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81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包括套筒、推动杆、便捷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便捷机构位于套筒与推动杆的连接处,所述便捷机构包括卡块,所述推动杆贯穿于套筒的一侧表面,所述推动杆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卡块与安装孔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套筒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卡块,有效避免了患者需要穿刺针插到颈外静脉血管时,医护人员需要一人穿刺,一人回抽,不能实现自动回抽,有利于减少医护人员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的套管,有效避免了穿刺针遗失,有利于防护穿刺针,同时套管也可以循环使用,给医务人员提供一种清洁卫生且高效便利的医疗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
技术介绍
颈外静脉是颈部浅静脉最大的一支。管径平均约0.6cm。通常由下颌后静脉的后支和耳后静脉等在下颌角附近汇合而成。经胸锁乳突肌的浅面斜向后下,至该肌后缘、锁骨中点上方,穿过深筋膜注入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颈外静脉末端的管腔内有一对瓣膜,但功能不全,不能防止血液的回流,且该静脉位置表浅,故颈外静脉怒张为上腔静脉回流受阻或右心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此静脉亦是内、外科常用穿刺、置管,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常用途径之一。在现代医疗救治过程中,静脉穿刺技术被广泛运用,这时就需要用到穿刺针。但医疗器械市场上现有的穿刺针在使用时存在一些弊端,当患者需要穿刺针插到颈外静脉血管时,医护人员需要一人穿刺,一人回抽,不能实现自动回抽,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从而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有穿刺针所配套使用的穿刺针套大多为一次性使用,塑料制的针套的废弃会带来更加严重的污染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包括套筒、推动杆、便捷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便捷机构位于套筒与推动杆的连接处,所述便捷机构包括卡块,所述推动杆贯穿于套筒的一侧表面,所述推动杆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卡块与安装孔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套筒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位于卡槽的内部,且卡槽的一侧位于套筒的外部,所述推动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且活塞位于套筒的内腔,所述套筒的内侧表面与活塞的一侧表面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所述套筒的一侧设置有穿刺针,所述穿刺针与套筒的连接处设置有针筒。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位于穿刺针的外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板与套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弹簧,所述套管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连接板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块,所述套管的一侧表面设置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的一侧表面于固定块的一侧表面紧密贴合。优选的,所述推动杆的内部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所述推动杆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手柄,所述单向阀均贯穿于推动杆、推手柄的内部。优选的,所述卡槽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卡槽处于同一水平线。优选的,所述套管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固定块贯穿于第一通孔。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内部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块贯穿于第二通孔。优选的,所述第三弹簧的数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第三弹簧对称设置于连接板的一侧表面。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表面为弧面,所述橡胶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的卡块,向内按压卡块,使得卡块离开卡槽的内部,这时活塞借助第二弹簧的张力向一侧移动,这时,套筒内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血液由于压力差的原因,使得血液通过设置的穿刺针进入套筒的内腔,活塞滑到一定距离后,卡块借助第一弹簧的弹力从另一组卡槽中弹出来,从而实现限位的作用,当需要推动杆复位时,向内按压卡块,同时向套筒内推动推动杆,使得卡块再次借助第一弹簧的弹力从卡槽中弹出来,从而固定了套筒与推动杆的连接,通过设置的卡块,有效避免了患者需要穿刺针插到颈外静脉血管时,医护人员需要一人穿刺,一人回抽,不能实现自动回抽,有利于减少医护人员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2、通过设置的固定块,便于向内按压固定块,固定块挤压连接板的一侧表面,使得第三弹簧被压缩,同时连接块上连接的固定板固定住穿刺针的一侧表面,再将橡胶套移至覆盖固定块的一侧表面,防止固定块反弹,当需要使用穿刺针时,移开橡胶套,使得固定块借助第三弹簧的张力从第一通孔中弹出来,从而固定板离开穿刺针的表面,再将穿刺针从套管的内部抽出,通过设置的套管,有效避免了穿刺针遗失,有利于防护穿刺针,同时套管也可以循环使用,给医务人员提供一种清洁卫生且高效便利的医疗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图1中套管与套筒的正视连接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图2中B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的图2中C的放大图;图中:1、套管;2、针筒;3、套筒;4、推动杆;5、引流管;6、穿刺针;7、活塞;8、卡槽;9、推手柄;10、单向阀;11、卡块;12、安装孔;13、第一弹簧;14、连接板;15、橡胶垫;16、伸缩杆;17、第二弹簧;18、橡胶套;19、固定块;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连接块;23、固定板;24、第三弹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技术提供技术方案: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包括套筒3、推动杆4、便捷机构和防护机构,便捷机构位于套筒3与推动杆4的连接处,便捷机构包括卡块11,推动杆4贯穿于套筒3的一侧表面,推动杆4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2,卡块11与安装孔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13,套筒3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8,卡块11位于卡槽8的内部,且卡槽8的一侧位于套筒3的外部,推动杆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7,且活塞7位于套筒3的内腔,套筒3的内侧表面与活塞7的一侧表面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杆16,伸缩杆1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7,第二弹簧17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5,套筒3的一侧设置有穿刺针6,穿刺针6与套筒3的连接处设置有针筒2,通过设置的卡块11,向内按压卡块11,使得卡块11离开卡槽8的内部,这时活塞7借助第二弹簧17的张力向一侧移动,这时,套筒3内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血液由于压力差的原因,使得血液通过设置的穿刺针6进入套筒3的内腔,活塞7滑到一定距离后,卡块11借助第一弹簧13的弹力从另一组卡槽8中弹出来,从而实现限位的作用,当需要推动杆4复位时,向内按压卡块11,同时向套筒3内推动推动杆4,使得卡块11再次借助第一弹簧13的弹力从卡槽8中弹出来,从而固定了套筒3与推动杆4的连接,通过设置的卡块11,有效避免了患者需要穿刺针插到颈外静脉血管时,医护人员需要一人穿刺,一人回抽,不能实现自动回抽,有利于减少医护人员的负担,从而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本实施案例,优选的,防护机构位于穿刺针6的外部,防护机构包括套管1,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14,连接板1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连接板14与套管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弹簧24,套管1的内腔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3)、推动杆(4)、便捷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便捷机构位于套筒(3)与推动杆(4)的连接处,所述便捷机构包括卡块(11),所述推动杆(4)贯穿于套筒(3)的一侧表面,所述推动杆(4)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卡块(11)与安装孔(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13),所述套筒(3)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8),所述卡块(11)位于卡槽(8)的内部,且卡槽(8)的一侧位于套筒(3)的外部,所述推动杆(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7),且活塞(7)位于套筒(3)的内腔,所述套筒(3)的内侧表面与活塞(7)的一侧表面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5),所述套筒(3)的一侧设置有穿刺针(6),所述穿刺针(6)与套筒(3)的连接处设置有针筒(2)。/n

【技术特征摘要】
1.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3)、推动杆(4)、便捷机构和防护机构,所述便捷机构位于套筒(3)与推动杆(4)的连接处,所述便捷机构包括卡块(11),所述推动杆(4)贯穿于套筒(3)的一侧表面,所述推动杆(4)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孔(12),所述卡块(11)与安装孔(1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弹簧(13),所述套筒(3)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卡槽(8),所述卡块(11)位于卡槽(8)的内部,且卡槽(8)的一侧位于套筒(3)的外部,所述推动杆(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7),且活塞(7)位于套筒(3)的内腔,所述套筒(3)的内侧表面与活塞(7)的一侧表面连接处设置有伸缩杆(16),所述伸缩杆(16)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17),所述第二弹簧(17)的两端固定连接有橡胶垫(15),所述套筒(3)的一侧设置有穿刺针(6),所述穿刺针(6)与套筒(3)的连接处设置有针筒(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到颈外静脉的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位于穿刺针(6)的外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套管(1),所述套管(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9),所述连接板(14)与套管(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弹簧(24),所述套管(1)的内腔设置有固定板(23),所述固定板(23)与连接板(14)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块(22),所述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喆萍滕亚莉奚艳
申请(专利权)人: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连云港市临床肿瘤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