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接线的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3421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接线的电机,包括: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上的骨架;内嵌于所述骨架中的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呈环形,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内圈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绕组出线相连的焊点;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出线端子,所述出线端子与所述焊点间电性相连,以使所述出线端子能使电机与外界相连。其优化了电机绕组连接方式,提高了接线效率,降低了出错的概率,使电机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小型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接线的电机
本技术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接线的电机。
技术介绍
目前集中卷的永磁无刷电机应用场合越来越多,其电机绕组接线方式主要以漆包线直接作为三相引出线、或接软线作为三相引出线两种方式,其出线方式为以三相引出线加端子的形式。该结构存在如下问题:1、三相引出线的结构,在安装时需要人工折弯引出线,与外部相连接,而折弯会加大引出线折断的风险;2、由于电机绕组接线较多,在对其进行接线形成三相引出线时,容易混淆、接错;3、三相引出线需要多次操作,增加了作业的难度;4、对于在轴向安装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对于接线等操作就更为困难,且不能安装的需求;5、如在漆包线上连接软线时,需要增加剥线、铰接、焊接等工序,造成费时、废料,且接线预留长度长,占用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接线的电机,其优化了电机绕组连接方式,提高了接线效率,降低了出错的概率,使电机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小型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接线的电机,包括:定子铁芯;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上的骨架;内嵌于所述骨架中的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呈环形,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内圈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绕组出线相连的焊点;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出线端子,所述出线端子与所述焊点间电性相连,以使所述出线端子能使电机与外界相连。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一所述焊点分别与所述定子铁芯内侧一槽口相对。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所述骨架的周向,在所述骨架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以使所述骨架形成弹性卡抓在径向固定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凹槽的宽度为4mm,深度为2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出线端子包括三个,构成所述电机的U相、V相、W相三相引出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印制电路板内的接线方式为双星接线方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印制电路板内的接线方式为单星接线方式。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极槽数为10极12槽。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机极槽数为14极12槽。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印制电路板,使绕组出线与焊点相连,而印制电路板内部连线可以方便的实现不同焊点相连,其简化了操作,避免混淆,有利于电机定子绕组复杂的接线,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提高接线效率。2.通过设置印制电路板,利用出线端子代替引出线,减少了绝缘套管,减少轴向空间的使用,使电机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小型化,提高产品的竞争力。3.在骨架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使骨架形成弹性卡抓在径向固定印制电路板,而在轴向依靠连接线、设备的压制,保证印制电路板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骨架与印制电路板配合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绕组出线与焊点连接示意图一;图3是本技术中印制电路板内双星接线方式;图4是本技术中绕组出线与焊点连接示意图二;图5是本技术中印制电路板内单星接线方式。其中:1、定子铁芯;2、骨架;3、印制电路板;4、焊点;5、出线端子;6、槽口;7、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5所示,一种便于接线的电机,包括:定子铁芯1;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1上的骨架2;内嵌于所述骨架2中的印制电路板3,所述印制电路板3呈环形,在所述印制电路板3的内圈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绕组出线相连的焊点4;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3上的出线端子5,所述出线端子5与所述焊点4间电性相连,以使所述出线端子5能使电机与外界相连。通过在定子铁芯1上设置骨架2,内嵌于骨架2中的印制电路板3,使绕组出线与印制电路板3上的焊点4相连,依靠印制电路板3内部连接方式,代替绕组端部的连线,达到接线要求,避免了三相引出线在人工接线时易混淆出错的问题;利用出线端子5代替引出线与外界端子对插连接,完成电机的所有接线,实现电机与系统的快速组装,同时缩小了电机轴向安装空间的需求,从而使系统整体的轴向距离缩短,使整机结构更为紧凑、小型化。参见图1所示,每一所述焊点4分别与所述定子铁芯1内侧一槽口6相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印制电路板3的稳定性,沿所述骨架2的周向,在所述骨架2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7,以使所述骨架2形成弹性卡抓在径向固定所述印制电路板3。具体的,可将所述凹槽7的宽度设为4mm,深度设为2mm。参见图1所示,所述出线端子5包括三个,构成所述电机的U相、V相、W相三相引出端。所述电机极槽数可为10极12槽或14极12槽等。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印制电路板3内的接线方式为双星接线方式。以定子为12槽的永磁无刷电机为例,在所述印制电路板3的内圈上均匀设置有12个焊点4A11、B11、C11、A22、B22、X11、Y11、Z11、X22、Y22、Z22、B44、C44,分别与铁芯槽口6相对,相邻焊点4间夹角为30°。将铁芯相邻两个齿的绕组串绕在一起,形成12根铜线A1、B1、C1、A2、B2、X1、Y1、Z1、X2、Y2、Z2、B4、C4;12根绕组铜线与12个焊点4一一对应焊接,参见图2所示。在印制电路板3内,将X11、Y11、Z11连接在一起为第一个中心点,将X22、Y22、Z22连接在一起为第二个中心点,实现双线接线,参见图3所示。将C11、C22连接到U相,A11、A22连接到V相、B11、B22连接到W相,U、V、W三相位置就是三个出线端子5的位置,实现绕组出线与出线端子5的连接。三相出线端子5与印制电路板3组合在一起作为电机的三相电源输入端,取代电机的三相引出线,便于连接。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印制电路板3内的接线方式为单星接线方式。以定子为12槽的永磁无刷电机为例,在所述印制电路板3的内圈上均匀设置有12个焊点4A11、B11、C11、A22、B22、X11、Y11、Z11、X22、Y22、Z22、B44、C44,分别与铁芯槽口6相对,相邻焊点4间夹角为30°。将铁芯相邻两个齿的绕组串绕在一起,形成12根铜线A1、B1、C1、A2、B2、X1、Y1、Z1、X2、Y2、Z2、B4、C4;12根绕组铜线与12个焊点4一一对应焊接,参见图4所示。将X22、Y22、Z22连接在一起为一个中心点,实现单星接线,参见图5所示。将C11、C22连接到U相,A11、A22连接到V相、B11、B22连接到W相,U、V、W三相位置就是三个出线端子5的位置,实现绕组出线与出线端子5的连接。三相出线端子5与印制电路板3组合在一起作为电机的三相电源输入端,取代电机的三相引出线,便于连接。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接线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n定子铁芯;/n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上的骨架;/n内嵌于所述骨架中的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呈环形,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内圈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绕组出线相连的焊点;/n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出线端子,所述出线端子与所述焊点间电性相连,以使所述出线端子能使电机与外界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接线的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铁芯;
设置于所述定子铁芯上的骨架;
内嵌于所述骨架中的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呈环形,在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内圈设置有多个用于与绕组出线相连的焊点;
设置于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的出线端子,所述出线端子与所述焊点间电性相连,以使所述出线端子能使电机与外界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焊点分别与所述定子铁芯内侧一槽口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接线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骨架的周向,在所述骨架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凹槽,以使所述骨架形成弹性卡抓在径向固定所述印制电路板。


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平山霍州郭志发单爱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诺盟新能源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