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381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5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包括上横杆、滑套、紧固螺栓、连接柱、转动柱、卡块、卡槽、压缩弹簧、挡板、连接耳、三维彩超探头、针具管套、圆柱凸块、定位螺栓、弧形槽、指针和角度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三维彩超探头通过圆柱凸块分别安置在凹槽和弧形槽内呈摆动式设置,便于找到精准的进针穿刺角度,针具管套通过圆柱凸块分别安置在凹槽和弧形槽内呈摆动式设置,且指针随着针具管套的摆动进行转动,确保穿刺针能够通过针具管套精准的进行穿刺,转动柱通过套设在连接柱上的压缩弹簧与连接柱呈弹性连接,实现转动柱进行一百八十度旋转,使针具管套处于三维彩超探头所探测到的位置,进而实现引导穿刺针进行穿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引导装置,具体为一种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属于医疗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微创医学在我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以最小的创伤获得了最大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超声介入诊疗是微创诊疗技术之一,它是通过超声引导经皮肤穿刺或切开数毫米小切口的方法,引入特制的手术器械,对病变部位进行冲洗、抽吸、用药等诊断治疗,使手术治疗更准确,它具有创伤小、效率高、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不破坏原有解剖结构等优点。在超声介入手术中,需要将手术器械引入到病灶处,这时就需要准确的定位引导。而目前医院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时,一方面大多是凭经验,因此在穿刺过程中,无法精准找到最佳的穿刺位置以及穿刺角度,导致手术时间较长,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较多的痛苦,另一方面,穿刺针是直接手持进行穿刺,而在人为操作的情况下,难免会出现操作误差,导致穿在时偏离预设穿刺位置,进而容易造成创口变大,精准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包括上横杆、滑套、紧固螺栓、连接柱、转动柱、卡块、卡槽、压缩弹簧、挡板、连接耳、三维彩超探头、针具管套、圆柱凸块、定位螺栓、弧形槽、指针和角度盘;所述上横杆与滑套构成该引导装置的支撑结构,所述滑套套设在上横杆的杆身上,且所述滑套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滑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套设在转动柱开设的空腔内,所述连接柱位于转动柱空腔内的一端呈对称状开设有卡槽,所述转动柱开设的空腔内壁上呈对称状设置有卡块,且所述卡块卡放固定在卡槽内,所述压缩弹簧套在位于转动柱空腔内的连接柱柱身上,且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抵在通过焊接与连接柱进行连接的挡板下方,所述压缩弹簧的底端抵在卡块上,所述连接耳呈对状分别焊接固定在转动柱的两侧,且其中一对所述连接耳内安装有三维彩超探头,另一对所述连接耳内安装有针具管套,所述三维彩超探头和针具管套的外壁呈对称状固定设置有上下两组圆柱凸块,位于下方的一组所述圆柱凸块安放在连接耳内侧开设的凹槽内,位于上方的一组所述圆柱凸块安放在连接耳上开设的弧形槽内,所述定位螺栓与位于上方的其中一个圆柱凸块进行螺纹连接,且所述定位螺栓设置在连接耳的外侧,所述指针设置在连接耳的外侧,且所述指针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位于下方的其中一个圆柱凸块上,所述指针的顶端指在连接耳的外侧壁上开设的角度盘处。优选的,为了带动三维彩超探头的位置进行移动,所述滑套通过套设在上横杆的杆身上呈滑动式安置。优选的,为了防止手术过程中位置的改变,使定位更加精确,所述滑套与上横杆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优选的,为了能够调节三维彩超探头的探测角度,所述三维彩超探头通过圆柱凸块分别安置在凹槽和弧形槽内呈摆动式设置,且指针随着三维彩超探头的摆动进行转动。优选的,为了能够根据三维彩超探头所探测出的进针穿刺角度进行摆动调节,所述针具管套通过圆柱凸块分别安置在凹槽和弧形槽内呈摆动式设置,且指针随着针具管套的摆动进行转动。优选的,为了实现转动柱进行一百八十度旋转,使针具管套处于三维彩超探头所探测到的位置,所述转动柱通过套设在连接柱上的压缩弹簧与连接柱呈弹性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设计合理,滑套通过套设在上横杆的杆身上呈滑动式安置,通过移动滑套以带动三维彩超探头的位置进行移动,以便于探测出患病位置,滑套与上横杆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进行固定连接,能够对移动后的滑套进行固定,进而防止手术过程中位置的改变,使定位更加精确,三维彩超探头通过圆柱凸块分别安置在凹槽和弧形槽内呈摆动式设置,且指针随着三维彩超探头的摆动进行转动,能够调节三维彩超探头的探测角度,进而便于找到精准的进针穿刺角度,针具管套通过圆柱凸块分别安置在凹槽和弧形槽内呈摆动式设置,且指针随着针具管套的摆动进行转动,能够根据三维彩超探头所探测出的进针穿刺角度进行摆动调节,以确保穿刺针能够通过针具管套精准的进行穿刺,转动柱通过套设在连接柱上的压缩弹簧与连接柱呈弹性连接,向上推动转动柱是使卡块从卡槽内脱离,进而可实现转动柱进行一百八十度旋转,使针具管套处于三维彩超探头所探测到的位置,进而实现引导穿刺针进行穿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动柱旋转后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细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连接柱与转动柱连接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横杆,2、滑套,3、紧固螺栓,4、连接柱,5、转动柱,6、卡块,7、卡槽,8、压缩弹簧,9、挡板,10、连接耳,11、三维彩超探头,12、针具管套,13、圆柱凸块,14、定位螺栓,15、弧形槽,16、指针和17、角度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一种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包括上横杆1、滑套2、紧固螺栓3、连接柱4、转动柱5、卡块6、卡槽7、压缩弹簧8、挡板9、连接耳10、三维彩超探头11、针具管套12、圆柱凸块13、定位螺栓14、弧形槽15、指针16和角度盘17;所述上横杆1与滑套2构成该引导装置的支撑结构,所述滑套2套设在上横杆1的杆身上,且所述滑套2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3,所述滑套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底端套设在转动柱5开设的空腔内,所述连接柱4位于转动柱5空腔内的一端呈对称状开设有卡槽7,所述转动柱5开设的空腔内壁上呈对称状设置有卡块6,且所述卡块6卡放固定在卡槽7内,所述压缩弹簧8套在位于转动柱5空腔内的连接柱4柱身上,且所述压缩弹簧8的顶端抵在通过焊接与连接柱4进行连接的挡板9下方,所述压缩弹簧8的底端抵在卡块6上,所述连接耳10呈对状分别焊接固定在转动柱5的两侧,且其中一对所述连接耳10内安装有三维彩超探头11,另一对所述连接耳10内安装有针具管套12,所述三维彩超探头11和针具管套12的外壁呈对称状固定设置有上下两组圆柱凸块13,位于下方的一组所述圆柱凸块13安放在连接耳10内侧开设的凹槽内,位于上方的一组所述圆柱凸块13安放在连接耳10上开设的弧形槽15内,所述定位螺栓14与位于上方的其中一个圆柱凸块13进行螺纹连接,且所述定位螺栓14设置在连接耳10的外侧,所述指针16设置在连接耳10的外侧,且所述指针16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位于下方的其中一个圆柱凸块13上,所述指针16的顶端指在连接耳10的外侧壁上开设的角度盘17处。所述滑套2通过套设在上横杆1的杆身上呈滑动式安置,通过移动滑套2以带动三维彩超探头11的位置进行移动,以便于探测出患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杆(1)、滑套(2)、紧固螺栓(3)、连接柱(4)、转动柱(5)、卡块(6)、卡槽(7)、压缩弹簧(8)、挡板(9)、连接耳(10)、三维彩超探头(11)、针具管套(12)、圆柱凸块(13)、定位螺栓(14)、弧形槽(15)、指针(16)和角度盘(17);所述上横杆(1)与滑套(2)构成该引导装置的支撑结构,所述滑套(2)套设在上横杆(1)的杆身上,且所述滑套(2)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3),所述滑套(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底端套设在转动柱(5)开设的空腔内,所述连接柱(4)位于转动柱(5)空腔内的一端呈对称状开设有卡槽(7),所述转动柱(5)开设的空腔内壁上呈对称状设置有卡块(6),且所述卡块(6)卡放固定在卡槽(7)内,所述压缩弹簧(8)套在位于转动柱(5)空腔内的连接柱(4)柱身上,且所述压缩弹簧(8)的顶端抵在通过焊接与连接柱(4)进行连接的挡板(9)下方,所述压缩弹簧(8)的底端抵在卡块(6)上,所述连接耳(10)呈对状分别焊接固定在转动柱(5)的两侧,且其中一对所述连接耳(10)内安装有三维彩超探头(11),另一对所述连接耳(10)内安装有针具管套(12),所述三维彩超探头(11)和针具管套(12)的外壁呈对称状固定设置有上下两组圆柱凸块(13),位于下方的一组所述圆柱凸块(13)安放在连接耳(10)内侧开设的凹槽内,位于上方的一组所述圆柱凸块(13)安放在连接耳(10)上开设的弧形槽(15)内,所述定位螺栓(14)与位于上方的其中一个圆柱凸块(13)进行螺纹连接,且所述定位螺栓(14)设置在连接耳(10)的外侧,所述指针(16)设置在连接耳(10)的外侧,且所述指针(16)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位于下方的其中一个圆柱凸块(13)上,所述指针(16)的顶端指在连接耳(10)的外侧壁上开设的角度盘(17)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声介入可视化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杆(1)、滑套(2)、紧固螺栓(3)、连接柱(4)、转动柱(5)、卡块(6)、卡槽(7)、压缩弹簧(8)、挡板(9)、连接耳(10)、三维彩超探头(11)、针具管套(12)、圆柱凸块(13)、定位螺栓(14)、弧形槽(15)、指针(16)和角度盘(17);所述上横杆(1)与滑套(2)构成该引导装置的支撑结构,所述滑套(2)套设在上横杆(1)的杆身上,且所述滑套(2)上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3),所述滑套(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所述连接柱(4)的底端套设在转动柱(5)开设的空腔内,所述连接柱(4)位于转动柱(5)空腔内的一端呈对称状开设有卡槽(7),所述转动柱(5)开设的空腔内壁上呈对称状设置有卡块(6),且所述卡块(6)卡放固定在卡槽(7)内,所述压缩弹簧(8)套在位于转动柱(5)空腔内的连接柱(4)柱身上,且所述压缩弹簧(8)的顶端抵在通过焊接与连接柱(4)进行连接的挡板(9)下方,所述压缩弹簧(8)的底端抵在卡块(6)上,所述连接耳(10)呈对状分别焊接固定在转动柱(5)的两侧,且其中一对所述连接耳(10)内安装有三维彩超探头(11),另一对所述连接耳(10)内安装有针具管套(12),所述三维彩超探头(11)和针具管套(12)的外壁呈对称状固定设置有上下两组圆柱凸块(13),位于下方的一组所述圆柱凸块(13)安放在连接耳(10)内侧开设的凹槽内,位于上方的一组所述圆柱凸块(13)安放在连接耳(10)上开设的弧形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媛葛妍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