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5119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7: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降机结构,其包括箱体、丝杆、丝杆螺母、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丝杆纵向穿过箱体且丝杆上下两端分别穿过箱体的上通孔和下通孔,丝杆螺母与丝杆螺接;第一锥齿轮可转动的套置丝杆,第一锥齿轮与丝杆螺母同轴相连,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垂直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箱体外侧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穿过箱体侧面的侧通孔的连接件与第二锥齿轮同轴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带负载能力强、传动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升降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升降机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多轴运动平台上使用的升降机一般为包括电机、丝杆、带有螺母的滑座、滑轨以及基板,其中丝杆通过连接座可转动的安装在基板上,且丝杆竖放设置,滑轨固定在基板上并与丝杆平行设置,滑座与滑轨滑接且滑座的螺母与丝杆螺接;而电机固定基板上且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同轴相连。使用时,现有的升降机的基板一般固定在一横梁的侧面上,横梁侧面需要承担升降机的全部重量,这导致升降机不能承担很大的负载,因为若是升降机的负载过大,很容易导致基板与横梁侧面之间的连接断开,因而现有的升降机带负载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机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升降机结构,其包括箱体、丝杆、丝杆螺母、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箱体顶面设有一上通孔,箱体底面设有与上通孔正对的下通孔,箱体侧面设有一侧通孔;所述丝杆纵向穿过箱体且丝杆上下两端分别穿过上通孔和下通孔,丝杆螺母与丝杆螺接;所述第一锥齿轮为中空结构,第一锥齿轮可转动的配合于箱体内且第一锥齿轮可转动的套置丝杆,第一锥齿轮与丝杆螺母同轴相连且第一锥齿轮和丝杆螺母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可转动的配合于箱体内,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垂直啮合;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箱体外侧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穿过侧通孔的连接件与第二锥齿轮同轴相连。所述丝杆螺母为滚珠螺母,所述丝杆为滚珠丝杆。所述驱动电机为带断电自锁功能的电机。所述第一锥齿轮通过连接套与丝杆螺母同轴相连,连接套同轴套置丝杆且连接套与丝杆螺母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同轴套置连接套且第一锥齿轮与连接套固定连接。所述箱体顶部配合上轴承座,上轴承座设有正对上通孔的上轴承孔,连接套穿过上轴承孔,且上轴承孔与连接套之间设有上轴承,上轴承的内圈固定在连接套上。所述箱体底部配合下轴承座,下轴承座设有正对下通孔的下轴承孔,连接套穿过下轴承孔,且下轴承孔与连接套之间设有下轴承,下轴承的内圈固定在连接套上。所述第二锥齿轮中心设有一连接轴,连接轴穿置于侧通孔中;所述连接件为一迫紧套,该迫紧套与第二锥齿轮连接轴键连接,且该迫紧套通过卡箍抱紧驱动电机输出轴。所述箱体设有侧通孔的侧面上固定有一侧轴承座,侧轴承座上设有正对侧通孔的侧轴承孔;所述连接件外壁设有卡沿,连接件穿过侧轴承孔;所述侧轴承孔与连接件之间设有一固定轴承和一调节环,固定轴承套设于连接件上且固定轴承内端抵靠连接件外壁卡沿;调节环套置连接件且调节环通过螺栓与侧轴承座相连,调节环压住固定轴承外端。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侧轴承座上。所述第一锥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锥齿轮的齿数。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使用时,驱动电机驱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再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而第一锥齿轮则带动与丝杆螺接的丝杆螺母转动,从而驱使丝杆上下移动而实现升降功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本技术的驱动电机是设置在箱体的侧面上,而丝杆则是纵向穿过箱体,这样本技术与横梁配合时,可以将驱动电机和箱体安装在横梁顶面上,通过横梁顶面来对本技术进行支撑,这样横梁能更稳固的支撑住本技术,从而使得本技术能承受更高的负载,带负载能力强;2、本技术的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与丝杆螺母进行传动配合,而且第一锥齿轮与丝杆螺母同轴相连且第一锥齿轮和丝杆螺母同步转动,这样使得本技术传动效率高;而第一锥齿轮的齿数大于第二锥齿轮的齿数,这样可以增大丝杆的扭矩,提高丝杆的带负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1;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1;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2;标号说明:箱体1,上通孔11,下通孔12,侧通孔13,上轴承座14,上轴承孔141,上挡沿1411,上轴承142,下轴承孔151,下挡沿1511,下轴承152,侧轴承座16,侧轴承座16,侧轴承孔161,固定轴承162,调节环163,丝杆2,丝杆螺母3,第一锥齿轮4,套筒41,第二锥齿轮5,连接轴51,驱动电机6,输出轴61,连接套7,连接件8,卡沿81,卡箍9,横梁S。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升降机结构,其包括箱体1、丝杆2、丝杆螺母3、第一锥齿轮4、第二锥齿轮5和驱动电机6;其中所述箱体1顶面设有一上通孔11,箱体1底面设有与上通孔11正对的下通孔12,箱体1侧面设有一侧通孔13;所述丝杆2纵向穿过箱体1且丝杆2上下两端分别穿过上通孔11和下通孔12,丝杆螺母3则与丝杆2螺接;所述第一锥齿轮4为中空结构,第一锥齿轮4可转动的配合于箱体1内且第一锥齿轮4可转动的套置丝杆2,第一锥齿轮4与丝杆螺母3同轴相连且第一锥齿轮2和丝杆螺母3同步转动;所述第二锥齿轮5可转动的配合于箱体1内,且第二锥齿轮5与第一锥齿轮4垂直啮合;所述驱动电机6固定于箱体1外侧上,且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61通过穿过侧通孔13的连接件7与第二锥齿轮5同轴相连。配合图3所示,本技术在使用时,所述驱动电机6驱动第二锥齿轮5转动,而第二锥齿轮5再带动第一锥齿轮4转动,而第一锥齿轮4则带动丝杆螺母3转动,从而驱使丝杆2上下移动而实现升降功能。配合图1所示,当本技术与横梁S配合时,可以将驱动电机6和箱体1安装在横梁S顶面上,通过横梁S顶面来对本技术进行支撑,这样横梁S能更稳固的支撑住本技术,从而使得本技术能承受更高的负载,带负载能力强。另外,所述第一锥齿轮4的齿数可以大于第二锥齿轮5的齿数,这样可以增大丝杆2的扭矩,提高丝杆2的带负载能力。配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锥齿轮4可通过连接套7与丝杆螺母3同轴相连;所述连接套7同轴套置丝杆2且连接套7与丝杆螺母3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4同轴套置连接套7且第一锥齿轮4与连接套7固定连接;其中丝杆螺母3可通过螺栓锁固在连接套7上,而第一锥齿轮4与连接套7可键连接或者直接焊接相连。而所述丝杆螺母3可以为滚珠螺母,所述丝杆2则为滚珠丝杆,这样丝杆螺母3与丝杆2之间摩擦小,丝杆螺母3转动更加顺畅;为了避免驱动电机6断电时,出现丝杆2掉落的问题,所述驱动电机6可以采用带有断电自锁功能的电机,如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这样驱动电机6断电后,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61被锁住而使得丝杆螺母3不会进行转动。配合图2至图4所示,所述箱体1顶部配合上轴承座14,上轴承座14设有正对上通孔11的上轴承孔141,连接套7穿过上轴承孔141,且上轴承孔141与连接套7之间设有上轴承142,上轴承142的内圈固定在连接套7上,这样通过上轴承142可以使得连接套7转动顺畅;其中上轴承孔1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丝杆、丝杆螺母、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驱动电机;/n所述箱体顶面设有一上通孔,箱体底面设有与上通孔正对的下通孔,箱体侧面设有一侧通孔;/n所述丝杆纵向穿过箱体且丝杆上下两端分别穿过上通孔和下通孔,丝杆螺母与丝杆螺接;/n所述第一锥齿轮为中空结构,第一锥齿轮可转动的配合于箱体内且第一锥齿轮可转动的套置丝杆,第一锥齿轮与丝杆螺母同轴相连且第一锥齿轮和丝杆螺母同步转动;/n所述第二锥齿轮可转动的配合于箱体内,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垂直啮合;/n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箱体外侧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穿过侧通孔的连接件与第二锥齿轮同轴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丝杆、丝杆螺母、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和驱动电机;
所述箱体顶面设有一上通孔,箱体底面设有与上通孔正对的下通孔,箱体侧面设有一侧通孔;
所述丝杆纵向穿过箱体且丝杆上下两端分别穿过上通孔和下通孔,丝杆螺母与丝杆螺接;
所述第一锥齿轮为中空结构,第一锥齿轮可转动的配合于箱体内且第一锥齿轮可转动的套置丝杆,第一锥齿轮与丝杆螺母同轴相连且第一锥齿轮和丝杆螺母同步转动;
所述第二锥齿轮可转动的配合于箱体内,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垂直啮合;
所述驱动电机固定于箱体外侧上,且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穿过侧通孔的连接件与第二锥齿轮同轴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螺母为滚珠螺母,所述丝杆为滚珠丝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带断电自锁功能的电机。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齿轮通过连接套与丝杆螺母同轴相连,连接套同轴套置丝杆且连接套与丝杆螺母固定连接;第一锥齿轮同轴套置连接套且第一锥齿轮与连接套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顶部配合上轴承座,上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福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利茗精密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