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70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24
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所述贴合工件包括一设有弹性弧形压头的上模板,用于放置顶灯组件的下模板及在弹性弧形压头与顶灯组件之间的下方设有胶层的触控膜;所述上模板上方延伸一连接臂供其与第三方结构相连,下模板用于放置顶灯组件的部位设有与顶灯组件一侧形状匹配的凹槽或是设有供将顶灯组件夹固的夹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弹性弧形压头表面带动下表面设胶层的触控膜接触顶灯组件,实现触控膜下方胶层由中心点与顶灯组件接触再逐步排压向周边的效果,使得空气在过程中完全被排出,胶层的厚度均匀,且能一次成型,提高成品率,提升触控膜的贴合效率,保障顶灯贴合触控膜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工件,具体涉及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顶灯触控膜在贴合时因上胶不均以及触控膜贴合施力不均,就会导致胶层有起伏,在触控膜贴合后就会有气泡产生,这样不仅影响到触控膜表面触控时的灵敏性,而且也影响美观,还会降低用户对顶灯的使用体验。这是目前车顶灯触控膜贴合所要直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汽车顶灯触控膜上胶不均、贴合施力不均等导致触控膜贴合后产生气泡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用于辅助汽车顶灯触控膜的贴合。本技术所要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工件包括一设有弹性弧形压头的上模板,用于放置顶灯组件的下模板及在弹性弧形压头与顶灯组件之间的下方设有胶层的触控膜;所述上模板上方延伸一连接臂供其与第三方结构相连,下模板用于放置顶灯组件的部位设有与顶灯组件一侧长宽匹配的凹槽或是设有供将顶灯组件夹固的夹头。所述第三方结构为供上模板做上下运动的冲床部位。所述触控膜通过一支撑框支撑悬于顶灯组件上方,所述支撑框的框体大于顶灯组件的周边,在上模板下压时,触控膜随弹性弧形压头下压从支撑框内脱离。所述触控膜由一转移工件在上模板下冲时转移至弹性弧形压头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弹性弧形压头表面带动下表面设胶层的触控膜接触顶灯组件,实现触控膜下方胶层由中心点与顶灯组件接触再逐步排压向周边的效果,使得空气在过程中完全被排出,胶层的厚度均匀,且能一次成型,提高成品率,提升触控膜的贴合效率,保障顶灯贴合触控膜用户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实施时的流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胶层设置的一实施方式;图4是图3所述胶层设置的另一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阐述。参阅图1、图2,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所述贴合工件包括一设有弹性弧形压头4的上模板1,用于放置顶灯组件3的下模板2及在弹性弧形压头4与顶灯组件3之间的下方设有胶层6的触控膜5;所述上模板1上方延伸一连接臂11供其与可实现向下模板2正压的第三方结构相连,下模板2用于放置顶灯组件3的部位设有与顶灯组件3一侧长宽匹配的凹槽21或是设有供将顶灯组件3夹固的夹头(图未标)。所述凹槽21的槽深大于或等于顶灯组件3的高度,使顶灯组件3上表面与凹槽21在下模板2上的表面持平或略低。继续参阅图2,本技术在实施时,如图2中A所示,先将顶灯组件3放置于下模板2的凹槽21内,或是将顶灯组件3用下模板2上夹固的夹头(图未标)固定。如图2中B所示,然后上模板1往下压,此时可启动第三方结构,触控膜5在无装置的辅助下,同常放置于凹槽21的槽口并与凹槽21内放置的顶灯组件3对应。之后上模板1下压弹性弧形压头4接触到触控膜5并带其与弹性弧形压头4接触的中间部位贴上顶灯组件3上表面(见图2中C),且随着弹性弧形压头4进一步下压触摸膜5从凹槽21槽口脱离。在弹性弧形压头4带着触控膜5与顶灯组件3接触过程中,首先由于弹性弧形压头4凸起前端中心最先与顶灯组件3接触,触控膜5下方的胶层6也就是中间部位先与顶灯组件3贴合,由于周边还未贴合又随着弹性弧形压头4进一步下压,胶层6随弹性弧形压头4凸起前端中心受力反作用回缩使其凸起周边逐步将胶层6中间向着周边与顶灯组件3贴合,使胶层6与顶灯组件3之间就不会产生空气,也不会有气泡,最后随弹性弧形压头4与顶灯组件3完全合拢(见图2中D),这样胶层6就使得触控膜5紧密贴合在了顶灯组件3上。另外,在本技术实施时,触控膜5的设置,通常可由静电产生装置在由弹性弧形压头4表面产生静电,由静电吸附住触控膜5的上表面,然后随着上模板压向顶灯组件3。进一步,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三方结构为供上模板1做上下运动的冲床部位。依据冲床部位的结构,可更改连接臂11的结构,如在连接臂11上增加连接孔、盲孔等。进一步,附加参阅图3,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触控膜5通过一支撑框7支撑悬于顶灯组件3上方,所述支撑框7的框体大于顶灯组件3的周边,在上模板1下压时,触控膜5随弹性弧形压头4下压从支撑框7内脱离。在本技术中,支撑框7还包括框脚,所述框脚一侧铰接于下模板2一侧,在将顶灯组件3放置于下模板2上之后,将支撑框7经铰接边翻转盖于顶灯组件3上方,并在支撑框7上铺放上触控膜5。之后随着上模板1下压,弹性弧形压头4下压使得触控膜5从支撑框7内并与顶灯组件3接触。进一步,附加参阅图4,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触控膜5由一转移工件8在上模板下冲时转移至弹性弧形压头4表面。在本技术中,转移工件8为一个头部为框状用于放置触控膜5、尾部有把柄的工件。并且在转移工件8使用时,还在下模板2对应顶灯组件3放置位置的前方设置定位以及保持转移工件8与下模板2上表面顶灯组件3高度大致相同的垫块9或夹具用于固定转移工件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工件包括一设有弹性弧形压头的上模板,用于放置顶灯组件的下模板及在弹性弧形压头与顶灯组件之间的下方设有胶层的触控膜;所述上模板上方延伸一连接臂供其与第三方结构相连,下模板用于放置顶灯组件的部位设有与顶灯组件一侧长宽匹配的凹槽或是设有供将顶灯组件夹固的夹头。/n

【技术特征摘要】
1.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工件包括一设有弹性弧形压头的上模板,用于放置顶灯组件的下模板及在弹性弧形压头与顶灯组件之间的下方设有胶层的触控膜;所述上模板上方延伸一连接臂供其与第三方结构相连,下模板用于放置顶灯组件的部位设有与顶灯组件一侧长宽匹配的凹槽或是设有供将顶灯组件夹固的夹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灯触控膜无泡贴合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方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