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幕架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827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6
一种荧幕架及显示装置,所述荧幕架适用于供第一荧幕及第二荧幕设置,荧幕架是包含脚架、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第一支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脚架的其中一侧,第一支架包括能以平行于左右方向的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脚架的第一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二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第一连接架体且供第一荧幕设置的第一设置架体。第二支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脚架的另一侧,第二支架包括能以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脚架的第二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三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第二连接架体且供第二荧幕设置的第二设置架体。所述显示装置包含第一荧幕、第二荧幕以及荧幕架。第一荧幕与第二荧幕能够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被调整至各种使用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荧幕架及显示装置
本新型涉及一种荧幕架,特别是涉及一种荧幕架及具有所述荧幕架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多工作业以及双荧幕的使用已经是时代趋势。然而,荧幕的支撑架在活动上的自由度一般较低,若将其应用于双荧幕时将难以配合使用者的需求调整两个荧幕至各种使用状态。新型内容本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能改善先前技术中至少一缺点的荧幕架及显示装置。本新型的荧幕架在一些实施态样中,适用于供具有呈长方形板状的第一荧幕及第二荧幕设置,所述荧幕架是包含脚架、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脚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顶部的顶连接端。所述第一支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支架包括能以平行于所述左右方向的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且远离所述脚架地朝外延伸的第一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二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体的末端的第一设置架体,所述第二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一设置架体供所述第一荧幕设置,当所述第一设置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架体枢转时,所述第一荧幕能在横向显示模式以及直向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且在沿前后方向朝前显示的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后显示的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一连接架体相对于所述脚架枢转时,所述第一荧幕能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能以所述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且远离所述脚架地朝外延伸的第二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三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架体的末端的第二设置架体,所述第三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设置架体供所述第二荧幕设置,当所述第二设置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架体枢转时,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横向显示模式以及直向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且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二连接架体相对于所述脚架枢转时,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当所述第一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与其直向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一荧幕的位于内侧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二枢转轴沿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荧幕时的投影上,当所述第二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与其直向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二荧幕的位于内侧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三枢转轴沿所述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二荧幕时的投影上。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当所述第一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一枢转轴沿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荧幕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处,当所述第二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一枢转轴沿所述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荧幕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处。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脚架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脚架包括底座,以及能以平行于所述上下方向的旋转轴为轴心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且朝上地延伸的竖杆,所述竖杆具有位于顶部的所述顶连接端。本新型的显示装置一些实施态样中,是包含第一荧幕、第二荧幕,以及荧幕架。所述第一荧幕呈长方形板状。所述第二荧幕呈长方形板状。所述荧幕架包含脚架、第一支架,以及第二支架。所述脚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顶部的顶连接端。所述第一支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支架包括能以平行于所述左右方向的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且远离所述脚架地朝外延伸的第一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二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体的末端的第一设置架体,所述第二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一设置架体供所述第一荧幕设置,当所述第一设置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架体枢转时,所述第一荧幕能在横向显示模式以及直向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且在沿前后方向朝前显示的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后显示的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一连接架体相对于所述脚架枢转时,所述第一荧幕能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所述第二支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能以所述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且远离所述脚架地朝外延伸的第二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三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架体的末端的第二设置架体,所述第三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设置架体供所述第二荧幕设置,当所述第二设置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架体枢转时,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横向显示模式以及直向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且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二连接架体相对于所述脚架枢转时,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当所述第一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与其直向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一荧幕的位于内侧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二枢转轴沿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荧幕时的投影上,当所述第二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与其直向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二荧幕的位于内侧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三枢转轴沿所述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二荧幕时的投影上。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当所述第一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一枢转轴沿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荧幕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处,当所述第二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一枢转轴沿所述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荧幕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处。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当所述第一荧幕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且所述第二荧幕在其朝前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荧幕与所述第二荧幕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彼此靠拢,当所述第一荧幕在其朝后显示模式且所述第二荧幕在其朝后显示模式时,所述第一荧幕与所述第二荧幕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彼此靠拢。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脚架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脚架包括底座,以及能以平行于所述上下方向的旋转轴为轴心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且朝上地延伸的竖杆,所述竖杆具有位于顶部的所述顶连接端。本新型通过分别能绕第二枢转轴与第三枢转轴枢转的所述第一设置架体与所述第二设置架体,使所述第一荧幕与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横向显示模式以及直向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且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通过能绕第一枢转轴枢转的所述第一连接架体与所述第二连接架体,使所述第一荧幕与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另外,通过上述所述第一连接架体与所述第一设置架体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架体与所述第二设置架体之间的配合,使所述第一荧幕与所述第二荧幕能够依照使用者的需求被调整至各种使用状态。附图说明本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本新型显示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中所述实施例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幕架,适用于供具有呈长方形板状的第一荧幕及第二荧幕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幕架包含:/n脚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顶部的顶连接端;/n第一支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支架包括能以平行于所述左右方向的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且远离所述脚架地朝外延伸的第一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二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体的末端的第一设置架体,所述第二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一设置架体供所述第一荧幕设置,当所述第一设置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架体枢转时,所述第一荧幕能在横向显示模式以及直向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且在沿前后方向朝前显示的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后显示的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一连接架体相对于所述脚架枢转时,所述第一荧幕能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以及/n第二支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能以所述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且远离所述脚架地朝外延伸的第二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三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架体的末端的第二设置架体,所述第三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设置架体供所述第二荧幕设置,当所述第二设置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架体枢转时,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横向显示模式以及直向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且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二连接架体相对于所述脚架枢转时,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幕架,适用于供具有呈长方形板状的第一荧幕及第二荧幕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幕架包含:
脚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位于顶部的顶连接端;
第一支架,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的其中一侧,所述第一支架包括能以平行于所述左右方向的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且远离所述脚架地朝外延伸的第一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二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架体的末端的第一设置架体,所述第二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一设置架体供所述第一荧幕设置,当所述第一设置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架体枢转时,所述第一荧幕能在横向显示模式以及直向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且在沿前后方向朝前显示的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沿所述前后方向朝后显示的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一连接架体相对于所述脚架枢转时,所述第一荧幕能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以及
第二支架,沿所述左右方向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能以所述第一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脚架的顶连接端且远离所述脚架地朝外延伸的第二连接架体,以及能以第三枢转轴为轴心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架体的末端的第二设置架体,所述第三枢转轴与所述第一枢转轴之间的夹角为45度,所述第二设置架体供所述第二荧幕设置,当所述第二设置架体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架体枢转时,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横向显示模式以及直向显示模式之间切换且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当所述第二连接架体相对于所述脚架枢转时,所述第二荧幕能在朝前显示模式以及朝后显示模式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幕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与其直向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中之任一者时,所述第一荧幕的位于内侧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二枢转轴沿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荧幕时的投影上,当所述第二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与其直向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二荧幕的位于内侧的顶点位于所述第三枢转轴沿所述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二荧幕时的投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幕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中之任一者时,所述第一枢转轴沿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荧幕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处,当所述第二荧幕在其横向显示模式且在其朝前显示模式与其朝后显示模式之中任一者时,所述第一枢转轴沿所述前后方向投影至所述第一荧幕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中央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荧幕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架包括底座,以及能以平行于所述上下方向的旋转轴为轴心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底座且朝上地延伸的竖杆,所述竖杆具有位于顶部的所述顶连接端。


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含:
第一荧幕,呈长方形板状;
第二荧幕,呈长方形板状;以及
荧幕架,包含:
脚架,具有在上下方向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君翰林子皓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富世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