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芯、电池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池商业化的发展,市场对电池的能量密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常规电芯卷绕结构内部由于卷绕时需要空卷隔离膜,导致内部多了四层隔离膜,空间利用率降低,从而影响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了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现有的电芯结构内部省掉两层隔离膜,其包含第一极片、第二极片、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极片起始端头部有空铝箔,空铝箔相比空铜箔更长,即空铝箔与空铜箔相对,两个极耳都在裸电芯内部,分布两边,使得第一极耳需要贴设两道绝缘胶纸保护,空铝箔起始位对应空铜箔的位置上也需要贴一道绝缘胶纸以避免引起内部短路。然而上述的现有电芯结构的能量密度仍有待提高,且该结构中的空铝箔比空铜箔长,第二极耳的焊印毛刺较硬,容易刺穿空铝箔与空铜箔之间的隔离膜,进而导致铝箔与铜箔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具有较高的安全风险,且对于较窄的电芯,两个极耳内焊时无法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芯,包括:/n第一极片,包括:/n第一集流体;和/n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表面上;以及/n第二极片,包括:/n第二集流体,包括:/n起始段;和/n第一弯折段,与所述起始段连接;和/n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的表面上;/n其中,与所述起始段和所述第一弯折段相对的集流体为第二集流体。/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电芯,包括:
第一极片,包括:
第一集流体;和
第一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表面上;以及
第二极片,包括:
第二集流体,包括:
起始段;和
第一弯折段,与所述起始段连接;和
第二活性物质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的表面上;
其中,与所述起始段和所述第一弯折段相对的集流体为第二集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中,还包括隔膜,所述隔膜设置在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二集流体还包括:
第一中间段,与所述第一弯折段连接;
第二弯折段,与所述第一中间段连接;
第二中间段,与所述第二弯折段连接;和
第三弯折段,与所述第二中间段连接;
其中,所述起始段与所述第一中间段之间的隔膜不超过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一中间段与所述第二中间段之间的隔膜不超过四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隔膜包括隔膜起始段,沿电芯的卷绕方向上,所述隔膜起始段超出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所述起始段的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隔膜的起始端至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所述起始端之间的隔膜未设置保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的起始端的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一活性物质层。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起始段和所述第一弯折段的表面上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中间段、所述第二弯折段、所述第二中间段和所述第三弯折段在朝向电芯的中心方向的表面上未设置第二活性物质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收尾端的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第二活性物质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还包括:
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表面上;和
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所述起始段的一表面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其中,在电芯的厚度(T)方向上,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二极耳之间不重叠。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一集流体包括第四弯折段和收尾段,所述第四弯折段与所述收尾段连接,所述第四弯折段和所述收尾段的表面上均未设置第一活性物质层,所述第一极耳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所述收尾段的一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其中,在电芯的厚度(T)方向上,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所述收尾段与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所述起始段之间不重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其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集流体的所述收尾段的厚度之和为h1,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体的所述起始段的厚度之和为h2,0μm≤|h1-h2|≤30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其中,在电芯的宽度(W)方向上,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收尾段的端部之间的间距≥3mm,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起始段的端部之间的间距≥3mm。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铧,陈享荣,陈轩,安家新,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