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
本申请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电子设备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具有触控面板的触控产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触控性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触控产品的触控性能与能耗的高低与其内部导线的导电性能息息相关,而受制于触控产品小型化及超薄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对触控产品内部导线的导电性能进行调整面临着很大的技术挑战。传统的触控产品中一般采用氧化铟锡作为导线,其制程包括镀膜、压干膜、曝光、显影、蚀刻及剥膜,如果在该制程中调整触控模组不同区域的导线的导电性,势必会显著增加制程的复杂度,增加生产成本的同时降低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制程简单且能够提高触控灵敏性并降低能耗的触控模组及其制备方法、触控面板及电子装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模组,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中部设置有触控区,所述基板的边缘设置有走线区,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板,所述基板的中部设置有触控区,所述基板的边缘设置有走线区,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n驱动电极层,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且位于所述触控区内,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子电极,所述驱动子电极为金属网格;/n感应电极层,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感应子电极,所述感应子电极为金属网格,所述感应电极层位于所述触控区内,所述感应子电极和所述驱动子电极在所述基板表面的正投影有交叉,使得所述驱动电极层、所述基板和所述感应电极层共同形成多个感应电容单元;/n若干条信号线,形成于所述基板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所述基板的中部设置有触控区,所述基板的边缘设置有走线区,所述基板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驱动电极层,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且位于所述触控区内,所述驱动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驱动子电极,所述驱动子电极为金属网格;
感应电极层,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感应电极层包括多个相互独立的感应子电极,所述感应子电极为金属网格,所述感应电极层位于所述触控区内,所述感应子电极和所述驱动子电极在所述基板表面的正投影有交叉,使得所述驱动电极层、所述基板和所述感应电极层共同形成多个感应电容单元;
若干条信号线,形成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及/或所述第二表面,且均位于所述走线区内,用于向所述驱动电极层和所述感应电极层输入或输出信号;
其中,所述金属网格中的金属线的厚度值大于各所述信号线的厚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包括信号输入端、信号输出端及位于所述信号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输出端之间的信号传输线,所述信号输入端的厚度值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的厚度值均大于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厚度值,使得所述走线区内不同位置处的信号线的电阻值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格中的金属线为银线,各所述信号线为银线,通过控制半色调掩膜的紫外光透过率来调节曝光显影形成的银线的厚度值,使得所述触控区内银线的厚度值大于所述走线区内银线的厚度值,并使得所述信号输入端的厚度值与所述信号输出端的厚度值均大于所述信号传输线的厚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线的厚度值大于0um且小于或等于10u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线的宽度值大于0um且小于或等于10000um。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子电极和/或所述感应子电极分别沿一预设的方向均匀排列。
7.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模组,用于基于施加于所述触控模组的触控,检测感应电容单元的电容变化量;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驱动子电极和所述感应子电极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电容变化量获取所述触控的位置。
8.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触控模组,用于基于施加于所述触控模组的触控,检测感应电容单元的电容变化量;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驱动子电极和所述感应子电极连接,用于基于所述电容变化量获取所述触控的位置。
9.一种触控模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提供基板,所述基板的中部设置有触控区,所述基板的边缘设置有走线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礼冠,许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