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包含该无纺布的层叠体及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16307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0-31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无纺布、包含该无纺布的层叠体及吸收性物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无纺布的肌肤触感良好,并且易于视觉确认开孔。一种无纺布(1),其具有多个开孔(5),其中,无纺布(1)至少具有分别由热塑性纤维形成的第1热塑性纤维层(10)、第2热塑性纤维层(30)以及配置于第1热塑性纤维层与第2热塑性纤维层之间的中间热塑性纤维层(20),构成中间热塑性纤维层(20)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构成第1热塑性纤维层(10)的纤维和构成第2热塑性纤维层(30)的纤维各自的平均纤维直径小,多个开孔(5)是以贯通第1热塑性纤维层(10)、中间热塑性纤维层(20)以及第2热塑性纤维层(30)的方式形成的开孔(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纺布、包含该无纺布的层叠体及吸收性物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包含该无纺布的层叠体以及包含该无纺布或者该层叠体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具有开孔的无纺布、使用了这样的无纺布的用于吸收液体等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其具备设有贯通表背的多个孔的罩无纺布和借助热熔粘接剂粘贴有罩无纺布的不透液性片。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57810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欲维持设于无纺布的多个开孔的情况下,在稍硬的无纺布形成开孔的做法虽然容易形成轮廓清晰的开孔,但有可能与纤维聚集于各开孔的缘部相应地成为整体上触感更硬的无纺布。另外,如专利文献1那样,各孔的翘曲部的至少一部分借助热熔粘接剂粘接于其他的片,从而也能够使粘接面积变小而保持柔软性,但涂布有粘接剂的各孔的缘部有可能变硬,存在设有多个这样的孔的无纺布整体上感觉较硬的可能性。另外,在使各开孔的缘部熔融固化而形成的情况下也是,虽然可靠地形成了开孔,但开孔缘部变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纺布,其具有多个开孔,该无纺布的特征在于,/n所述无纺布至少具有分别由热塑性纤维形成的第1热塑性纤维层、第2热塑性纤维层以及配置于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与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之间的中间热塑性纤维层,/n构成所述中间热塑性纤维层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构成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的纤维和构成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的纤维各自的平均纤维直径小,/n所述多个开孔是以贯通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所述中间热塑性纤维层以及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的方式形成的开孔。/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426 JP 2019-0861741.一种无纺布,其具有多个开孔,该无纺布的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至少具有分别由热塑性纤维形成的第1热塑性纤维层、第2热塑性纤维层以及配置于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与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之间的中间热塑性纤维层,
构成所述中间热塑性纤维层的纤维的平均纤维直径比构成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的纤维和构成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的纤维各自的平均纤维直径小,
所述多个开孔是以贯通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所述中间热塑性纤维层以及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的方式形成的开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热塑性纤维层的MFR比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的MFR和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的MFR高,该MFR是指熔体流动速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开孔中的某开孔与同所述某开孔相邻的另一开孔之间的中间区域的所述中间热塑性纤维层的平均纤维密度比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的平均纤维密度和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的平均纤维密度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为10g/m2以上且20g/m2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热塑性纤维层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比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和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热塑性纤维层的平均厚度比所述第1热塑性纤维层的平均厚度和所述第2热塑性纤维层的平均厚度薄。


7.一种层叠体,其中,该层叠体具有:
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以及
另外的片构件,其以与所述无纺布重叠的方式配置,具有多个开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无纺布的所述多个开孔中的某开孔与所述另外的片构件的所述多个开孔中的一个开孔重叠,
与所述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上祐介高居义郭晓彤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