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吸油层的油泵及缝纫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吸油层的油泵。本技术还涉及一种安装有上述多吸油层的油泵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缝纫机运转过程中需要对运动部件进行供油润滑,比如对缝纫机中的主轴、连杆、滑杆、针杆、牙架等部件进行润滑,以保证零件经久耐用。进一步地,缝纫机中的针杆和牙架都与外界相通,故在缝纫机运转过程中,针杆和牙架很容易将其上面的润滑油油液甩溅至缝纫机的外部空间,进而导致面料被润滑油污染。为了避免该现象的发生,还需对针杆和牙架处进行润滑油油液回油处理,保证用于润滑针杆和牙架的润滑油能够通过回油管路循环流入机壳的油盘中,防止润滑油油液外露。目前,缝纫机中都是通过油泵来实现供油和回油的,油泵可以为单层油泵、也可以为双层油泵,单层油泵仅用于供油或仅用于回油,双层油泵可同时用于供油和回油。双层油泵中,一层转子组件用于供油,另一层转子组件用于供油。但是,将该双层油泵用于缝纫机中后,由于缝纫机中针杆和牙架处都需要吸油,故需要在油泵的同一层转子组件的外周设置两个吸油孔。然而,油泵在工作时,两个相互连通的吸油孔会相互影响,比如:当其中一个吸油孔吸空气,但两个吸油孔又相互连通,则导致另一个吸油孔停止吸油,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其也就不能保证缝纫机中针杆和牙架处的润滑油顺利地回流。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吸油层的油泵,其设置有多层吸油单元、且互不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吸油层的油泵,所述油泵包括:泵体;转轴,可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吸油层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包括:/n泵体(10);/n转轴(20),可转动地安装在泵体(10)中;/n至少一组供油单元(30),每组供油单元(30)都包括固定在转轴(20)外周的第一叶轮(31)、可转动地设置在泵体(10)内且与第一叶轮(31)相配合的第一叶轮套(32)、形成在第一叶轮(31)和第一叶轮套(32)之间的第一吸油腔(33)和第一供油腔(34)、以及都开设在泵体(10)上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35),所述第一进油口与第一吸油腔(33)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35)和第一供油腔(34)相连通;/n至少两组吸油单元(40),每组吸油单元(40)都包括固定在转轴(20)外周的第二叶轮(41)、可转动地设置在泵体(10)内且与第二叶轮(41)相配合的第二叶轮套(42)、形成在第二叶轮(41)和第二叶轮套(42)之间的第二吸油腔(43)和第二供油腔(44)、以及都开设在泵体(10)上的第二进油口(45)和第二出油口(46),所述第二进油口(45)与第二吸油腔(43)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46)和第二供油腔(44)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吸油层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包括:
泵体(10);
转轴(20),可转动地安装在泵体(10)中;
至少一组供油单元(30),每组供油单元(30)都包括固定在转轴(20)外周的第一叶轮(31)、可转动地设置在泵体(10)内且与第一叶轮(31)相配合的第一叶轮套(32)、形成在第一叶轮(31)和第一叶轮套(32)之间的第一吸油腔(33)和第一供油腔(34)、以及都开设在泵体(10)上的第一进油口和第一出油口(35),所述第一进油口与第一吸油腔(33)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油口(35)和第一供油腔(34)相连通;
至少两组吸油单元(40),每组吸油单元(40)都包括固定在转轴(20)外周的第二叶轮(41)、可转动地设置在泵体(10)内且与第二叶轮(41)相配合的第二叶轮套(42)、形成在第二叶轮(41)和第二叶轮套(42)之间的第二吸油腔(43)和第二供油腔(44)、以及都开设在泵体(10)上的第二进油口(45)和第二出油口(46),所述第二进油口(45)与第二吸油腔(43)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油口(46)和第二供油腔(44)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元(30)有一组,所述吸油单元(40)有两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组吸油单元(40)之间还设有隔板(50),每组吸油单元(40)的第二吸油腔(43)和第二供油腔(44)构成该组吸油单元(40)的工作腔室,相邻两组吸油单元(40)的工作腔室之间由所述隔板(50)封堵,所述隔板(50)固定于泵体(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油单元(30)和多组吸油单元(40)中近邻于供油单元(30)的一组吸油单元(40)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红华,赵林蔚,徐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