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动物射频线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4981 阅读:2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专用于动物的磁共振成像射频线圈装置,所述线圈装置包括线圈支撑内壳,线圈电路,线圈外壳和附属的用来固定实验动物的动物固定装置。线圈的内壳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内壳主体,为圆筒形,另一部分为内壳头部,为半球壳形,上述内壳主体和内壳头部固定在一起。线圈电路为经过变形的鸟笼式线圈电路结构,线圈电路贴敷在内壳上。外壳用无磁性的螺丝和内壳固定在一起,起到保护线圈电路的作用。实验动物固定装置设置在线圈内壳所形成的圆柱形腔体当中,将实验动物固定在此固定装置上,即可以利用上述经过变形的鸟笼线圈提供的均匀射频磁场激发核磁共振信号或(和)探测实验动物体内所发射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磁共振成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般涉及磁共振成像系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在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使用的用于对实验动物进行成像的射频线圈装置。
技术介绍
磁共振影像系统(MRI)使用来自主磁系统的均匀强磁场(称为MRI系统主磁场—B0)对人体中的氢原子核自旋进行极化。磁极化原子核自旋在人体中产生磁矩i。该磁矩在稳态时指向主磁场方向,如果没有激励扰动则不会产生有用的信息。通过均匀的射频(RF)磁场(称为激发磁场或B1磁场)激发磁矩产生核磁共振(NMR)信号,从而获取磁共振影像系统(MRI)数据。射频发射线圈在所需探测的图像区域产生B1磁场,该射频发射线圈由采用功率放大器的受计算机控制的射频发射器驱动。在激发过程中,原子核自旋系统吸收能量,使磁矩绕着主磁场方向进动。在激发后,进动的磁矩将经历自由感应衰减(FID),释放其吸收的能量并返回稳态。在自由感应衰减(FID)中,使用放置在人体受激部分附近的接收射频线圈探测核磁共振(NMR)信号。该核磁共振(NMR)信号是处于接收射频线圈中的第二电压(或电流),该电压(或电流)被人体组织的进动磁矩所诱导。接收射频线圈可以是发射线圈本身也可以是只接收射频信号的独立线圈。通过集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动物射频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装置包括:    线圈内壳,所述线圈内壳由线圈内壳主体和线圈内壳头部组成,所述线圈内壳主体为圆筒形,一端开口,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线圈内壳头部,所述线圈内壳头部为半球壳形或为圆锥形或为半椭圆形;    在所述线圈内壳上贴敷有线圈电路;    在所述线圈内壳所形成的腔体内部设置有动物固定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辰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