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4021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收尘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滤筒支架管单元和用于收纳滤筒落下粉尘的折叠袋;支架管单元前后对称设置;支架管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管单元;支架管单元包括上支架管和下支架管;上支架管的左段、右段分别对应套设在下支架管内;上支架管的右段为一设有齿轮槽的轴杆;与右段对应的下支架管上固定一齿轮箱;齿轮箱的一侧伸入下支架管内,并与齿轮槽啮合;折叠袋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定在下支架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个支架管单元和一折叠袋,可有效收集拆卸滤筒时溢出的粉尘,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吸入粉尘、污染环境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收尘装置
本技术属于除尘
,具体涉及一种收尘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对除尘器维护作业时,通常需要拆卸滤筒。但由于滤筒表面积有粉尘,在拆卸滤筒时,粉尘会溢出,粉尘扬起或散落于地面,扬尘危害工作人员的健康、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尘装置,可减少散落于地面的粉尘和对环境的污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收尘装置,包括:用于支撑滤筒支架管单元和用于收纳滤筒落下粉尘的折叠袋;其中,所述支架管单元前后对称设置;所述支架管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管单元;所述支架管单元包括上支架管和下支架管;所述上支架管的左段、右段分别对应套设在所述下支架管内;所述上支架管的右段为一设有齿轮槽的轴杆;与所述右段对应的下支架管上固定一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一侧伸入所述下支架管内,并与所述齿轮槽啮合;所述折叠袋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定在对称设置的所述下支架管上。优选地,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齿轮、一对轴承、手轮轴和手轮;所述齿轮箱外壳固定在所述下支架管上;所述轴承对称安装于所述齿轮箱外壳的轴承槽内;所述手轮轴穿过所述轴承;所述手轮轴两端伸出所述齿轮箱外壳,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齿轮箱外壳上,另一端安装所述手轮,并通过螺母固定在齿轮箱外壳上;所述手轮轴上套设所述齿轮;所述手轮轴和所述齿轮键连接;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齿轮箱外壳内部。优选地,进一步包括垂直锁紧手柄,所述垂直锁紧手柄设有螺纹杆;所述下支架管的左段开设螺纹孔;所述垂直锁紧手柄的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配合。优选地,所述下支架管的底部设置滚轮单元;所述滚轮单元包括定向脚轮和万向脚轮;所述定向脚轮设置在前侧的所述下支架管上;所述万向脚轮设置在后侧的所述下支架管上。优选地,所述伸缩管单元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后对称设置的上支架管和/或下支架管上。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对活动锁紧杆;所述活动锁紧杆套设在前侧的所述上支架管上;所述活动锁紧杆之间形成卡设所述滤筒的间隙。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水平锁紧手柄,所述水平锁紧手柄设有螺纹杆;所述活动锁紧杆下端面开设螺纹孔;所述水平锁紧手柄的螺纹杆与所述螺纹孔配合。优选地,进一步包括拉手和一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侧的所述下支架单元的左侧和右侧;所述拉手套设在所述横杆上。优选地,所述折叠袋的底部设有一出尘口;所述出尘口上设置一活动扎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为:通过设置两个支架管单元和一折叠袋,可有效收集拆卸滤筒时溢出的粉尘,避免出现工作人员吸入粉尘、污染环境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收尘装置的折叠状态轴测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收尘装置的展开状态轴测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齿轮箱俯视剖视图;图4为图1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图2的使用状态图;其中,1-下支架管,101-定向脚轮,102-万向脚轮,103-齿轮箱,1031-齿轮箱外壳,1032-齿轮,1033-轴承,1034-手轮轴,1035-手轮,104-垂直锁紧手柄,105-拉手,2-上支架管,201-水平锁紧手柄,202-活动锁紧杆,3-折叠袋,301-活动扎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收尘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技术,而仍然实现本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2所示,一种收尘装置,用于收集滤筒拆出时溢出的粉尘,包括:用于支撑滤筒支架管单元和用于收纳滤筒落下粉尘的折叠袋3;支架管单元前后对称设置,支架管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管单元。使用时,工作人员将滤筒拽出,溢出的粉尘落入折叠布袋3里。将滤筒沿轴线放置在前侧和后侧的支架管单元上,作业人员在远处拉动位于前侧的支架管单元,此时折叠袋3撑开。滤筒完全脱出后,可用压缩空气喷吹或机械振打的方式,持续清理滤筒表面粉尘。该收尘装置的具体结构设计如下:支架管单元包括上支架管1和下支架管2;上支架管1的左段、右段分别对应套设在下支架管2内;上支架管1的右段为一设有齿轮槽的轴杆,上支架管1的左段为一光轴杆;下支架管2与上支架管1的右段对应的一段上固定一齿轮箱103;齿轮箱103的一侧伸入下支架管2内,并与齿轮槽啮合。根据待拆卸滤筒的高度,通过以上的齿轮齿条传动设计,可自由调整上支架到达的位置。折叠袋3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定在对称设置的下支架管2上,即折叠袋3的前侧固定在前侧的下支架管2,折叠袋3的后侧固定在后侧的下支架管2,折叠布袋四周悬挂安装于下支架上,底部设有一出尘口;出尘口上设置一活动扎带301,方便频繁卸灰。折叠袋3为布袋,采用内衬筋条的硅胶布制作,既可保证密封性,同时在展开、收回过程中不易产生变形。如图3所示,齿轮1032箱包括齿轮箱外壳1031、齿轮1032、一对轴承1034、手轮轴1034和手轮1035。具体结构如下:齿轮箱外壳1031固定在下支架管2上;轴承1034对称安装于齿轮箱外壳1031的轴承1034槽内;手轮轴1034穿过轴承1034;手轮轴1034两端伸出齿轮箱外壳1031,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齿轮箱外壳1031上,另一端安装手轮1035,并通过螺母固定在齿轮箱外壳1031上;手轮轴1034上套设齿轮1032;手轮轴1034和齿轮1032键连接;齿轮1032位于齿轮箱外壳1031内部。在本实施例中,沿该装置的上下方向,为增加上支架管1和下支架管2之间的稳固性,下支架管2上增设垂直锁紧手柄104,垂直锁紧手柄104设有螺纹杆。具体的,下支架管2的左段开设螺纹孔;垂直锁紧手柄104的螺纹杆与螺纹孔配合。通过齿轮箱103调整该装置的竖直高度以后,旋转垂直锁紧手柄104,螺杆端面顶住上支架管1,实现将上支架管1和下支架管2锁紧固在某一高度位置上。在本实施例中,下支架管2底部进一步设置滚轮单元;滚轮单元包括定向脚轮101和万向脚轮102;定向脚轮101设置在前侧的下支架管2上;万向脚轮102设置在后侧的下支架管2上,为可锁紧脚轮,保证该装置展开时,下支架不会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支架管单元之间通过伸缩管单元连接。即伸缩管单元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前后对称设置的上支架管1和下支架管2上。在本实施例中,在该装置展开过程中,为防止滤筒脱落,进一步包括一对活动锁紧杆202;活动锁紧杆202套设在前侧的上支架管1上;活动锁紧杆202之间形成卡设滤筒的间隙。活动锁紧杆202贯通上支架管1;活动锁紧杆202的下端面设有水平锁紧手柄201;水平锁紧手柄201设有螺纹杆;活动锁紧杆202的下端面开设螺纹孔,水平锁紧手柄201的螺纹杆与螺纹孔配合;使用时,水平移动活动锁紧杆202以卡住滤筒端盖,旋转水平锁紧手柄201至螺纹杆端面压紧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用于支撑滤筒的支架管单元,所述支架管单元前后对称设置;所述支架管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管单元;/n所述支架管单元包括上支架管和下支架管;所述上支架管的左段、右段分别对应套设在所述下支架管内;所述上支架管的右段为一设有齿轮槽的轴杆;与所述右段对应的下支架管上固定一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一侧伸入所述下支架管内,并与所述齿轮槽啮合;/n用于收纳滤筒落下粉尘的折叠袋,所述折叠袋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定在对称设置的所述下支架管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支撑滤筒的支架管单元,所述支架管单元前后对称设置;所述支架管单元之间设置伸缩管单元;
所述支架管单元包括上支架管和下支架管;所述上支架管的左段、右段分别对应套设在所述下支架管内;所述上支架管的右段为一设有齿轮槽的轴杆;与所述右段对应的下支架管上固定一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一侧伸入所述下支架管内,并与所述齿轮槽啮合;
用于收纳滤筒落下粉尘的折叠袋,所述折叠袋的前后两侧分别对应固定在对称设置的所述下支架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包括齿轮箱外壳、齿轮、一对轴承、手轮轴和手轮;
所述齿轮箱外壳固定在所述下支架管上;
所述轴承对称安装于所述齿轮箱外壳的轴承槽内;
所述手轮轴穿过所述轴承;所述手轮轴两端伸出所述齿轮箱外壳,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齿轮箱外壳上,另一端安装所述手轮,并通过螺母固定在齿轮箱外壳上;
所述手轮轴上套设所述齿轮;所述手轮轴和所述齿轮键连接;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齿轮箱外壳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垂直锁紧手柄;所述下支架管的左段开设螺纹孔;所述垂直锁紧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重林秦晓钢景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海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