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2126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上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将浸胶池一分为二的结构设计,将浸胶池分为上下两层的第一浸胶池与第二浸胶池,并在第一浸胶池的一端安装有叶型旋转轮、三角形平衡杆、圆柱杆以及套接在其上面的伸缩弹簧,第一浸胶池底面还设有漏槽,此结构设计有利的保证了当浸胶夹棍在旋转时,通过叶型旋转轮控制圆盘完成对圆盘凹槽的封堵操作,实现了整个浸胶池内的染料沿圆盘凹槽流向漏槽的流动功能,大大提高了对无纺布上料染色的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浸胶池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传送机构与后传送机构的结构设计,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处于浸胶池内的无纺布不会出现太过于张紧和太过于松弛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上料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无纺布(英文名:NonWovenFabric或者Nonwovencloth)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质轻、不助燃、容易分解、无毒无刺激性、色彩丰富、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等特点。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无纺布在制造时常会进行染色处理,而现有的无纺布上料浸染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尤其对工作人员的熟练度要求很高,使得无法大批量对无纺布进行染色处理,从而影响了无纺布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本技术通过采用将浸胶池一分为二的结构设计,将浸胶池分为上下两层的第一浸胶池与第二浸胶池,并在第一浸胶池的一端安装有叶型旋转轮、三角形平衡杆、圆柱杆以及套接在其上面的伸缩弹簧,第一浸胶池的底面还开设有漏槽,此结构设计有利的保证了当浸胶夹辊在旋转时,通过叶型旋转轮控制圆盘完成对圆盘凹槽的封堵操作,实现了整个浸胶池内的染料沿圆盘凹槽流向漏槽的流动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无纺布上料染色的效率;本技术通过在浸胶池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传送机构与后传送机构的结构设计,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处于浸胶池内的无纺布不会出现太过于张紧和太过于松弛的情况。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传送机构、后传送机构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浸胶池,所述前传送机构与所述后传送机构均包括前传送机架与后传送机架,所述前传送机架与所述后传送机架的一侧上方分别安装有前主动托辊架和后主动托辊架,所述前主动托辊架与所述后主动托辊架上分别安装有前主动托辊与后主动托辊,且所述前主动托辊架与所述后主动托辊架下方安装均安装有电机,所述前传送机架与所述后传送机架远离所述电机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前被动托辊和后被动托辊;所述浸胶池包括第一浸胶池与第二浸胶池,所述第一浸胶池内部安装有若干浸胶夹辊,所述浸胶夹辊靠近所述后传送机架的两端均设置有叶型旋转轮,所述第一浸胶池的一侧转轴连接有三角形平衡杆,所述三角形平衡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动轮,且所述叶型旋转轮的尖端与所述滚动轮相连,所述三角形平衡杆的另一端套接有圆柱杆,所述圆柱杆底端通过底座与所述第一浸胶池的底面相连,所述底座上方通过所述圆柱杆套接有伸缩弹簧,所述圆柱杆底端与所述第一浸胶池相连处焊接有圆盘;所述第一浸胶池底面远离所述后传送机架的一端开设有漏槽。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电机与所述前主动托辊以及后主动托辊通过传送皮带相连。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浸胶夹辊的数量为3根。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伸缩弹簧上端设置有限位圈。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前传送机架与后传送机架底端均设有滚轮。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浸胶池底面与所述圆盘相连位置开设有圆盘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采用将浸胶池一分为二的结构设计,将浸胶池分为上下两层的第一浸胶池与第二浸胶池,并在第一浸胶池的一端安装有叶型旋转轮、三角形平衡杆、圆柱杆以及套接在其上面的伸缩弹簧,第一浸胶池的底面还开设有漏槽,此结构设计有利的保证了当浸胶夹辊在旋转时,通过叶型旋转轮控制圆盘完成对圆盘凹槽的封堵操作,实现了整个浸胶池内的染料沿圆盘凹槽流向漏槽的流动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对无纺布上料染色的效率;2、本技术通过在浸胶池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传送机构与后传送机构的结构设计,此结构有利的保证了处于浸胶池内的无纺布不会出现太过于张紧和太过于松弛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的浸胶池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的封堵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前传送机构;2、后传送机构;3、浸胶池;4、电机;5、滚轮;101、前传送机架;102、前主动托辊架;103、前主动托辊;104、前被动托辊;201、后传送机架;202、后主动托辊架;203、后主动托辊;204、后被动托辊;301、第一浸胶池;302、第二浸胶池;303、浸胶夹辊;304、叶型旋转轮;305、三角形平衡杆;306、滚动轮;307、圆柱杆;308、底座;309、伸缩弹簧;310、圆盘;311、圆盘凹槽;312、漏槽;313、限位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3所示,图1为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的浸胶池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的封堵装置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传送机构1、后传送机构2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浸胶池3,所述前传送机构1与所述后传送机构2均包括前传送机架101与后传送机架201,所述前传送机架101与所述后传送机架201的一侧上方分别安装有前主动托辊架102和后主动托辊架202,所述前主动托辊架102与所述后主动托辊架202上分别安装有前主动托辊103与后主动托辊203,且所述前主动托辊架102与所述后主动托辊架202下方安装均安装有电机4,所述前传送机架101与所述后传送机架201远离所述电机4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前被动托辊104和后被动传送托辊204;所述浸胶池3包括第一浸胶池301与第二浸胶池302,所述第一浸胶池301内部安装有若干浸胶夹辊303,所述浸胶夹303辊靠近所述后传送机架201的两端均设置有叶型旋转轮304,所述第一浸胶池301的一侧转轴连接有三角形平衡杆305,所述三角形平衡杆3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动轮306,且所述叶型旋转轮304的尖端与所述滚动轮306相连,所述三角形平衡杆305的另一端套接有圆柱杆307,所述圆柱杆307底端通过底座308与所述第一浸胶池301的底面相连,所述底座308上方通过所述圆柱杆307套接有伸缩弹簧309,所述圆柱杆307底端与所述第一浸胶池301相连处焊接有圆盘310;所述第一浸胶池301底面远离所述后传送机架2的一端开设有漏槽312。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电机4与所述前主动托辊103以及后主动托辊203通过传送皮带相连。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浸胶夹辊303的数量为3根。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伸缩弹簧309上端设置有限位圈313。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前传送机架101与后传送机201架底端均设有滚轮5。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传送机构(1)、后传送机构(2)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浸胶池(3),所述前传送机构(1)与所述后传送机构(2)均包括前传送机架(101)与后传送机架(201),所述前传送机架(101)与所述后传送机架(201)的一侧上方分别安装有前主动托辊架(102)和后主动托辊架(202),所述前主动托辊架(102)与所述后主动托辊架(202)上分别安装有前主动托辊(103)与后主动托辊(203),且所述前主动托辊架(102)与所述后主动托辊架(202)下方安装均安装有电机(4),所述前传送机架(101)与所述后传送机架(201)远离所述电机(4)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前被动托辊(104)和后被动托辊(204);/n所述浸胶池(3)包括第一浸胶池(301)与第二浸胶池(302),所述第一浸胶池(301)内部安装有若干浸胶夹辊(303),所述浸胶夹辊(303)靠近所述后传送机架(201)的两端均设置有叶型旋转轮(304),所述第一浸胶池(301)的一侧转轴连接有三角形平衡杆(305),所述三角形平衡杆(3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动轮(306),且所述叶型旋转轮(304)的尖端与所述滚动轮(306)相连,所述三角形平衡杆(305)的另一端套接有圆柱杆(307),所述圆柱杆(307)底端通过底座(308)与所述第一浸胶池(301)的底面相连,所述底座(308)上方通过所述圆柱杆(307)套接有伸缩弹簧(309),所述圆柱杆(307)底端与所述第一浸胶池(301)相连处焊接有圆盘(310);所述第一浸胶池(301)底面远离所述后传送机架(201)的一端开设有漏槽(3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无纺布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前传送机构(1)、后传送机构(2)以及位于二者之间的浸胶池(3),所述前传送机构(1)与所述后传送机构(2)均包括前传送机架(101)与后传送机架(201),所述前传送机架(101)与所述后传送机架(201)的一侧上方分别安装有前主动托辊架(102)和后主动托辊架(202),所述前主动托辊架(102)与所述后主动托辊架(202)上分别安装有前主动托辊(103)与后主动托辊(203),且所述前主动托辊架(102)与所述后主动托辊架(202)下方安装均安装有电机(4),所述前传送机架(101)与所述后传送机架(201)远离所述电机(4)的一侧分别设置有前被动托辊(104)和后被动托辊(204);
所述浸胶池(3)包括第一浸胶池(301)与第二浸胶池(302),所述第一浸胶池(301)内部安装有若干浸胶夹辊(303),所述浸胶夹辊(303)靠近所述后传送机架(201)的两端均设置有叶型旋转轮(304),所述第一浸胶池(301)的一侧转轴连接有三角形平衡杆(305),所述三角形平衡杆(30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滚动轮(306),且所述叶型旋转轮(304)的尖端与所述滚动轮(306)相连,所述三角形平衡杆(305)的另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佐之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轩邦无纺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