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轭电纺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及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轭电纺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还涉及使用这种方法制得的产品。
技术介绍
血管类疾病如冠心病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等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人类健康问题。支架植入与血管移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血管类疾病的方法。有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000万例的血管外科手术的完成,而自体血管数量有限,异体血管的匹配性能差,易引起排斥反应,故发展研究人工血管具有重要意义。口径大于6mm的人工血管已经能达到稳定长期通畅的效果,而小口径血管因口径较小,血流速度慢,容易引起植入后血栓以及再狭窄。在人工小血管移植进入动物模型后前期需要强的抗凝血功能,防止急性血栓的发生,同时需要促进内皮细胞的快速生长增殖,并且在人工小血管内壁迁移。并且还有许多人工小血管由于材料性能的原因,使得人工小口径血管内壁不能快速内皮化,从而引起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使得人工小口径血管再狭窄,降低通畅率。人工血管在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轭电纺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肝素含量为1%~5%的丝素肝素混合纺丝液;S2.制备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含量为8%~10%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纺丝液;S3.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与PLCL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所述丝素肝素混合纺丝液和所述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纺丝液流速比为1:0.8~1.2、调节纺丝接收器旋转速率,得到具有取向结构,载有不同量肝素的共轭电纺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轭电纺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肝素含量为1%~5%的丝素肝素混合纺丝液;S2.制备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含量为8%~10%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纺丝液;S3.用共轭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丝素与PLCL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所述丝素肝素混合纺丝液和所述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纺丝液流速比为1:0.8~1.2、调节纺丝接收器旋转速率,得到具有取向结构,载有不同量肝素的共轭电纺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一种共轭电纺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丝素肝素混合纺丝液,包括以下步骤:S11.将在室温下将丝素溶解于纯净水中,搅拌1小时,获得浓度为10%~20%的丝素溶液;S12.在所述丝素溶液中加入浓度为1%~2%的聚氧化乙烯(PEO),聚氯化乙烯与丝素的比例为1:10,得到聚氯化乙烯-丝素溶液;S13.在所述聚氯化乙烯-丝素溶液中溶解浓度为1%~5%的肝素,得到所述丝素肝素混合纺丝液。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一种共轭电纺纳米纤维人工小口径血管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交酯-己内酯共聚物(PLCL)纺丝液是8%~10%的丙交酯-己内酯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海珠,张鹏,曹伟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