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411982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20 1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其包括负载敏感泵、同步分流阀、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同步分流阀包括第一管道、第一压力补偿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管道、第二压力补偿阀、第二电磁换向阀和梭阀,所述梭阀两侧的进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和所述第二管道相连通,所述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和第二压力补偿阀相连通,所述梭阀调节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和第二压力补偿阀的开口一致,使其通过的压力油流量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钻机应用领域,特别关于一种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同步分流系统使用分流集流阀,在负载相差较大施,节流发热较大。分流集流阀分流精度难以保证,并且外形体积较大,布局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安装方便、减小能耗、控制精度高、反馈及时、便于调节、结构紧凑、便于布局的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其包括负载敏感泵、同步分流阀、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所述负载敏感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同步分流阀相连,所述同步分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相连,所述同步分流阀自动控制进入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的压力油流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同步分流阀包括第一管道、第一压力补偿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管道、第二压力补偿阀、第二电磁换向阀和梭阀,所述负载敏感泵的出油口连接的管道在所述同步分流阀内分流为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和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后,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相连,所述第二管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压力补偿阀和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后,与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相连,所述梭阀两侧分别具有进油口,其中一个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管道连通,其中另外一个进油口与所述第二管道相连通,所述梭阀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和第二压力补偿阀相连通,所述梭阀分别调节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的开口和第二压力补偿阀的开口一致,使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的开口和第二压力补偿阀的开口分别通过的压力油流量相同。更进一步地,所述梭阀一侧的进油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上,所述梭阀另一侧的进油口连接在所述第二压力补偿阀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之间的所述第二管道上。进一步地,所述同步分流阀LS口直接与负载敏感泵的LS口相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工业制造和大范围推广。2.控制精度高、便于调节,采用梭阀及压力补偿阀控制,分流更精准。3.结构紧凑、易于布局,钻机本身的设备结构就更复杂,体积小也更利于设备的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负载敏感泵10、同步分流阀20、第一液压马达30、第二液压马达40、第一管道21、第一压力补偿阀22、第一电磁换向阀23、第二管道24、第二压力补偿阀25、第二电磁换向阀26和梭阀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其包括负载敏感泵10、同步分流阀20、第一液压马达30和第二液压马达40。所述负载敏感泵10的出油口与所述同步分流阀20相连。所述同步分流阀20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30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40相连,所述同步分流阀20自动控制进入所述第一液压马达30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40的压力油流量相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步分流阀20包括第一管道21、第一压力补偿阀22、第一电磁换向阀23、第二管道24、第二压力补偿阀25、第二电磁换向阀26和梭阀27。所述负载敏感泵10的出油口连接的管道在所述同步分流阀20内分流为所述第一管道21与所述第二管道24。所述第一管道21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22和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23后,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30相连;所述第二管道24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压力补偿阀25和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26后,与所述第二液压马达40相连。所述梭阀27两侧分别具有进油口,其中一个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管道21连通,其中另外一个进油口与所述第二管道24相连通,所述梭阀27的出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22和第二压力补偿阀25相连通。所述梭阀27分别调节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22的开口和第二压力补偿阀25的开口一致,使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22的开口和第二压力补偿阀25的开口分别通过的压力油流量相同。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梭阀27一侧的进油口连接在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22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23之间的所述第一管道21上,所述梭阀27另一侧的进油口连接在所述第二压力补偿阀25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26之间的所述第二管道24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同步分流阀20的LS口直接与负载敏感泵10的LS口相连通,反馈速度快。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变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负载敏感泵、同步分流阀、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n所述负载敏感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同步分流阀相连,/n所述同步分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相连,所述同步分流阀自动控制进入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的压力油流量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负载敏感泵、同步分流阀、第一液压马达和第二液压马达,
所述负载敏感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同步分流阀相连,
所述同步分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相连,所述同步分流阀自动控制进入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和所述第二液压马达的压力油流量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式同步分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分流阀包括第一管道、第一压力补偿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管道、第二压力补偿阀、第二电磁换向阀和梭阀,
所述负载敏感泵的出油口连接的管道在所述同步分流阀内分流为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二管道,
所述第一管道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压力补偿阀和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后,与所述第一液压马达相连,
所述第二管道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压力补偿阀和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凤钢吴志勇王超文程熙石姚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谷登工程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