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211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是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针对现有的热风无纺布存在只采用波峰接触皮肤保持干爽,亲肤效果不理想,同时不具有较强的反渗透性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包括面层,且面层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杀菌层,所述杀菌层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活性炭层,且活性炭层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亲肤层,所述亲肤层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里层,且里层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与里层一体化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较强的反渗透性,因为粗纤维布的孔洞大,细纤维布的孔洞小,所以就具有的单向渗透性,亲肤层和凸起的设置使得无纺布有着更强的亲肤性,亲肤效果理想,能够使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感觉到干爽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
本技术涉及无纺布
,尤其涉及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
技术介绍
在热风无纺布生产线中,研发不同性能和粗细的纤维按照设计顺序排列,生产出两面性能不同的功能性热风无纺布,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使得无纺布的两面拥有不同性能,对于卫生用品能够实现这个功能,有着重大意义,又能将布做薄,又能实现功能不减。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06396534U,公开了可亲肤的高弹热风无纺布,具有热风无纺布本体,所述热风无纺布本体包括下表面以及呈波浪状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包括若干个沿所述热风无纺布本体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波峰和波谷。上述专利中的热风无纺布存在只采用波峰接触皮肤保持干爽,亲肤效果不理想,同时不具有较强的反渗透性,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的热风无纺布存在只采用波峰接触皮肤保持干爽,亲肤效果不理想,同时不具有较强的反渗透性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本技术提出的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所述无纺布本体包括面层,且面层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本体(7)包括面层(6),且面层(6)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杀菌层(5),所述杀菌层(5)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活性炭层(4),且活性炭层(4)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亲肤层(3),所述亲肤层(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里层(2),且里层(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凸起(1),所述凸起(1)与里层(2)一体化成型,所述亲肤层(3)的材质为氧化石墨烯,且亲肤层(3)的厚度为0.3毫米至0.4毫米,所述面层(6)为粗纤维布,所述里层(2)为细纤维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包括无纺布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本体(7)包括面层(6),且面层(6)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杀菌层(5),所述杀菌层(5)的顶部外壁设置有活性炭层(4),且活性炭层(4)的顶部外壁设置有亲肤层(3),所述亲肤层(3)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里层(2),且里层(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凸起(1),所述凸起(1)与里层(2)一体化成型,所述亲肤层(3)的材质为氧化石墨烯,且亲肤层(3)的厚度为0.3毫米至0.4毫米,所述面层(6)为粗纤维布,所述里层(2)为细纤维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层(5)为杀菌除臭网,且杀菌除臭网由竹纤维和碳纤维梳理成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面异性热风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层(5)的厚度为0.1毫米至0.5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庆成曹松亭杨如新姚剑钧王先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金春无纺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