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炭黑收集工艺中的玄武岩覆膜滤袋,包括袋头、袋底和袋身,袋身包括内层和外层,内层为采用玄武岩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层,该编织层的厚度为1.26‑1.3mm,外层为覆涂在内层上的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厚度为0.25‑0.3mm,袋身的两端向外折叠,分别形成上折回加厚部和下折回加厚部,上折回加厚部设置在袋头的一侧,并向袋底方向延伸140mm的宽度,下折回加厚部设置在袋底的一侧,并向袋头方向延伸100mm的宽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玄武岩覆膜滤袋,提高了炭黑与废气的分离效率,同时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在炭黑废袋收集箱体的苛刻环境下连续运行,使用寿命可达300天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炭黑收集工艺中的玄武岩覆膜滤袋
本技术属于炭黑收集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炭黑收集工艺中的玄武岩覆膜滤袋。
技术介绍
炭黑的废袋收集是国内炭黑行业难以克服的问题,主要表现就是收集脉冲滤袋的金属笼子腐蚀快,再进一步在笼子的结合区域腐蚀,袋子破损、收集效果下降,直接后果是炭黑的泄露,进而造成粉尘超标以及后续再处理增加成本。炭黑收集工艺中,废袋收集处于腐蚀环境下,正常的废袋使用寿命在180天左右。行业内目前选择为针织纤维粘或纤维无纺布的,在技术上两种材料设计的滤袋,主要材为玻璃纤维编织,根据炭黑生产能力和烟气过滤设计,配套安装。随着滤袋工艺与选材的发展,玄武岩纤维也被作为滤袋针织的一种,而玄武岩纤维是玄武岩石料在1450℃~1500℃熔融后,通过高速拉制而成的连续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性佳、抗氧化、抗辐射、绝热隔音、过滤性好、抗压缩强度和剪切强度高、适应于各种环境下使用等优异性能,且性价比好,因此成为滤袋编织材料的一种选择。但是玄武岩纤维也存在连续曲挠性能差的缺点,玄武岩纤维滤袋在脉冲过程中会出现破损、脱皮现象,从而影响炭黑的分离收集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种用于炭黑收集工艺中的玄武岩覆膜滤袋,避免玄武岩纤维滤袋在脉冲过程中出现破损、脱皮现象,提升炭黑的分离收集效率,同时提升滤袋的使用寿命。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炭黑收集工艺中的玄武岩覆膜滤袋,包括袋头、袋底和袋身,所述袋身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采用玄武岩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层,该编织层的厚度为1.26-1.3mm,以满足稳定的脉冲喷吹,所述外层为覆涂在内层上的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厚度为0.25-0.3mm,可以加强除尘过滤,同时加固滤袋,提升玄武岩纤维的抗曲挠性,所述袋身的两端向外折叠,分别形成上折回加厚部和下折回加厚部,所述上折回加厚部设置在袋头的一侧,并向袋底方向延伸140mm的宽度,所述下折回加厚部设置在袋底的一侧,并向袋头方向延伸100mm的宽度。较佳的,该玄武岩覆膜滤袋的袋长设计为4400mm,根据设计要求,满足足够的过滤面积。较佳的,所述内层的针织总密度为0.45g/cm3,设计该玄武岩覆膜滤袋的过滤风速为0.7m/s。采用本技术设计的玄武岩覆膜滤袋,炭黑与废气分离效率比较高,在废袋箱中的苛刻环境下,此玄武岩覆膜滤袋的耐腐蚀性能好,能够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同时设计工艺协同调整,优化炭黑收集效率,实现节省电耗、提高炭黑收集效率、增长滤袋使用寿命。配套设计炭黑生产能力工艺参数与过滤契合,如表1所示:表1工艺参数采用上述工艺参数与本技术相结合,可实现生产负荷高、脉冲频率长,过滤除尘后,炭黑烟气粉尘含量最大7.58ppm,低于标准10pp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用时,把本技术整体安装到炭黑废袋的袋笼中,袋头设计的上折回加厚部和和袋底设计的下折回加厚部可保护滤袋直接接触袋笼,避免磨损,同时加固加厚可以提高密封度。2、设计本技术滤袋根据要求安装,通过合理协同尾气过滤烟气量,设定合理的过滤面积,采用脉冲震打,清理附着在本技术滤袋上的炭黑,使其脱离到炭黑废袋的椎体中。3、调整脉冲震打的频率可以提升清灰效率。4、为了增加滤袋使用寿命,在条件充足时,采用延长脉冲频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到袋笼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炭黑收集工艺中的玄武岩覆膜滤袋,包括袋头1、袋底2和袋身3,所述袋身3包括内层4和外层5,所述内层4为采用玄武岩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层,该编织层的厚度为1.26mm,以满足稳定的脉冲喷吹,所述外层5为覆涂在内层4上的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厚度为0.25mm,可以加强除尘过滤,同时加固滤袋,提升玄武岩纤维的抗曲挠性,所述袋身3的两端向外折叠,分别形成上折回加厚部6和下折回加厚部7,所述上折回加厚部6设置在袋头1的一侧,并向袋底2方向延伸140mm的宽度,所述下折回加厚部7设置在袋底2的一侧,并向袋头1方向延伸100mm的宽度。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在实施例2中,所述内层4的厚度为1.3mm,所述外层5的厚度为0.3mm。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在实施例3中,所述内层4的厚度为1.8mm,所述外层5的厚度为0.28mm。实施例4基于实施例1的结构基础上,在实施例4中,该玄武岩覆膜滤袋的袋长设计为4400mm,根据设计要求,满足足够的过滤面积。所述内层4的针织总密度为0.45g/cm3,设计该玄武岩覆膜滤袋的过滤风速为0.7m/s。采用本技术设计的玄武岩滤袋,炭黑与废气分离效率比较高,在废袋箱中的苛刻环境下,此玄武岩覆膜滤袋的耐腐蚀性能好,能够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同时设计工艺协同调整,优化炭黑收集效率,实现节省电耗、提高炭黑收集效率、增长滤袋使用寿命。配套设计炭黑生产能力工艺参数与过滤契合,如表1所示:表1工艺参数如图2-3所示,使用时,把本技术整体安装到炭黑废袋8的袋笼9中,通过合理协同尾气过滤烟气量,设定合理的过滤面积,炭黑废烟气由炭黑废袋8的锥体侧端入口进入,通过本技术实现炭黑与烟气的分离,采用脉冲震打,清理附着在本技术滤袋上的炭黑,使其脱离到炭黑废袋8的椎体中。袋头1设计的上折回加厚部6和和袋底2设计的下折回加厚部7可保护滤袋直接接触袋笼9,避免磨损,同时加固加厚可以提高密封度;通过调整脉冲震打的频率可以提升清灰效率;为了增加滤袋使用寿命,在条件充足时,采用延长脉冲频率。本技术设计的玄武岩覆膜滤袋,协同炭黑废袋8过滤面积和过滤流速,有效的解决了炭黑与废气的分离;同时增加了滤袋的使用寿命,本技术在炭黑废袋8收集箱体的苛刻环境下连续运行,使用寿命可达300天以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炭黑收集工艺中的玄武岩覆膜滤袋,包括袋头、袋底和袋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采用玄武岩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层,该编织层的厚度为1.26-1.3mm,以满足稳定的脉冲喷吹,所述外层为覆涂在内层上的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厚度为0.25-0.3mm,可以加强除尘过滤,同时加固滤袋,提升玄武岩纤维的抗曲挠性,所述袋身的两端向外折叠,分别形成上折回加厚部和下折回加厚部,所述上折回加厚部设置在袋头的一侧,并向袋底方向延伸140mm的宽度,所述下折回加厚部设置在袋底的一侧,并向袋头方向延伸100mm的宽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炭黑收集工艺中的玄武岩覆膜滤袋,包括袋头、袋底和袋身,其特征在于:所述袋身包括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为采用玄武岩纤维编织而成的编织层,该编织层的厚度为1.26-1.3mm,以满足稳定的脉冲喷吹,所述外层为覆涂在内层上的一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厚度为0.25-0.3mm,可以加强除尘过滤,同时加固滤袋,提升玄武岩纤维的抗曲挠性,所述袋身的两端向外折叠,分别形成上折回加厚部和下折回加厚部,所述上折回加厚部设置在袋头的一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习学,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三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