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线折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412775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排线折弯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吸附平台,其构造成吸附产品,所述产品上连接有排线;位于所述吸附平台上方的气缸单元;压刀,其与所述气缸单元连接且在所述气缸单元的驱使下做竖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通过下刀架与所述吸附平台枢接且与所述排线相抵靠的下折刀;以及驱使所述下刀架旋转以带动所述下折刀旋转进而迫使所述排线折弯至预设角度的驱动单元;其中,当所述气缸单元驱使所述压刀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压刀压设于所述排线的折边位。该排线折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折弯方便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排线折弯装置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
,尤其涉及排线折弯装置。
技术介绍
电子产品上通常带有排线。排线,也叫软性电路板,用于活动部件及活动区域内的数据传输,如电脑内部主板连接硬盘、光驱的数据线等。排线在使用时往往需要折弯,现有的方法是:通过工人进行手工折弯,其存在的缺陷有:折弯不便,折弯效果差。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排线折弯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折弯方便的排线折弯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线折弯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吸附平台,其构造成吸附产品,所述产品上连接有排线;位于所述吸附平台上方的气缸单元;压刀,其与所述气缸单元连接且在所述气缸单元的驱使下做竖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通过下刀架与所述吸附平台枢接且与所述排线相抵靠的下折刀;以及驱使所述下刀架旋转以带动所述下折刀旋转进而迫使所述排线折弯至预设角度的驱动单元;其中,当所述气缸单元驱使所述压刀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压刀压设于所述排线的折边位,所述折边位为所述排线与所述产品的衔接位置。优选的,所述吸附平台支撑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位于所述吸附平台的下方。优选的,所述吸附平台内部设置有气流管路,所述吸附平台上成型有与所述气流管路相连通且朝向所述产品开设的气孔;其中,所述气流管路与外部气源连通。优选的,所述气缸单元包括竖直紧固在立柱上的气缸、紧固在所述气缸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气缸下方的连接块、紧固在所述立柱上的导轨;其中,所述导轨的分布方向与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相平行,所述连接块通过滑块设置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压刀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连接块的底部。优选的,所述气缸单元还包括安装在所述立柱上的液压缓冲器、紧固在所述连接块上的挡块;其中,当所述压刀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所述挡块抵靠于所述液压缓冲器上。优选的,所述压刀的底端面为一折弯面;所述折弯面包括一当所述气缸单元驱使所述压刀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压设在所述排线折边位上的水平直平面、一与所述水平直平面相邻的第一倾斜直平面、一与所述第一倾斜直平面相邻的第二倾斜直平面;其中,当所述气缸单元驱使所述压刀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第一倾斜直平面和所述第二倾斜直平面与所述产品之间存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机、紧固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与所述下刀架紧固连接的从动轮、张紧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上的同步带;其中,所述下刀架上紧固有枢接轴,所述从动轮紧固在所述枢接轴上,所述从动轮通过所述枢接轴驱使所述下刀架旋转。优选的,所述电机为步进电机。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优选的,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一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罩设在所述主动轮、从动轮和同步带的外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排线折弯装置,其气缸单元驱使压刀下移至下极限位置使得压刀压设于排线的折边位,驱动单元驱使下刀架旋转以带动下折刀旋转进而迫使排线折弯至90°,具有结构简单、折弯方便、折弯效果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排线折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排线折弯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排线折弯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排线在折弯预设角度后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压刀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压刀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吸附平台;11、气孔;20、产品;21、排线;211、折边位;30、压刀;31、水平直平面;32、第一倾斜直平面;33、第二倾斜直平面;40、气缸单元;41、气缸;42、连接块;43、导轨;44、立柱;45、液压缓冲器;46、挡块;50、下折刀;51、下刀架;60、驱动单元;61、电机;611、电机座;62、主动轮;63、从动轮;64、同步带;65、防护罩;70、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排线折弯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吸附平台10,其构造成吸附产品20,产品20上连接有排线21;位于吸附平台10上方的气缸单元40;压刀30,其与气缸单元40连接且在气缸单元40的驱使下做竖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通过下刀架51与吸附平台10枢接且与排线21相抵靠的下折刀50;以及驱使下刀架51旋转以带动下折刀50旋转进而迫使排线21折弯至预设角度的驱动单元60;其中,如图3和图4所示,当气缸单元40驱使压刀30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压刀30压设于排线21的折边位211,折边位211为排线21与产品20的衔接位置。本方案中,排线21在压刀30、下折刀50和驱动单元60的共同作用下能够折弯90°角,具有结构简单、折弯方便、折弯效果好的优点。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吸附平台10支撑在底座70上,底座70位于吸附平台10的下方。本方案中,底座70相当于支撑台,用于支撑吸附平台10。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吸附平台10内部设置有气流管路,吸附平台10上成型有与气流管路相连通且朝向产品20开设的气孔11;其中,气流管路与外部气源连通(图未示)。本方案中,吸附平台10的作用相当于真空吸附平台的作用,用于固定产品20的位置。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气缸单元40包括竖直紧固在立柱44上的气缸41、紧固在气缸41活塞杆上且位于气缸41下方的连接块42、紧固在立柱44上的导轨43;其中,导轨43的分布方向与气缸41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相平行,连接块42通过滑块设置在导轨43上,压刀30可拆卸设置在连接块42的底部。本方案中,立柱44位于底座70的一侧;导轨43竖直设置在立柱44上,且位于气缸41的相向两侧,对连接块42具有一个导向的作用;气缸41用于驱使压刀30靠近产品20或是远离产品20,当气缸41处于下极限位置时,压刀30压设在排线21的折边位211上,此时,可通过驱动单元60驱使下刀架51旋转进而使得下折刀50迫使排线21折弯90°角。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气缸单元40还包括安装在立柱44上的液压缓冲器45、紧固在连接块42上的挡块46;其中,当压刀30处于下极限位置时,挡块46抵靠于液压缓冲器45上。本方案中,液压缓冲器45具有缓冲保护压刀30的作用。作为本方案的一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压刀30的底端面为一折弯面;折弯面包括一当气缸单元40驱使压刀30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压设在排线21折边位211上的水平直平面31、一与水平直平面31相邻的第一倾斜直平面32、一与第一倾斜直平面32相邻的第二倾斜直平面33;其中,当气缸单元40驱使压刀30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第一倾斜直平面32和第二倾斜直平面33与产品20之间存在竖直方向上的间隙,从而避免压刀30的底端面压设在产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水平设置的吸附平台(10),其构造成吸附产品(20),所述产品(20)上连接有排线(21);/n位于所述吸附平台(10)上方的气缸单元(40);/n压刀(30),其与所述气缸单元(40)连接且在所述气缸单元(40)的驱使下做竖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n通过下刀架(51)与所述吸附平台(10)枢接且与所述排线(21)相抵靠的下折刀(50);以及/n驱使所述下刀架(51)旋转以带动所述下折刀(50)旋转进而迫使所述排线(21)折弯至预设角度的驱动单元(60);/n其中,当所述气缸单元(40)驱使所述压刀(30)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压刀(30)压设于所述排线(21)的折边位(211),所述折边位(211)为所述排线(21)与所述产品(20)的衔接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平设置的吸附平台(10),其构造成吸附产品(20),所述产品(20)上连接有排线(21);
位于所述吸附平台(10)上方的气缸单元(40);
压刀(30),其与所述气缸单元(40)连接且在所述气缸单元(40)的驱使下做竖直方向的直线往复运动;
通过下刀架(51)与所述吸附平台(10)枢接且与所述排线(21)相抵靠的下折刀(50);以及
驱使所述下刀架(51)旋转以带动所述下折刀(50)旋转进而迫使所述排线(21)折弯至预设角度的驱动单元(60);
其中,当所述气缸单元(40)驱使所述压刀(30)下移至下极限位置时,所述压刀(30)压设于所述排线(21)的折边位(211),所述折边位(211)为所述排线(21)与所述产品(20)的衔接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平台(10)支撑在底座(70)上,所述底座(70)位于所述吸附平台(10)的下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附平台(10)内部设置有气流管路,所述吸附平台(10)上成型有与所述气流管路相连通且朝向所述产品(20)开设的气孔(11);
其中,所述气流管路与外部气源连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缸单元(40)包括竖直紧固在立柱(44)上的气缸(41)、紧固在所述气缸(41)活塞杆上且位于所述气缸(41)下方的连接块(42)、紧固在所述立柱(44)上的导轨(43);
其中,所述导轨(43)的分布方向与所述气缸(41)的活塞杆的运动方向相平行,所述连接块(42)通过滑块设置在所述导轨(43)上,所述压刀(30)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连接块(42)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线折弯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丰张宝峰刘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赛腾精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