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卷绕式电池电芯和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卷绕式电池电芯和电池。
技术介绍
电池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集流体一般为铝箔或者铜箔。在当前的电池极片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符合设计参数的极片,必须对极片进行辊压。然而在进行辊压工序的过程中,需要对活性物质进行压实,同时活性物质会对箔片产生挤压,最终导致箔片产生一定的延展性。由于没有涂覆活性物质层的位置没有发生延展,因此在有活性物质和没有活性物质的位置会因为延展性不一在外观上形成箔材边缘波浪,严重时甚至产生褶皱,极片凹槽处打皱会影响极耳焊接强度,导致焊接不良或者增大了电池的电阻,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发热快,循环寿命衰减加快。凹槽与活性物质相接处,活性物质也更容易脱落,造成极片露箔,对于负极片露箔的地方,由于极化小,更容易发生析锂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极片、卷绕式电池电芯和电池,可解决极片辊压过程中由于集流体打皱引起的电池极片露箔、电芯循环使用寿命短和电池发热快等问题。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互相连接的主体部和第一缓冲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相背的第一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集流体贴合,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平行,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缓冲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第二内表面、缓冲面和围合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重合,所述缓冲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外表面,所述缓冲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内壁面,所述缓冲面与所述内壁面连接的交线到所述第二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所述集流体表面的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活性物质层包括互相连接的主体部和第一缓冲部,所述主体部包括相背的第一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第一内表面与所述集流体贴合,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平行,所述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第一厚度;所述第一缓冲部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缓冲部包括第二内表面、缓冲面和围合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面,所述第二内表面与所述第一内表面重合,所述缓冲面的一端连接所述外表面,所述缓冲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内壁面,所述缓冲面与所述内壁面连接的交线到所述第二内表面的垂直距离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面包括曲面、斜面、阶梯状表面、曲面与斜面的组合、曲面与阶梯面的组合、斜面与阶梯面的组合以及曲面与阶梯面与斜面三种面型的组合的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面上的任意一点到所述第二内表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部的内壁面包括第一壁面、第二壁面和第三壁面,所述第一壁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相对,所述第三壁面连接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新军,张剑,雷磊,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