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斌专利>正文

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4188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该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包括:框架体、对重块、固定板、套箍、固定杆和固定件;所述框架体内设有多个竖向放置的对重块,最上方的对重块顶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四角与框架体相连接,远离所述对重块的固定杆一端套接套箍,所述套箍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框架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通过固定杆上设置的固定板和套箍双重固定,使得固定杆能够将对重块固定在框架体内,避免了对重块在框架体内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梯配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对重块安装不方便,操作繁琐,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对重块固定稳定性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所以需要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稳固性好的对重框组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包括:框架体、对重块、固定板、套箍、固定杆和固定件;所述框架体内设有多个竖向放置的对重块,最上方的对重块顶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四角与框架体相连接,远离所述对重块的固定杆一端套接套箍,所述套箍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框架体上。其中,所述框架体为竖向的长方框,框架体的边框为角钢。其中,所述对重块为长方形,所述对重块为长方体,对重块的横截面略小于框架体的横截面,所述对重块放置在框架体内。其中,所述固定板的四角通过螺钉I固定在框架体内,所述固定板与固定杆正向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杆与对重块之间设有压块,所述固定杆为螺纹杆。其中,所述套箍与螺纹杆反向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固定件为螺纹管,多个所述螺纹管的一端相对设置在套箍的外壁上,所述螺纹管的另一端与框架体的框架通过螺钉II连接。其中,所述框架体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的长度为2-5cm,所述螺钉II穿过条形孔与固定件的一端螺纹连接。其中,所述固定杆远离对重块的一端为六边形,所述套箍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内六边形,所述套箍开口端与固定杆的一端相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通过固定杆上设置的固定板和套箍双重固定,使得固定杆能够将对重块固定在框架体内,避免了对重块在框架体内松动的问题。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图1是本技术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的套箍与固定杆螺纹连接时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的套箍套在固定杆顶部时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的框架体边框条形孔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框架体;2:对重块;3:固定板;4:套箍;5:固定杆;6:固定件;7:螺钉II;8:压块;9:条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包括:框架体1、对重块2、固定板3、套箍4、固定杆5和固定件6;所述框架体1内设有多个竖向放置的对重块2,最上方的对重块2顶部设有固定杆5,所述固定杆5穿过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的四角与框架体1相连接,远离所述对重块2的固定杆5一端套接套箍4,所述套箍4通过固定件6固定在框架体1上。多个对重块2竖向罗列在一起。最上方的对重块2顶部端面上设有固定杆5。进一步,所述框架体1为竖向的长方框,框架体1的边框为角钢。角钢弯折的角向内侧,使得框架体1内形成一个规则的长方体空间。进一步,所述对重块2为长方形,所述对重块2为长方体,对重块2的横截面略小于框架体1的横截面,所述对重块2放置在框架体1内。进一步,所述固定板3的四角通过螺钉I固定在框架体1内,所述固定板3与固定杆5正向螺纹连接。固定板3的四角处设有固定孔,螺钉I穿过框架体1的边框与固定孔螺纹连接,将固定板3固定在框架体1上。固定杆5设置在固定板3的中心处,固定板3相对框架体1固定,固定杆5沿着固定板3中心的螺纹孔上下移动。进一步,所述固定杆5与对重块2之间设有压块8,所述固定杆5为螺纹杆。压块8为长方形、圆形、圆台形中的一种。压块8与固定杆5固定连接。压块8随着固定杆5上下移动。压块8能够将对重块2压住。参阅图2和图3时,为了表达清楚,将框架体用边框表示,套箍4与固定杆5的连接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螺纹连接,另外一种是套在固定杆5顶部端面。套箍4与固定杆5螺纹连接时:套箍4与螺纹杆反向螺纹连接。套箍4与固定板3形成正反两种作用力作用在固定杆5上,在套箍4与固定板3均固定在框架体1上的情况下,固定杆5相对固定,使得固定杆5下方的多个对重块2不会松动。套箍4的与框架体1的固定方式为:固定件6为螺纹管,两个所述螺纹管的一端相对设置在套箍4的外壁上,所述螺纹管的另一端与框架体1的框架通过螺钉II7连接。还可以使用四个螺纹管形成两对相对设置在套箍4外壁。螺纹管与套箍4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框架体1上设有竖向的条形孔9,所述条形孔9的长度为2-5cm,所述螺钉II7穿过条形孔9与固定件6的一端螺纹连接。框架体1的边框上设有条形孔9,条形孔9的尺寸根据框架体1的大小而定。优选2.2cm。套箍4外壁的螺纹管需要与框架体1边框上的条形孔9相对才能通过螺钉II7固定,套箍4能够绕固定杆5旋转,在套箍4旋转时会相对固定杆5向上或向下移动,因此需要条形孔9来配合固定件6进行固定。条形孔9能够保证螺钉II7在条形孔9内上下移动以便于固定件6一端的端面圆孔相配合。此种方式固定时,固定杆5能够沿着固定板3正向移动,固定杆5沿着套箍4反向移动,一正一反两个相反的方向使得固定杆5无法移动,进而对重块不会发生松动。还由于螺钉II与固定件相互作用的力为竖向的力,能够保证套箍与框架体之间的稳定性。套箍套接固定杆顶部端面时:固定杆远离对重块的一端端面为为六边形。套箍的结构为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所述开口的形状为内六边形,所述套箍开口端与固定杆的六边形一端过盈配合,固定件与框架体的连接结构同上,唯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条形孔变为圆孔。套箍的内六边形开口与固定杆端面的六边形结构使得套箍与固定杆相对固定,因此保证了对重块不会松动。以上两种套箍与固定杆的连接方式均能够保证固定杆对对重块的紧固,使得对重块不会发生松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边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对重块、固定板、套箍、固定杆和固定件;所述框架体内设有多个竖向放置的对重块,最上方的对重块顶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四角与框架体相连接,远离所述对重块的固定杆一端套接套箍,所述套箍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框架体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体、对重块、固定板、套箍、固定杆和固定件;所述框架体内设有多个竖向放置的对重块,最上方的对重块顶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穿过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四角与框架体相连接,远离所述对重块的固定杆一端套接套箍,所述套箍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框架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为竖向的长方框,框架体的边框为角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块为长方形,所述对重块为长方体,对重块的横截面略小于框架体的横截面,所述对重块放置在框架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四角通过螺钉I固定在框架体内,所述固定板与固定杆正向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斌
申请(专利权)人:马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