隔设置有多层放射源带(4),每层放射源带中均匀分布有多个向辐照腔内发出放射线的放射源(5),放射源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铅屏蔽层(20)和外铅屏蔽层(21);所述放射源(5)由放射物质(22)、钛合金层(23)和有机玻璃层(24)组成,放射物质为铯137;
所述第一潜水泵的出水口上连接有第一水管(10),第一水管的出水口位于压载水仓的上部;所述紫外线处理装置位于压载水仓的外部,第二潜水泵的出水口经第二水管(11)与紫外线处理装置上的进水口相连通,紫外线处理装置上设置有与其出水口均相连通的第三水管(12)和第四水管(13),第三水管的出水口与外界海洋相通,第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潜水推流器(7)上方的压载水仓中,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上均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电控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铯137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的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压载水仓(1)外部的曝气泵(14),辐照腔(3)中设置有曝气管(16),曝气管上均匀开设有微曝气孔(17),曝气管经供气管(15)与曝气泵的出气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铯137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的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辐照管(2)上设置有2~4层放射源带(4),每层放射源带上均匀分布有4~8个放射源(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铯137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的压载水灭藻灭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钛合金层(23)包裹于放射物质(22)的外围,有机玻璃层(24)包裹于钛合金层的外围;内铅屏蔽层上与放射源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两铅材质的活动门(25),活动门上设置有使其处于关闭或开启的驱动元件(26),所述内铅屏蔽层(20)与外铅屏蔽层(21)之间设置有容纳放射源(5)的放射源仓(29),放射源仓的材质为铅;所述有机玻璃层(24)上连接有使放射源伸出活动门外或缩回至活动门内的电动机构(27)和手动机构(2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青尤宏张婧陈庆锋马君健郭贝贝赵长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